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韓

(西晉玄學家)

鎖定
張韓,男,是西晉玄學家。
本    名
張韓
所處時代
西晉時期
主要作品
《不用舌論》
性    別
在哲學上,堅持莊子“知者不言,青者不知”(《莊子·天道篇》)及《易傳·繫辭》“書小盡吉.青不盡意”的觀點,提出不用舌論,認為不言優於吉,最精粹的東西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他説:“論著以為心氣相驅,因舌而青,捲舌翕氣.安得暢理?餘以留意於青,不如留意於不言。”(《不用舌論》)從“魑意予不吉”的觀點出發,主張不管有舌或無舌都要讓心意直接相通。他説:“徒知無舌之通心,未盡有舌之必通心也”(同上)。意思是説,只知道無舌不能説話,被迫使心意直接相通,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知道有舌不用雨使心意直接相通。提出“至精愈不可聞”的論斷,認為越是精粹的思想越不能用言語來表達,言語不能表達聖人的言外之意。他説:“仲尼雲:‘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是謂至精愈不可聞。”(同上)提倡“不用舌論”,既反映丁他的哲學見解,也反映了他的政治見解。他認為多言召禍,無言才能避禍。他説:“樞機之發,主乎榮辱。禍言相尋,召福甚希。喪元滅族,沒有餘哀”.“鸚鵡、猩猩鼓弄於籠羅,財無一介之存。普天地之與人物,亦何屑於有言哉!”(同上)政治上的激憤,更加強了“言不盡意”的哲學。其論文《不用舌論》載於《藝文類聚》卷一七及《全晉文》卷一0七。 [1] 
參考資料
  • 1.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