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青山

(河南省泌陽縣籍烈士)

鎖定
張青山,1907年2月出生於河南省泌陽縣泌水鎮,中國共產黨黨員,任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六連連長。1947年5月在甘肅合水戰鬥中英勇犧牲。
出生日期
1907年2月
逝世日期
1947年5月
本    名
張青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河南省泌陽縣
犧牲地
甘肅省合水縣

張青山人物經歷

張青山同志於1936年7月加入了鄂豫邊區的革命游擊隊,投身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國運動。在部隊中,他表現出色,迅速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革命戰士。1937年2月,張青山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的信仰和決心得到了黨的認可。隨後,他參與了豫南人民抗日獨立團的組建工作,並在1938年2月,隨着部隊的改編,成為了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的一員,擔任六連連長,肩負起抗日前線的重任。 [1]  據史料記載,1946年中原突圍之後,經部隊整編,中原局、中原軍區有一部分人隨王震率領的北路軍右翼部隊359旅和幹部旅,殺出重圍,奪路西進,於1946年8月底勝利到達了陝甘寧邊區,完成了戰略轉移任務。
1947年5月,張青山在甘肅合水戰鬥中英勇犧牲,時年僅40歲。他的犧牲地在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老城鎮,忠骨埋葬於合水老城鎮烈士公墓。 [2]  張青山烈士的英名被刻在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上,碑文詳細記載了他在戰鬥中的英勇事蹟。據合水縣老城鎮烈士陵園紀念碑碑文記載:內戰爆發後,國民黨反動派整48旅進佔此地,集中25萬兵力瘋狂進攻陝甘寧邊區,西北野戰軍團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三捷”,殲敵三個旅,俘敵旅長三人,在此期間國民黨整編第八十三師騎兵八旅侵佔了慶陽、合水縣城(今老城鎮)。為收復革命根據地,1947年5月29日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獨立第四旅與駐守“葫蘆城”(合水老縣城)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此次戰鬥激烈,由於戰時倉促,烈士棺木未具,烈士遺骸被就地掩埋。為旌表烈士殊勳,以慰英靈,1955年甘肅省合水縣人民政府在老城鎮西關建立了犧牲烈士合葬墓和烈士陵園,緬懷先烈,激勵後人。

張青山所獲榮譽

20世紀80年代初,張金明輾轉聯繫到父親的老領導、時任武漢軍區司令員張才千將軍。據他介紹,張青山跟隨他轉戰大半個中國,犧牲於合肥,但記不清安葬在哪裏。隨即,張才千協調有關部門為張青山辦理烈士證明。 [1] 
1983年5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張青山為革命烈士,併為其家人發放了革命烈士證明書和烈屬光榮牌。隨後,張金明到福州軍區某部看望服役的大兒子張玉忠時,將這一喜訊告訴了他。張玉忠激動不已,還和幾個戰友專門聚餐歡聚,留下了和父親張金明難得的部隊合影照片。為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光榮傳統,1989年3月張金明又將高中畢業的小兒子張玉強送入了部隊,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張玉強退伍到公安機關參加工作後,也加入尋找其爺爺遺骨的隊伍。張玉強曾多次帶着父親張金明到革命烈士證明書上記載的犧牲地安徽合肥尋找爺爺張青山的下落,找遍了合肥市的烈士陵園,也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經合肥市民政部門經多方查證,也未找到張青山烈士這個人。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無奈地告訴他們,革命戰爭年代有很多像張青山烈士這樣的英雄為國捐軀,不但犧牲地不詳,不少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當地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理解張金明父子兩代尋親的心情,勸説他們不要再盲無目的地尋找,但張金明父子堅信一定能找到親人張青山的犧牲地和遺骨。找不到父親張青山的犧牲地和遺骨,成了張金明老人一塊心病。張金明老人在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呼喚爸爸的名字,臨終要求兩個兒子一定要幫助他完成遺願,找到父親張青山,張玉忠手機裏一直保存着父親張金明去世時呼喚其爺爺的視頻。
2019年4月,泌陽縣人民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完成後,其家人向負責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第四檢察部請求幫助,要求啓動英烈權益保護公益訴訟程序。第四檢察部主任盧斌、主管副檢察長白松亞經反覆查閲歷史資料,到縣民政局查閲英雄烈士名錄,並和其家人深入座談,提出張青山革命烈士證明書上的犧牲地“合肥”可能為“合水”之誤,“水、肥”發音很近似。經查閲資料,1947年甘肅合水確實發生過一次慘烈的戰鬥,辦案人員推測可能是工作人員記錄有誤,將“合水”誤記成了“合肥”。據《第一野戰軍》一書202頁至206頁記載,194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兩野戰軍統一組成晉綏軍區第一、二、三縱隊。1947年黨中央撤出延安後,西北野戰兵團三戰三捷,然後兵分三路,二縱和教導旅在左,一縱在右,新四旅和野戰軍總部在中路,從安塞出發,再次出師西征,1947年5月王震率領的二縱359旅717、718、719和獨四旅進至陝甘交界處合水縣城東時,與國民黨新編騎兵青馬警戒部隊遭遇,雙方發生激烈槍戰。根據查詢到的大量信息資料,泌陽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田冬松決定成立公益訴訟辦案組,經請示駐馬店市人民檢察院、泌陽縣委領導後親率調查組奔赴甘肅,到史料上記載曾發生合水戰鬥的甘肅慶陽合水縣調查取證。甘肅合水縣人民檢察院給予了全面配合和大力支持,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瑛安排主管副檢察長蔣衞東、民行科長石明親自陪同協助查找。
兩省檢察官沿着黃土高原上的溝溝壑壑,從新縣城到老縣城,從合水縣烈士陵園一直找到位於老城鎮半山腰的“葫蘆巴”烈士陵園,蒼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合水縣老城鎮找到了革命烈士張青山的犧牲地,並通過當地檢察機關調取了相關證明材料。通過兩地檢察機關跨省協作,基本查明:張青山烈士1947年5月犧牲於甘肅合水戰鬥,忠骨埋葬於合水老城鎮烈士公墓,紀念碑基座上刻有革命烈士張青山的英名,紀念碑碑文對這次戰鬥有詳盡敍述。
革命烈士張青山的長孫張玉忠在當地檢察機關和老城鎮烈士公墓工作人員見證下,按當地風俗在烈士合葬墓地莊重取土,用白布包裹系以紅巾,將爺爺忠魂迎回故土。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泌陽縣人民檢察院在完善相關證據材料後,及時向負責英烈權益保護工作的泌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出了檢察建議,依照有關程序和法律規定,在家鄉為張青山烈士立碑紀念,方便其家人祭拜,緬懷先烈,以弘揚烈士為國捐軀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供後人敬仰傳承。泌陽縣位於大別山與伏牛山脈交界處,是一片紅色的熱土,革命老區。戰爭年代,湧現出了許多英雄烈士,永遠激勵着泌陽人民,當年在泌陽戰鬥過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英烈們創建的豐功偉績,永遠銘記在泌陽人民心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