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震康

鎖定
張震康,男,漢族,1934年2月生 [1]  ,江蘇省無錫市人,口腔醫學教育家,口腔頜面外科專家,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香港牙科醫學院榮譽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牙科)名譽院士,中華口腔醫學會創會會長,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名譽院長。 [8]  [14] 
張震康於1956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口腔系;1984年至1985年任北京醫學院口腔醫學系主任;1986年入選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1988年至1996年任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口腔醫院院長;1989年被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1995年被聘為香港牙科學院名譽院士;1996年入選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牙科)名譽院士,同年創建了中華口腔醫學會;1997年任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名譽院長、口腔醫學院院務委員會主任,同年任衞生部口腔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9]  [14] 
張震康長期從事顳下頜關節病和正頜外科研究。 [14] 
中文名
張震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無錫市
出生日期
1934年2月 [1] 
畢業院校
北京醫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顳下頜關節病》《實用口腔科》
主要成就
1986年入選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
1995年入選香港牙科學院名譽院士
1996年入選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牙科)名譽院士
籍    貫
江蘇省無錫市
學    位
學士
學    歷
大學本科

張震康人物經歷

1934年2月,張震康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 [1] 
1952年,考取北京大學醫學院口腔醫學系。
1956年,從北京醫學院口腔醫學系畢業,獲首屆北京市三好學生稱號。 [2] 
1984年至1985年,任北京醫學院口腔醫學系主任。 [10] 
1986年,入選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
1988年至1996年,任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口腔醫院院長。
1989年,被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5年,被聘為香港牙科學院名譽院士。
1996年,入選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牙科)名譽院士。同年,創建了國家一級學會——中華口腔醫學會。 [14] 
1997年,任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名譽院長,口腔醫學院院務委員會主任。同年,任衞生部口腔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9] 
1998年,組織和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英文版雜誌,任第一屆主編;同年組織和出版《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誌,任第一屆主編。 [2] 

張震康主要成就

張震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震康在中國國內開創了顳下頜關節小節造影技術,提出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的系統分類、診斷標準、治療原則和治療程序並作為大學教材沿用;系統研究了頜骨血液動力學,證實多源性血供特點,最早研究中國美貌人羣顱面結構,揭示了可用數學方程表達的容貌美特徵,研製成中國國內首架正頜外科計算機診斷、手術模擬和麪像預測系統。 [8]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8月,張震康出版學術專著25部,發表論文200餘篇。 [2] 
著作名稱
出版時間
備註
《顳下頜關節病》
1987年
主編
《實用口腔科》
1992年
主編
《正頜外科學》
1994年
主編
《正頜外科手術學》
1999年
主編
《口腔頜面外科學》
1995年
副主編
《口腔頜面外科理論和實踐》
1998年
副主編
資料來源: [9] 
  • 科研獎勵
截至2016年11月,張震康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衞生部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共12項。 [14] 
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獲獎年、名稱、等級
“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症”的研究
張震康
1978年全國醫藥衞生科學大會二等獎
外科正畸各種牙頜畸形(62例總結)
張震康、張熙恩、陶寵美、傅民魁
1983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的X線診斷研究
馬緒臣、鄒兆菊、張震康、吳奇光、孫廣熙
1985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5年衞生部科技成果乙級獎
牙頜面畸形的手術矯治(臨牀和實驗研究)
張震康、傅民魁 、張熙恩、陶寵美、王興
1987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8年衞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的正畸治療
傅民魁、許瑞芳、張震康、唐燕峯、王海梅、張熙恩
1987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WGL冷光源(86-7-30鑑定會)
丁乃文、張震康、王興、駱東淼
1989年北京醫科大學科技成果獎
中國人容貌美學的三維顱面結構基礎研究及臨牀應用
王興、張震康、鄒兆菊、王洪君
1990年北京醫科大學科技成果獎
頭面雲紋儀的研製(鑑定會)
王興、張震康、趙生俊、董洪川、嚴柏生、曲魯傑、哈流柱
1990年北京醫科大學科技成果獎
——
張震康
1992年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病因、診斷和治療的綜合研究
馬緒臣、張震康、王惠芸、劉子軍、谷志遠、鄒兆菊
1993年衞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實用口腔科學》
鄭麟蕃、張震康、傅民魁、章魁華、曹採方、李國珍
1996年衞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著作)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免疫因素和因素的研究
傅開元、馬緒臣、張震康、陳慰峯、龐學文
199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三等獎
內置式頜骨牽引成骨的臨牀和實驗研究
王興、林野、周彥恆、伊彪、王曉霞、李自力、梁成、陳波、張震康
2001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頜骨骨折及下頜骨缺損重建的堅強內固定
張益、孫勇剛、張震康、俞光巖、章魁華、張建國、何冬梅、劉林、潘瑾、安金剛
2004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牙冠/橋/嵌體的CAD研究
呂培軍、王勇、李彥生、韓景芸、張震康
2005年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資料來源: [11] 
  • 學術交流
張震康於1989年參加柏林“21世紀世界牙科展望”高層峯會,同年作為中方大會聯合主席成功地召開了“第二屆世界預防口腔醫學大會”;1995年倡議並組織召開了首次全國口腔醫學院院長、系主任會議;2000年率領的中華口腔醫學會代表團前往法國巴黎參加世界牙科聯盟2000年年會。 [2] 
張震康教授在西北大學口腔學院作關節病演講 張震康教授在西北大學口腔學院作關節病演講

張震康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截至2019年8月,張震康指導博士生23人、碩士生2人,培養出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正頜外科團隊。張震康培養的博士研究生有馬緒臣王興等。 [2] 
  • 培養方法
對於口腔醫師的培養,張震康堅持主張一元化教育體制,提出大學教育應重視基礎訓練和能力培養。 [7] 
  • 教育改革
在高教部、衞生部召開的全國性口腔醫學學制研討會上,張震康力挺“口腔通科教育也應為7年制”的觀點。在北京大學決定臨牀專業實行8年制時,在他的爭取下,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在全國同行中率先實現8年長學制教育。同時,他提出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育體系等方面,都要推進人文教育、素質教育。 [7] 
2004年,張震康建議建立中國口腔治療師和口腔修復工藝技師高等教育培養體制(大專),被教育部和衞生部採納。 [2] 
張震康教授參加全國愛牙日義診活動 張震康教授參加全國愛牙日義診活動

張震康榮譽表彰

年份
榮譽/獎勵
1978年
北京市衞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1986年
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
1988年
國家級“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
1991年
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
1992年
北京醫科大學首屆名醫
1994年
北京醫科大學“桃李獎”
1995年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1995年
香港牙科醫學院榮譽院士
1996年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牙科)名譽院士
1999年
“我國正頜外科事業的開創與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感謝狀(中華口腔醫學會正頜外科學組)
2001年
為20世紀為口腔醫學院做出卓越貢獻獎牌(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2004年
Elmer S Best 紀念獎
2006年
中國口腔頜面外科建設與發展傑出貢獻獎
2006年
學會建設和發展終身成就獎(中華口腔醫學會)
2008年
“為口腔醫學院做出重要貢獻”感謝狀(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2009年
第二屆“國華傑出學者獎”
2010年
國際牙醫師學院傑出院士
2015年
朝日大學名譽博士
2015年
明海大學名譽博士
2019年
“國之大醫·特別緻敬”獎
2019年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資料來源: [1-8] 

張震康社會任職

年份
職務
1996年—2001年,2001年—2006年
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
1992年,1995年
全國高等醫藥院校口腔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4年
中國高等口腔醫學教育相關專業課題研究組組長
/
衞生部國際交流中心理事會理事
/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
/
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
/
中華口腔科學會主任委員
/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顧問
/
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
/
WHO預防牙醫學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主任
/
中國醫學信息學會口腔醫學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
/
《口腔頜面外科雜誌》副主任
/
《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總編輯
/
《中國牙科研究雜誌》主編
/
《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誌》主編
/
《現代口腔醫學雜誌》主編
/
《中國口腔醫學雜誌(英文版)》主編
/
《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編委
資料來源: [1-2]  [8]  [15] 

張震康個人生活

  • 學醫緣由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上海度過少年時代的張震康還是蘇州中學的一名高中生。高中學校醫務室一位老師隨口一句“你適合報考醫科”,讓張震康覺得“醫生不求人,而是人求你也不賴”。就這樣,醫學成為張震康高考填報的第一志願。 [12] 

張震康人物評價

張震康是口腔醫學界的“藝術家”。 [7]  (北京大學新聞網評)
張震康以不斷進取的風格、克已奉公的精神為中國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不懈的奮鬥着、努力着。 [2]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評)
張震康在口腔領域作出了卓越成績,為中國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5]  (Pierre Fauchard科學院德國分部主席Dr. Frank D. Braun 評)
張震康是改革開放後將中國口腔醫學作為一級學科執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先鋒;是中國口腔醫學界少有的集醫、教、研、管、改革於一身的主要領軍人和複合型戰略領導人。 [13]  (《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評)

張震康人物影響

  • 張震康論談
為推動中國口腔醫學事業、教育、學科發展,幫助政府、醫療機構、口腔從業人員進一步瞭解口腔醫學的內涵和發展方向,首屆張震康論談於2015年在北京國際口腔展上舉辦。在此後的每一年中,“張震康論談”都圍繞一個深刻影響着中國口腔行業乃至整個醫療行業的論題展開討論。 [13] 
張震康教授在“第4 屆張震康論談”中進行演講 張震康教授在“第4 屆張震康論談”中進行演講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