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金良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

鎖定
張金良,男,1963年5月出生,河南省新安縣人,中國共產黨員,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水利部黃河流域水治理與水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堅守黃河保護治理一線38年,是多沙河流水利工程設計與調控領域學術帶頭人 [11]  。任黃河古賢、涇河東莊、南水北調西線 [8]  等6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設計總工程師,是黃河調水調沙、三門峽水庫渾水發電等4大原型試驗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 [11]  ,主持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安全保障規劃》等多項重大規劃 [7]  ,在黃河水沙調控、重大工程設計運用、重大戰略支撐方面取得系統創新成果 [11]  。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全國創新爭先獎,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0項。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專著23部,授權發明專利54項 [11]  。獲水利部“水利領軍人才” [1]  “大壩傑出工程師” [7]  “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5]  “感動中原十大人物” [6]  等榮譽稱號。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11]  、政協第十三屆河南省委員會委員 [2]  、全國科協委員、河南省科協常委 [9]  [11] 
中文名
張金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河南新安 [11] 
出生日期
1963年5月 [11] 
畢業院校
天津大學
主要成就
水利領軍人才
性    別

張金良人物經歷

張金良l 學習工作經歷

1963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新安縣。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天津大學學習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5年7月至1991年3月,任黃河水利委員會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技術副科長、科長。 [11] 
1991年3月至1996年4月,任黃河水利委員會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基建分局副局長、局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主要從事三門峽電站擴裝6#、7#機組工作。 [11] 
1996年4月至1998年7月,擔任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利水電局副局長。 [4] 
1997年10月至1999年7月,河海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 [4] 
1998年7月至2001年11月,擔任黃河水利委員會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副局長,任三門峽水庫渾水發電運用原型試驗負責人,主要從事防汛、溢流壩二期改建等工作。 [4] 
2000年3月至2004年4月,天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水沙聯合調度方向)博士研究生,獲工學博士學位 [10] 
2001年11月至2008年9月,歷任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務局局長、防汛辦公室主任,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任黃河調水調沙、桃汛洪水沖刷降低潼關高程、小北幹流放淤三大原型試驗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兼任調度、方案、評估組負責人;任黃河水利委員會抗震救災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4] 
2008年9月至2023年5月,歷任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 [3]  ,任南水北調西線、黃河古賢水利樞紐、涇河東莊、馬蓮河水利樞紐、黃河下游生態治理等重大工程規劃設計總工程師,主持多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研究。 [11] 
現任政協第十三屆河南省委員會委員 [2] 

張金良l 參選院士

張金良是2019年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 [12] 
張金良是2021年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 [13] 
張金良是2023年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 [14] 

張金良主要成就

張金良l 研究綜述

張金良主要取得了以下突出成果與重要貢獻: [11] 
一、張金良帶領黃河泥沙工程創新團隊構建了水庫淤積形態控制、攔沙庫容再生利用、挾沙徑流跨年調節等關鍵技術,將以往主要通過“蓄、排”實現有效庫容保持的“蓄清排渾”設計理論技術發展到“蓄、調、排”全方位協同的“蓄清調渾”新階段。 [11] 
二、作為主要人員研發了調水調沙控制指標體系和三種基本運用模式,在治黃史上首次系統開展了調水調沙原型試驗和生產實踐。 [11] 
三、先後擔任黃河古賢、涇河東莊等重大水沙調控工程項目設計總工程師,創建了高、超高、特高含沙量河流水庫淤積形態設計與控制、壩前雙泥沙侵蝕基準面構建、樞紐泥沙安全防護等系列新技術,促成重大樞紐工程落地,推進了黃河水沙調控工程體系建設進程。 [11] 
四、帶領黃河泥沙工程創新團隊以工程控制論為統領,提出自黃河泥沙產生到輸移入海全過程分為“入黃泥沙控制-水庫泥沙控制-河道泥沙控制-河口泥沙控制”的四級控制體系,揭示出系統間“控制-傳遞-影響-反饋-控制”的運行機制,提出泥沙工程調控指數,建立了黃河泥沙工程控制模型體系,形成黃河泥沙工程控制理論與關鍵技術,為黃河泥沙系統治理、水沙調控工程體系功能匹配與工程佈局提供了基本理論。 [11] 
五、帶領團隊發明防潰決新型壩工結構、黃土固化材料及施工裝備,研發小流域高含沙洪水設計方法,形成集新理論、新方法、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於一身的防潰決多攔沙新型淤地壩,實現淤地壩漫頂不潰、壩系長期安全穩定。 [11] 
六、帶領團隊創建“多要素協同評價-多目標優化調整-多效益方案優選”的調水工程增水技術體系,攻克調水比例、環境影響、水量配置等關鍵難題,提出西線下線方案(金沙江葉巴灘-雅礱江兩河口-大渡河雙江口-洮河九甸峽),形成總體佈局(上線+下線)新方案,納入南水北調總體規劃。 [11] 
七、主持TBM超高效掘進成套裝備研發,首創高壓水射流與TBM滾刀耦合破巖技術,成功研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壓水刀-滾刀耦合破巖TBM,在福建龍巖輸調水工程開展工業試驗,同等推力條件下貫入度提高30%,刀具損耗減少20%,將TBM設備從技術引進、集成創新引領走向自主創新。 [11] 
八、提出“洪水分級設防、泥沙分區落淤、三灘分區治理”的多沙寬灘河流生態治理新策略,構建“高灘建鎮安居、二灘生態集成、嫩灘生境成廊”的灘區空間治理新格局。帶領團隊主持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安全保障規劃,提出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規劃佈局和措施,研究成果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11] 

張金良l 科研獲獎

張金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一等獎3項,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工程建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全國優秀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獎金質獎1項,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1項,黃河水利委員會科技進步獎、創新成果獎10餘項。 [11] 

張金良兼職及社會任職

兼職及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11] 
機構名稱 [11] 
兼職職務 [11] 
2011.6-至今
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庫調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主任
2015.1-2023.5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主任
2016.8-2022.10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
常務理事
2017.12-至今
河南省工程泥沙創新團隊
團隊負責人
2019.12-至今
國家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主任
2020.1-至今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程技術中心
主任
2018.6-至今
中國工程諮詢協會
副會長兼水利專委會主任
2018.6-2021.12
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IAHR)中國分會執委會
副主任委員

張金良人物評價

不尚空談,一心紮根黃河治理;矢志不渝,半生獻給水利事業。保護母親河,把黃河建設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張金良堅持不懈鑽研的課題。(河南日報評)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