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超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鎖定
張超,男,1970年7月生,南京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後,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產品創新與內生增長、區域與城市經濟發展、漸近理性與制度演化。
中文名
張超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0年7月
主要成就
南京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後,副研究員
代表作品
《中國經濟問題》《財經研究》等
性    別
職    稱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張超著作論文

2012年:
1. 低成本、出口、空間集聚與城市成長,《中國經濟問題》2012(2)。
2. 地理和稟賦的梯度變化與出口產業集聚的空間調整,《財經研究》2012(9)。
3. 產品創新重要嗎?,《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7)。
4. 基於VEC模型的產品創新與中國經濟內生增長研究,《統計與決策》2012(3)。
5. 區位、城市功能與大都市圈空間均衡結構的演生,《學習與實踐》2012(10)。
6. 蘇州區劃調整的背後,《決策》2012(10)。
2011年:
1. 制度變革、專用性資產積累與農村內部貧富分化,《江海學刊》2011(2);《新華文摘》2011(13)摘錄;《學術界》2011(7)摘錄。
2. 產品創新、供求互動與中國經濟內生增長研究,《科研管理》2011(10)。
3. 沿海地區工業產品創新現狀及增長績效研究,《學術研究》2011(12)。
4. 產品創新與當前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轉型,《學習與實踐》2011(10)。
5. 財政支出結構視角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研究——以南京市為例,《教育探索》2011(12)。
6. 江蘇工業企業產品創新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江蘇發展高層論壇第二十八次會議》2011.5.5。
2010年:
1.增長恢復中的過剩化解、內生動力激活及對策選擇,《上海經濟研究》2010(8);《國民經濟管理》2010(11)全文轉載。
2.後危機時期以產品創新促經濟轉型升級與內生增長——江蘇的經驗借鑑與實證分析,《中國科技論壇》2010(9)。
3.空間經濟發展的要素與沿海發展要素的形成——兼論江蘇沿海開發的戰略引導,《南京社會科學》2010(3)。(第二作者)
4.結構危機化解、內生動力激活及財政金融政策的結構化,《工業技術經濟》2010(2)。
2009年:
1.美國次貸危機的三大“集成性”因素,《財經科學》2009(8)。
2.保增長與增長方式轉變的平衡與協同研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5)。
3.高增長維持與高波動風險並存——基於運行基礎變化的未來宏觀經濟特徵,《社會科學家》2009(1)。
4.優先保增長兼顧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以江蘇為例的總量—結構—效益的分析,《經濟問題探索》2009(6)。
5.多城市空間組合的理論研究述評,《城市問題》2009(6)。
6.南京服務業發展比較優勢分析與對策建議,《江蘇商論》2009(1)。
7.江蘇優先促增長與兼顧結構調整和方式轉變,《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9(1)。
8.當前江蘇自主創新的主要問題、突破重點及對策建議,《科技管理研究》2009(7)。
9.中國經濟高增長與結構矛盾並存的原因與風險,《現代經濟探討》2009(12)。
10.適應新形勢 探析新方式 對蘇北進一步扶貧開發的思考,《扶貧開發》2009(8)。
11.漸近理性——比較制度分析的認識論基礎,《經濟研究導刊》2009(3)。
12.或現結構性滯脹 籌謀更有效對策,《上海證券報》2009.1.14。
13.江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新舉措,《2009年江蘇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藍皮書),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2008年:
1.城市體系視角下長三角工業空間集聚與轉型研究,《城市發展研究》2008(2)。
2.長三角中心城市服務業發展差異的比較分析,《工業技術經濟》2008(11)。
3.區域發展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基於江蘇、廣東、山東、浙江的分析,《現代管理科學》2008(9)。(第二作者)
4.中國金融業面臨三大挑戰與機遇,《上海證券報》2008.11.5。(包括國內各大主流網站在內的100多家網站轉載)
5.當前我國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挑戰與對策分析,《現代經濟探討》2008(12)。
6.長三角產業集聚及其空間轉型比較研究,《長三角藍皮書2008年:和諧長三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2007年:
1.長三角大都市圈的空間結構研究,《經濟學動態》2007(1)。(第二作者,《新華文摘》摘要轉載)
2.地區經濟增長動力分析及中長期發展建議――以江蘇省為例,《學海》2007(2);《城市經濟、區域經濟》2007(8)全文轉載。
3.美日主要通貨緊縮起因分析,《現代經濟探討》2007(4)。
4.新外資經濟是長三角發展的新契機和新動力,《長三角觀察》2007(1)。
5.發達國家近年產業結構調整及對蘇南啓示,《企業經濟》2007(12)。(第二作者)
2006年:
1.經濟結構動態均衡理論的初步框架,《現代經濟探討》2006(3)。
2.重構可持續發展的制度理論框架,《探索與爭鳴》2006(4)。
3.大都市圈的成長階段與動力機制,《江海學刊》2006(1)(第二作者)。
4.滬港合作的新階段與上海國際地位的提升,《社會科學》2006(3)。
5.長三角區域經濟體成長的現狀、問題與對策,《長三角藍皮書2006年:長三角可持續的率先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6年。
2005年:
1.新經濟市場衰減的原因分析,《現代經濟探討》2005(1);《經濟學文摘》2005(2)。
2.我國技術創新體系運作機制的創新與探索,《科技管理研究》2005(11)。
3.可持續發展的制度理論,《可持續發展研究》2005(1)。
4.新時期構建和諧經濟促進社會和諧意義重大,《理論探討》2005(6)。
2004年:
1.計劃機制範疇、政府行為與“共同信念”框架(2萬3千字),《制度經濟學研究》,第三輯,2004年5月。
2.一個核心競爭力的分析框架與提升我國農業企業競爭力的路徑選擇,《農村經濟》2004(1)。
3.城市資源空間組合的互補性理論,《中國發展》2004(3)。
4.城市空間互補與城市交通問題,《城市問題》2004(4)。
2003年:
1.論城市資源的空間組合,《城市改革與發展》2003(6)。
2.“共同信念”框架對土地流轉的實證分析,《農村農業農民》2003(9)。
3.產業互動與城鄉相融的理論思考,《四川日報》2003.2.1。
2002:
1.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理論與對策探微,《宏觀經濟研究》2002(5)。(被引用頻次為190次)
2.股份合作制產權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新完善,《蘇南鄉鎮企業》2002(6)。
3.市場化不排除計劃調節——論南水北調如何形成合理的水資源配置機制,《中國經濟導報》2002.6.8。
主持、承擔、參與的科研項目:

張超科研項目

張超參與課題

1.江蘇可持續發展研究(2004年院重點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2.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與就業人口增長趨勢(2004年國家計生委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3.“再幹三五年,實現新跨越”(2004年揚州市政府委託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4.宿遷市“十一五”期間縮小“四差”實現跨越式發展研究(2005年宿遷市委市政府委託課題,對策部分執筆人);
5.“城鎮化中的都市圈發展戰略研究”子課題:都市圈成長與空間結構演變(2005年建設部課題,主要執筆人);
6.全省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調研(2005年江蘇省委組織部課題,撰寫調研報告和對策建議);
7.蘇南競爭力研究(2005年院重點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8.南通“十一五”科技規劃的實施建議方案(2005年南通市科技局委託課題,主要執筆人);
9.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城市定位研究(2005年江浙滬聯合研究課題,主要參與人);
10.江蘇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研究(2006年院級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11.蘇南產業結構升級研究(2007年院重點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12.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四省經濟比較優勢研究(2007年院級課題,主要參與人);
13.當前江蘇自主創新的主要問題、突破重點及對策建議(2008年院重點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14.保增長與推進自主創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協同研究(江蘇省社科聯2009年研究項目,撰寫項目申請報告和研究報告);
15.江蘇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政策研究(2009年院重點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16.江蘇發展創新型經濟有主要着力點與政策支撐研究(2010年院重點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17.消費成為江蘇經濟第一增長動力研究(2011年院重點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18.2011年院重點課題:《消費成為啓動江蘇經濟增長第一動力研究》;
19.財政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研究(2012年省財政廳委託課題,提交研究報告初稿)。
20.立足消費擴內需拉動增長研究(2012年省商務廳委託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21.推進寧鎮揚同城化建設研究(2012年省政府委託課題,提交專題報告)。

張超主持課題

1.以結構主義經濟政策提升江蘇經濟運行質量(2004年院青年課題);
2.新形勢下蘇北扶貧開發的思考(2009年院級課題)。 [1] 
3. 江蘇在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和R&D投入上領先全國的研究(2012年院重點課題,獲省委書記批示)。
4.形成我國創新驅動的新稟賦優勢:要素的創造、互動及路徑研究(2012-2014年“江蘇省博士後科研資助計劃”資助項目,編號:1202085C)。
參考資料
  • 1.    張超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引用日期201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