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衡宇

鎖定
張衡宇(1907—1942),山西縣人。1925年考入太原進山高級中學,192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1931年到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任教,後回到太原第一中學任教,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1937年7月出獄,隨被組織安排到中共北方局軍委工作,後任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秘書主任、黨團書記,1940年來到武鄉,任北方局黨校中國歷史教員,並經常撰文發表於《黨的生活》和《新華日報》上,對太行區政權建設有卓著的理論貢獻。後任北方局政權部秘書長、調查研究室秘書。1942年5月,日軍“掃蕩”時不幸犧牲。 [1] 
衡宇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本    名
張衡宇

目錄

張衡宇人物生平

張衡宇,小名張為善,又名張泌,1907年出生于山西省忻縣一個大地主家庭。上有兩個姐姐,他是家中惟一的男孩,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7歲上本村學堂,學習勤奮,成績名列前茅,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深受教師的喜愛。
一天,父親問他:“長大了你想幹什麼?”張衡宇眨着大眼睛説:“長大了我要當書中的英雄。”張衡宇的話很出乎父母的意料。過去父母經常對兒子説:“我們培養你上學,是希望你長大後做一個有知識的人,能繼承張家的大業,為張家光宗耀祖。”而張衡宇卻人小志大,立志將來要當英雄幹大事業。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轟動全國的五四運動,這一運動迅速波及到山西忻縣。當時的張衡宇只有12歲,他年紀雖小,卻有着強烈的愛國心。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學校的童子軍,在他的影響下,很多同學積極參加了這個組織。他帶領同學們走上街頭高呼口號,進行愛國主義宣傳。當他回家興高采烈地將這一愛國行動告訴父母時,卻遭到父母的一頓訓斥,這使他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他感到很委屈,反過來指責父母説:“你們連一點愛國之心都沒有!”兒子的話倒使父母更不放心起來,他們認為,兒子再這樣下去,遲早要闖出禍來。於是,他們為了拴住兒子的心,阻止他在外搞革命活動,第二年,即張衡宇13歲那年,他們就給他娶了媳婦。然而,張衡宇非但沒有被封建家庭束縛,反而與家庭產生了極大的矛盾。
兩年後,妻子去世。張衡宇於1926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太原進山高級中學。正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與學習中時,父母突然來信要他回家續親,張衡宇立即回信道:“我不能答應你們的要求,我要抓緊時間學習……”但父母卻以“如不答應,就不允許你再上學”的手段相要挾,無奈,張衡宇只好違心地答應。為穩住父母的心,張衡宇以各種藉口推遲迴家完婚的時間。
1928年,張衡宇考進北京師範大學。在學校裏,他在完成所學的課程之餘,還認真學習和研究馬列著作,系統地鑽研了革命理論。當時,在北平城內出售的中文版馬列著作很少,他就跑遍各類書攤和北平中英文書報銷售處,終於買到所需要的書籍。通過學習,他的思想日趨進步。
大學的第二年,張衡宇為了擺脱家庭束縛,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上,多次給家裏寫信,要求與家中的妻子離婚。他的這一要求遭到父母的堅決反對。張衡宇在信中寫道:“我的決心已定,誰也阻擋不住!”父母無奈,就邀集族人聯名寫信給張衡宇:“咱們是本鄉大户,你倆又是門當户對,無故不休妻,休妻惹是非……”張衡宇十分氣憤地回信道:“我的婚姻是你們包辦而成的,要不是為了上學,我是絕對不會服從於你們的……這婚我離定了,你們就死了這份心吧!”從此,張衡宇毅然與自己的剝削階級家庭決裂,參加了革命。
1931年,張衡宇大學畢業後被黨組織分配到河北大名七師教學,不久又被調到太原一中任教。任教期間,他經常向同學們傳授馬列主義的理論,並且組織學生們參加政治活動,進行愛國主義的宣傳。他在授課時,除用固定的教材教學外,還自編許多課本以外的教材,使學生們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張衡宇在自編教材上始終堅持三個原則:一是不失掉馬列主義的觀點與立場;二是適合太原當時“自由”的尺度;三是照顧學生接受的程度。他教的課,既讓同學們學了文化知識,又使學生們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張衡宇平易近人,與師生們的關係相處得很融洽,學生們都願意同他在一起交談或探討。張衡宇還擔任着讀書會、太原教師聯合會等進步組織的領導工作。
1933年,張衡宇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12日,由於黨的組織遭到破壞,剛入黨不久的張衡宇被捕入獄,被押到太原警備區看守所,後又轉押到太原第一監獄。張衡宇入獄不久,山西國民黨政府就派村政處長付鵬海以老鄉的名義到監獄勸張衡宇“悔過自新”。付鵬海假惺惺地説:“衡宇老弟,你好好想想,你還這麼年輕,就落到這種地步,以後還有什麼前途?我擔保只要你不搞革命就給你自由,高官厚祿要什麼有什麼……”沒等付鵬海説完,張衡宇“叭”的一聲給他一個耳光,氣憤地指着他説:“你這個軟骨頭,民族的敗類,早晚會受到人民的懲罰。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不需要你們給我的自由,我一定要把革命搞成功!”付鵬海捂着臉灰溜溜地滾了出去。
敵人一計未成又施一計,他們一面逼張衡宇的父親勸兒“自首”,一面誘騙張衡宇年僅8歲的女兒給他寫信,勸父回家與她團聚,妄圖以骨肉之情動搖他的革命意志。張衡宇在給女兒的回信中寫道:“愛琴女兒,你給我的來信,我很喜歡,你要懂得,爸在外要辦的事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解放全中國被壓迫的人民……”張衡宇的父親收到信後,十分氣憤地説:“我供他上學讀書,只盼着有一天他能升官發財,為張家光宗耀祖,而他走的路是第一休妻、第二鬧共產。我這麼大家業你去共產給誰?你念書都念成書呆子了,你真是個敗家子呀!”
在監獄裏,由於張衡宇始終嚴守黨的秘密,使敵人得不到口供,敵人便對他施行了慘無人道的法西斯酷刑,妄想使張衡宇屈服。張衡宇被折磨得渾身是傷,連站都站不起來,但他寧死不屈。為了反對敵人對政治犯施行殘酷刑罰和非人的生活待遇,身體很虛弱的張衡宇率全體獄中難友進行了三次絕食鬥爭,由於獄中難友堅強的團結,終於取得了絕食鬥爭的勝利。
在張衡宇入獄的第二年,母親來到監獄探望。母親看到兒子被敵人打得遍體鱗傷,心疼地勸兒子:“衡宇呀,聽娘一句話,你有什麼就説了吧,咱們好一起回家安安生生地過日子。看他們把你打成什麼樣子了,這讓娘怎麼放心得下呀?”張衡宇看到滿頭白髮的母親,心裏好一陣難受,但他更深知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他勸慰母親説:“母親,我很好,你放心回去吧。我是在和蔣介石打官司,他不抗日,要賣國,壓迫人民;我們要打日本,救中國,我的官司一定能打贏!”母親看到兒子如此頑強,知道怎麼勸也是沒有用的,只好流着眼淚不放心地走了。
在監獄裏,張衡宇始終如一地堅持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他視監獄為學校,自修了世界語,將黨的《八一宣言》和《馬列主義基礎》由世界語翻譯成中文,並向難友們講授中國歷史及馬列主義理論,使難友們不僅學到文化知識,還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經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營救,張衡宇等出獄。張衡宇出獄後,被黨組織安排到北方局軍委工作。10月,黨又派他到晉西南第六專署任秘書主任。1939年在反頑鬥爭中,他又帶領一些幹部到了晉東南參加開闢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1940年,張衡宇由晉東南調到北方局黨校,任中國歷史教員,黨校的老師和同學們都稱他為“中國歷史通”。1941年,北方局政權部成立,張衡宇兼任政權部秘書,在北方局書記楊尚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他認真工作的態度令人欽佩。他經常在《黨的生活》、《新華日報》等報刊上發表研究文章,對太行山區的政權建設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議。同年秋,北方局調查研究室成立,張衡宇又任研究室秘書。他深入基層,到各地農村進行調查研究,並將調查的成果發表於《調查研究》專刊上。在張衡宇剛調到調查研究室的時候,許多沒有接觸過他的同志都認為,張衡宇是個大知識分子,又是從統戰工作崗位過來的,肯定是一個官架子很大、生活上又搞特殊的人,但通過接觸之後,都感到他不僅沒官架子,而且生活上又很簡樸,從不搞什麼特殊,是個平易近人、可親可敬的人。張衡宇在北方局黨校每期學員們的心中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當時他和楊獻珍、嶽一峯被稱譽為“北方局三君子”。
1942年5月,日軍集中兵力瘋狂“掃蕩”太行山區。北方局調查研究室也在日軍包圍圈中,情況十分危急。突圍前,張衡宇命令同志們將所有重要文件和調查材料帶好,決不能落入敵手。在突圍途中,有一位勤務員因負重傷沒有跟上隊伍,張衡宇得知情況後急忙説:“我們不能把他丟下不管!”説完,他就不顧一切地繞回十幾裏,找到了這位受傷的勤務員。
張衡宇帶領同志們不分晝夜地輾轉回旋,以避免與日軍遭遇。一天中午,他們來到一條路溝裏,便在這裏隱蔽起來。剛安頓好同志們,張衡宇就發現日軍一個大隊從這裏路過,日軍也發現了他。説時遲、那時快,為了掩護同志們,張衡宇猛然從溝裏跳出,向敵人開槍射擊,把敵人的火力全部吸引過去。他一邊跑,一邊向敵人射擊,有兩個日軍應聲倒下。其他日軍緊緊追趕,集中火力向張衡宇射擊。張衡宇身中數彈,倒在血泊中,他用個人的犧牲換取了同志們的安全。 [2] 
參考資料
  • 1.    王照騫:《武鄉敵後文化的中心》,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16頁。
  • 2.    張衡宇 —— 中國軍網  .中國軍網——英烈紀念堂[引用日期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