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衝

(國民黨高級將領)

鎖定
張衝(1904年—1941年),字淮南,浙江省樂清市人,國民黨“中統”特務機構的二號人物 [1]  。1919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中學,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組織《醒華會》。1923年畢業後考入北京交通大學。旋以公費轉入哈爾濱政法大學,並加入中國國民黨,任哈爾濱市黨部委員。後任中國國民黨執行委員、中央組織部代理副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顧問事務處中將處長等職,是中統系統中的重要人物。抗戰期間作為中國國民黨代表參加國共談判。在抗戰期間,張衝堅決贊成國共合作,共禦外侮,同周恩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1941年,張衝病逝,周恩來深為哀悼,除在《新華日報》發表《悼張淮南先生》一文,親自參加追悼會,並致送輓聯:"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對張衝在團結抗戰中的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的評價。 [2-11] 
中文名
張衝
別    名
張淮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41年
畢業院校
北京交通大學
主要成就
參與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
出生地
浙江樂清

張衝人物生平

張衝,1919年考入省立温州第十中學。在五四運動中,曾組織醒華會。是中國國民黨內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少數人士之一。1923年,20歲的張衝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北京交通大學,是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他以官費生轉入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次年又考入哈爾濱政法大學。
1923年張衝加入中國國民黨,任中國國民黨哈爾濱市黨部委員兼青年部長。曾被奉系軍閥逮捕入獄,東北易幟後獲釋。嗣後歷任國民政府哈爾濱市黨部特派員、國民政府天津市黨部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總幹事、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電影事業處處長等職。
在東北期間,張衝秘密進行反對軍閥張作霖的活動,擔任過中國國民黨哈爾濱市黨部委員兼青年部長、特派員。1927年3月被捕下獄,幸賴母校哈爾濱政法大學校長雷殷庇護,方免一死。1929 年張衝返回南京,由於他才華出眾,熟諳俄語,又通曉蘇聯事務,深得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器重。30年代初,張衝升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中統”前身)總幹事,主管情報事務。抗日戰爭期間,曾任中國國民黨代表,與周恩來相處五年,為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共團結抗戰,為中華民族最後打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35年在中國國民黨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從1935年下半年開始,奉命參與同中共代表進行秘密談判,其間曾到陝北瓦窯堡與毛澤東、周恩來會晤,對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1936年12月隨蔣介石到西安,12日西安事變爆發,被扣押。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六部主任秘書。同年冬出訪蘇聯,任實業考察團副團長。後調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顧問事務處中將處長。
1941年3月兼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理副部長,同年8月11日病逝,終年37歲。

張衝個人生活

張衝人物婚姻

10歲那年慈母金老夫人為他定下“娃娃親”,女方之父高性樸,早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學識淵博,見未來女婿“風采異人”,非常喜愛,親自悉心授業。張衝17歲與同齡的高志驤完婚,次年生子張炎,一年後又生女張雪梅。張雪梅 [12]  説:父親與母親20歲就分居了。在我8歲那年,父親帶了個俄國夫人娜丹回來。他們在哈爾濱俄語圈子裏結識,父親因參與國民革命而被張作霖逮捕,娜丹為營救父親奔走呼號,兩人感情日深而結合。後來,娜丹無意中得知我母親的存在,執意要來老家向母親當面道歉。娜丹人很好,有良心,我們全家真誠接納了她。可是蔣介石不放心這個蘇聯女子,他對父親説:“你在我身邊工作,難保不泄漏機密。”蔣介石給了娜丹很多錢,叫她同父親離婚回蘇聯去了。

張衝子女情況

張衝之女 張衝之女
張衝不幸逝世後,遠在家鄉樂清的張雪梅和兄長張炎被急電召往重慶奔喪。遺憾的是,張雪梅剛上路不久就病倒了,沒能成行。張炎到重慶後,在追悼會上見到了周恩來。周恩來對年方20歲的張炎很是關心,安慰他説,張衝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今後有什麼困難儘管來找。
50年代初,張炎因工作無着,貿然到北京找周恩來總理求助。周恩來總理在家裏接見了張炎,把他安排在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文革”中張炎去世,他的遺孀在1972年12月又寫信向周恩來總理求助,周恩來總理指示:對張炎的逝世向家屬表示親切慰問。同意信中提出的要求,張炎的女兒可到山西落户並安排工作。這件事讓我們感念至深。周恩來在“文革”時,每天有多少國家大事要操心啊,可是張衝後人的這麼一件小事,他還記掛在心,親自給予幫助。當時周總理自己也身患癌症、身陷險境,想到他在這樣的境遇下還關懷我們,真是感激涕零。
改革開放後,隨着政治形勢的變化,張衝的名字又重新出現在報刊媒體上。1991年,張衝的遺骸在重慶找到,迎回家鄉,準備實現他歸葬故里的遺願。中共中央統戰部於1992年11月25日發文,同意以樂清市人民政府的名義,修築張衝墓,並撥款予以資助。1995年5月,張衝終於魂歸故里,安葬在故鄉琯頭村旁的獅子山上。墓地背靠青山,面對甌江,墓碑上鐫刻着周恩來的手跡“張淮南先生”幾個大字。
張衝的女兒 [13]  張雪梅,女婿邱清華抗戰初期參加革命,曾是我黨游擊隊的領導人。邱清華後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張衝人物評價

周恩來和張衝合影 周恩來和張衝合影
1941年,張衝先生逝世後,毛澤東、董必武鄧穎超等七人聯名輓聯:“大計賴支持,內聯共,外聯蘇,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斯人獨憔悴,始病寒,繼病瘧,深沉竟莫起,數聲哭泣已千秋。”周恩來親臨弔唁,送輓聯:“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周恩來還撰寫了《悼張淮南先生》一文發表在《新華日報》上,他回顧道:“我識淮南先生雖在西安事變之後,但淮南先生奔走兩黨團結卻早在西安事變之前……先生與我,並非無黨見者,惟站在民族利益之上的黨見,非私見私利可比,故無事不可談通,無問題不可解決。先生與我,各以此自信,亦以此互信。”周恩來撰此輓聯意為:你英年早逝,今後革命事業的安和危,誰來與我共同操心呢?想想過去幾年裏,我們如同坐在同一條船上,與狂風暴雨搏鬥,歷經艱險和鍛鍊。在成語“安危與共”、“風雨同舟”中加入“誰”、“憶”二字,寥寥十字,確切恰當,更顯感情真摯,寄意深沉。發現當年張衝去世,朱玉階(德)總司令在輓聯中也有“國士無雙”四個字,這或許可以説明,張衝雖然是國民黨黨國重臣,但他是超黨派的,他的短暫的一生,是為國家、為民族,碧血丹心,鞠躬盡瘁,奉獻了他的青春年華。 秉承淮準南先生遺願,1991 年秋,樂清鄉人將其遺骨迎回故籍,葬於北白象鎮琯頭村獅子山上,建墓碑一座,配以張衝先生事略碑文、 周恩來先生悼淮南先生全文碑刻以及我黨部分第一代領導人挽淮南先生聯之碑刻。
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 ——周恩來挽張衝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