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蘭鎮

鎖定
張蘭鎮,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地處介休市東部,東與平遙縣中都鄉接壤,東南與平遙縣段村鎮相接,南與長治市沁源縣相鄰,西南、西與連福鎮毗鄰,西北與義安鎮相連,北有汾河流經,東北與平遙縣中都鄉接壤,鎮人民政府距介休市政府約20千米, [1]  行政區域面積99.84平方千米。 [2]  截至2019年末,張蘭鎮户籍人口為50517人。 [2] 
1949年,屬第一區;2000年,上樑、板峪、北賈3個鄉併入張蘭鎮;2005年11月,新寨、南嶺兩村分別併入張蘭村、板峪村。 [1]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張蘭鎮轄2個社區、26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張蘭村。 [1] 
截至2019年末,張蘭鎮有工業企業42個,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4個。 [2] 
中文名
張蘭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
地理位置
介休市東部
面    積
99.84 km² [2] 
下轄地區
2個社區、2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張蘭村
電話區號
0354
郵政編碼
032000
車牌代碼
晉K
人    口
50517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2] 

張蘭鎮歷史沿革

1949年,屬第一區。
1958年,屬躍進公社。
1959年,屬張蘭公社。
1963年,東街、西街、南街、北街合併設立張蘭生產大隊。
1984年4月,張蘭公社改張蘭鄉;同年9月,張蘭鄉改張蘭鎮。
1992年1月,屬介休市。
2000年,上樑、板峪、北賈3個鄉併入張蘭鎮。
2002年11月,撤併村組,泉泉村併入南窯頭村,南嶺村併入新寨村,堡和村併入紅衞莊村。
2005年11月,新寨、南嶺兩村分別併入張蘭村、板峪村。 [1] 

張蘭鎮行政區劃

張蘭鎮區劃沿革

1961年,張蘭公社轄東街、西街、南街、北街、仙台、田堡、東北里、西北里、張原、大甫、朱家堡穆家堡12個生產大隊。
1963年,張蘭公社轄9個生產大隊。
1984年9月,張蘭鎮轄9個村。
2000年,張蘭鎮增轄舊堡、新堡、舊新堡、南賈、孫村、史村、張村、石場坊、梁家莊、上樑、下樑、潤裏、上嶺後、下李侯、強南、板峪、紅衞莊、堡和、南窯頭、泉泉、溝底、溝口、東風、南嶺、新寨、舊寨26個村。
2011年,張蘭鎮共轄31個村。
2011年末,張蘭鎮轄張蘭、仙台、田堡、東北里西北里、張原、大甫、朱家堡、穆家堡、舊堡、新堡、舊新堡、南賈、孫村、史村、張村、石場坊、梁家莊、上樑、下樑、澗裏、上嶺後、下李侯、強南、板峪、紅衞莊、南窯頭、溝底、溝口、東風、舊寨31個村民委員會。 [1] 

張蘭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張蘭鎮轄2個社區、26個行政村:石場坊社區、溝底社區、張蘭村、張原村、東北里村、西北里村、仙台村、田堡村、大甫村、穆家堡村、朱家堡村、舊堡村、新堡村、日新堡村、南賈村、史村村、孫村村、張村村、上樑村、下樑村、潤裏村、上嶺後村、下李侯村、板峪村、紅衞莊村、南窯頭村、東風村、溝口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張蘭村。 [1] 

張蘭鎮地理環境

張蘭鎮位置境域

張蘭鎮地處介休市東部,東與平遙縣中都鄉接壤,東南與平遙縣段村鎮相接,南與長治市沁源縣相鄰,西南、西與連福鎮毗鄰,西北與義安鎮相連,北有汾河流經,東北與平遙縣中都鄉接壤,鎮人民政府距介休市政府約20千米, [1]  行政區域面積99.84平方千米。 [2] 

張蘭鎮地形地貌

張蘭鎮地處晉中盆地中段,地形南高北低,南部屬土石山區,中部為丘陵地帶,北部為平原地帶。境內最高點位於南窯頭村,海拔1357米;最低點位於朱家堡村,海拔736米。 [1] 

張蘭鎮自然資源

張蘭鎮境內已探明礦藏有煤炭、硫鐵礦石灰石3種,以煤炭儲量居多,屬沁水煤田。 [1] 
2011年,張蘭鎮農業耕地面積7.8萬畝,人均1.7畝;林地面積1.5萬畝。截至2011年末,張蘭鎮森林面積1.2萬畝,林地面積8.5萬畝,其中防護林1500畝,經濟林75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萬株,林木覆蓋率達25%,活立木蓄積量10萬立方米。 [1] 

張蘭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張蘭鎮轄區總人口4703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19人,城鎮化率4.5%。另有流動人口533人。總人口中,男性24482人,佔52%;女性22552人,佔48%;14歲以下8021人,佔17.05%;15~64歲32700人,佔69.52%;65歲以上6313人,佔13.43%。人口均為漢族。 [1] 
截至2019年末,張蘭鎮户籍人口為50517人。 [2] 

張蘭鎮經濟

張蘭鎮綜述

2011年,張蘭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716元。 [1] 
截至2019年末,張蘭鎮有工業企業42個,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4個。 [2] 

張蘭鎮農業

2011年,張蘭鎮農業總產值1.3億元,比上年增長2.7%。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穀子為主。生產糧食7500噸,人均159.5千克,其中玉米5500噸,小麥1600噸,穀子4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紅薯、馬鈴薯等。有日光節能温室大棚505座,建有仙台、青龍、張村、孫村現代高效農業園區4個,蔬菜以種植西紅柿、黃瓜、辣椒、苦瓜等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1.5萬頭;牛飼養量1100頭,年末存欄1000頭;家禽飼養量35萬羽,年末存欄30萬羽。生產肉類2305.3噸;畜牧業總產值0.4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0.8%。水果種植面積510畝,產量2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紅棗,其中蘋果50噸,紅棗150噸。2011年,張蘭鎮有大型農業機械75台(輛)。 [1] 

張蘭鎮工業

2011年,張蘭鎮工業總產值達到7.718億元,比上年增長0.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職工31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 [1] 

張蘭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張蘭鎮有商業網點600個,職工1000多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5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6.5億元,比上年增長8.9%。 [1] 

張蘭鎮郵電業

2011年,張蘭鎮郵政業務收入15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500萬元。 [1] 

張蘭鎮交通運輸

張蘭鎮境內有南同蒲鐵路過境,設張蘭站。京昆高速公路、汾平高速公路、108國道、221省道過境。縣鄉公路3條,總長20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42千米;橋樑9座,總長度4.5千米,有鎮區開通公共交通路線10條。 [1] 

張蘭鎮社會事業

張蘭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蘭鎮有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1534人,專任教師74人;小學10所,小學教學點4個,在校生3081人,專任教師17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354人,專任教師12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學覆蓋率均達100%。 [1] 

張蘭鎮科學技術

截至2011年末,張蘭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46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00人,經營管理人才70人,技能人才2200人,農村實用人才997人。 [1] 

張蘭鎮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蘭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6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32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人。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0%。 [1] 

張蘭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張蘭鎮有衞生院1所;病牀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64張。專業衞生人員4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9人。2011年,張蘭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200人次,住院手術157台次,出院病人996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0900人,參合率91%。 [1] 

張蘭鎮社會保障

2011年,張蘭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68户,人數1085人,支出135.41萬元,比上年增長75%,月人均104元,比上年增長7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1人,支出29.16萬元,比上年增長3.3%;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46人次,共支出6.73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臨時救濟236人次,支出2.35萬元,比上年增長1.7%。自然災害受災人口92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84.7畝,直接經濟損失53.52萬元,救災支出14萬元,比上年減少5%。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0.88萬元,比上年增長11.3%。 [1] 

張蘭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張蘭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里程總長度240千米/月,投遞點30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000件,徵訂報紙50萬份、期刊6萬冊。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000門,固定電話用户7000户,比上年減少6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42%,比上年下降3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户14355户,比上年增加825户。 [1]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張蘭鎮有鎮區自來水塔11座,鋪設幹線水管40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1]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張蘭鎮有鎮區35千伏變電站(所)3座,主變壓器248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9%。 [1]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張蘭鎮有鎮區公園5個,面積3萬平方米,園林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1.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0%。 [1] 

張蘭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張蘭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張蘭村而得名。張蘭古名張難堡,明清時稱張南鎮。因“南”“難”“蘭”介體方言諧音,改稱張蘭。 [1] 
  • 中國古玩第一村
中國古玩第一村 中國古玩第一村
張蘭鎮素有收藏古董、經營古玩之風。一直使當地人難以忘懷的是當年張蘭鎮一本流落到台灣的《金瓶梅》孤本的故事。據説,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小鎮上有本《金瓶梅》,後來從這裏傳到北京,然後又越過海峽,被一台北市的愛好者所珍藏。
當地有記載,擁有千年歷史的古鎮,張蘭鎮與平遙、祁縣等晉商大家相鄰。在明清時期商賈雲集,竟有“小北京”之稱。每到逢年過節時,鎮上許多人家在家門前壘旺火、搭彩台,其中最具特色是各家彩台上擺放古玩、字畫等藝術品,顯現另一番別有文韻的吉祥與富有。年年歲歲,由此也形成張蘭鎮特有的“家家藏寶,户户賞古”古韻遺風。日積月累,年復一年。張蘭人囤積了豐厚的收藏品。
當地負責人曲志鋼介紹,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當地的古玩買賣被取締,古玩市場從地上轉入地下。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市場越來越鬆動,從事古玩的人也開始多起來。張蘭鎮很快就有一千多人在經營古玩生意,加上週邊村莊的幾千人,張蘭古玩收藏熱勢不可擋。鎮幹部幾經籌備,張蘭古玩市場終於建起。2000年,中國第一屆收藏品交流會在此間拉開帷幕。2008年,張蘭鎮村委又拿出資金,修建了雕龍畫柱、古色古香的二層樓四合院古玩城,與古玩市場遙相呼應,形成名古玩一條街,成中國農村最大的古玩市場,是中國國內屈指可數的規模大、品種全的古玩集散地。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薛維棟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西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10月: 1491-1493.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83.
  • 3.    張蘭鎮2021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