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藴華

(革命烈士)

鎖定
張藴華(1898―1931),原名張育英,又名張振亞、張育才、張巨。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長官鎮人。五四運動期間,投身學生運動。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中共安徽省阜陽縣委委員、縣委書記,皖北地區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皖北地區特別委員會委員等職。1931年8月15日,在阜陽不幸被捕,同年11月18日在安慶英勇就義。 [1] 
中文名
張藴華
別    名
張振亞
張育才
張巨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
出生日期
1898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
1931年11月18日
畢業院校
武昌中華大學
出生地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
原    名
張育英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藴華少年時代

張藴華生於安徽省阜陽縣長官店(現屬臨泉縣)一個地主家庭。祖父張初增以農為主,兼營商號。父親張永增經商致富,後增設染坊,添置田產,農業逐漸發達,在長官店一帶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民國4年(1915年)考入阜陽縣立高級小學,刻苦鑽研,富有正義感,樂於和窮人家子弟交往,常在物資上援助貧苦同學。張藴華不畏強暴,主持公道,善於辯論,在同學中威信很高,曾為首反對學校將助學金髮給富人子弟而遭忌恨。張藴華高小畢業後,儘管成績優秀,學校當局卻以不守校規煽動學潮為由,通知阜陽各中學不要錄取他。民國5年(1916年),張藴華改名張振亞考入省立第六中學,在校受進步教師王允仲的啓發,閲讀《新青年》、《每週評論》等進步刊物,接受新思想。“五・四”運動消息傳到阜陽,張藴華參與發起組織學生聯合會,進行罷課,遊行示威,聲援北京愛國學生運動。 [3] 
1921年6月2日,安慶各校師生為反對被軍閥政府挪用教育經費而遭到鎮壓。慘案發生的消息傳來,激起了阜陽教育界和社會人士的公憤。由張藴華等人組成的阜陽學生聯合會,當即向全縣各校學生髮出聲討禍首倪桐衝、馬聯甲等軍閥摧毀教育、殺害學生罪行的號召;並組織六二慘案後援會,召開有兩千多人蔘加的追悼被害學生大會,還分別致電安慶學生聯合會、安徽省公署及北京軍閥政府,表示聲援和抗議,要求嚴懲禍首。會後還舉行了遊行示威。在張藴華等人的倡議下,各校師生踴躍捐款,作為六二慘案後援會的活動經費。鬥爭持續了一個多月,張藴華始終站在鬥爭的前列,並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 

張藴華青年時代

1921年底,張藴華考入上海勞動大學。在上海,他目睹帝國主義橫行霸道、軍閥政府奴顏婢膝、十里洋場醜惡污穢,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熱情。他懷着救國救民的願望,如飢似渴地閲讀各種革命書刊,逐步認識到中國人民必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才能擺脱帝國主義的壓迫,獲得獨立自由,繁榮強大。從此,他更加積極參加政治鬥爭,並希望在鬥爭中找到黨。當時,各地軍閥迫害所謂赤色分子,張藴華由於積極參與工潮、學潮,受到上海反動當局的監視,處境十分險惡。
1923年初,張藴華被迫離開上海,轉入武昌中華大學繼續求學,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2] 

張藴華投身革命

1925年初,張藴華畢業回到阜陽,在沈邱集(現臨泉縣城)擔任鎮小學校長,秘密進行革命工作。9月調任阜陽高級小學校長。與共產黨員喬錦卿、周傳業、周傳鼎等人建立了中共阜陽黨小組。後來,隨着革命形勢發展,成立了中共阜陽縣臨時支部,喬錦卿任書記,張藴華任委員。
1927年春,北伐軍自武漢北進中原。由西北軍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十路軍也由西安出關東征,到達安徽壽縣正陽關。張藴華以教育界代表身份,與工人代表嶽春田、市民代表蒲德徽、商人代表削然前往正陽關歡迎。北伐軍駐阜陽後,成立國民黨阜陽縣臨時縣黨部,張藴華以國民黨員身份,擔任縣黨部委員,並任阜陽縣財政局副局長,公開進行革命活動。中共阜陽縣黨組織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大力發展共產黨組織和羣眾團體,壯大革命力量,為阜陽地區後來的革命運動創造了條件。
1928年2月,以魏野疇為書記組成中共皖北特委。特委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組織和發動了阜陽“四·九”武裝起義。張藴華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阜陽起義失敗後,張藴華擔任中共阜陽縣委書記。他利用各種社會關係,回到家鄉長官店接任學區區長兼鎮立小學校長,與曹國勳、謝慎之等開闢以長官店、沈邱集、曹集為中心的阜陽西部地區的黨的工作。為了消除因起義失敗而帶來的悲觀情緒,張藴華經常深人農村,宣傳革命的長期性,以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光輝範例,説明中國革命的道路和希望,使黨內外羣眾受到很大的鼓舞,堅定了革命信心,因而在阜陽暴動失敗後的極端險惡情況下,保存和發展了黨的組織和羣眾組織。自張藴華回到長官店以後,僅僅幾個月時間,就在長官店、沈邱集、曹寨、葉集一帶,先後建立了21個地下交通站,發展共產黨員20餘人,農民協會會員100餘人;並在長官店、曹集兩地建立了一支擁有18支步槍的地下赤衞隊。
在發展黨組織的同時,張藴華深知教育事業與革命事業關係重大,決心將長官店小學擴建為鄉村師範和農民夜校,以擴大革命陣地,培養一代新人。為了解決建校的經費和物資,張藴華帶領全校師生衝破封建迷信思想的阻撓,將長官店附近六七座廟宇全部拆除,並趁其父外出之時,拆掉自家三間正房。同時,發動大家用強制的手段向當地富户捐款、捐糧,自己也從家中拿出銀元50餘塊,糧食1000多斤。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終於在長官店誕河南岸建起一幢佔地3000餘平米的三層樓“育才閣”,三幢師範學校的新房,也鑫立在誕河西北岸。 [2] 

張藴華獄中就義

1930年冬,為了配合中央蘇區反“圍剿”鬥爭,根據中共阜陽特委指示,張藴華和打入阜陽西山鎮自衞大隊擔任隊長的曹國勳,利用合法地位,掌握了一支擁有步槍20餘支、手榴彈100餘枚、大刀長矛1000餘把的武裝力量。並秘密成立阜陽革命軍事委員會,準備於1931年3月28日舉行有3000多人蔘加的武裝暴動。後因時機不成熟,張藴華到上海請示黨中央批准,改於8月15日舉行暴動。不料暴動前一天,地下交通員曹殿清、曹殿安兩人從阜陽聯絡回來,行至八十里店,被反動地主武裝逮捕。同時,長官店電話線路亦遭破壞,與阜陽特委失去聯絡。當天下午,阜陽反動政府調來大批反動武裝,實行瘋狂鎮壓,致使暴動不能如期舉行。8月15日夜,張藴華潛至阜陽,在黌學院魁星樓召集縣委緊急會議,研究應變措施。不料叛徒告密,敵人在全城戒嚴,並派兵包圍了黌學院。張藴華鎮定自若,在設法掩護其他9位同志走後,才若無其事地走出黌學院。但當他行至縣財政局門前時,被敵人逮捕。
在獄中,黨組織曾多次設法營救,但因叛徒供出張藴華是中共皖北特委領導人,敵人防範嚴密,不準保釋。張藴華自知案情重大,多次設法轉告組織,不要因為營救而做出不必要的犧牲。並寫信安慰胞弟張養秀説:“為黨光榮犧牲,何足嘆息”,表現了共產黨人為革命視死如歸的高尚品質和坦蕩胸懷。
1931年11月18日,是張藴華殉難的日子。臨刑前,他從容地向難友告別,響亮地説:“同志們,永別了!大家繼續努力,堅持鬥爭,共產黨人是殺不絕的。最後勝利一定屬於我們!”在通向刑場的路上,張藴華向沿途羣眾進行概激昂的演説,號召人民團結起來,打倒國民黨新軍閥,並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蘇維埃萬歲!”英勇就義於安慶北門外。 [2] 
參考資料
  • 1.    張海赴等主編,中華英烈詞典 1840-1990,軍事譯文出版社,1991.08,第453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8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2,第390頁。
  • 3.    安徽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鄧國寶(卷)主編,安徽省志 66 人物誌,方誌出版社,1999.08,第1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