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薰華

鎖定
張薰華(1921年—2021年2月1日),江西省九江人。194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學系。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復旦大學教授、經濟學系主任,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二屆理事,上海經濟學會副會長。他專於經濟學基礎理論,特別是《資本論》研究。著有《〈資本論〉提要》(三冊)、《〈資本論〉中的再生產理論》。 [1] 
2021年2月1日,張薰華先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仙逝,享年100歲。 [2] 
中文名
張薰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2021年2月1日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主要成就
專於經濟學基礎理論,特別是《資本論》研究。
出生地
江西省九江
代表作品
著有〈資本論〉提要》(三冊)〈資本論〉中的再生產理論》
職    稱
教授

張薰華人物生平

張薰華 張薰華
1921年,張薰華出生於江西省九江,幼年母親早逝,只能依靠祖父艱難生活。祖父去世後,張薰華輾轉到上海投靠外祖母和姨母。1937年淞滬戰爭爆發後,被迫舉家逃回九江,又攜弟妹重返上海避難,外祖母去世後,他不得不帶着弟妹再次離開上海,坐船經温州到麗水,投靠在浙江省郵局工作的堂兄。
抗日戰爭時期,他與眾多熱血青年一樣,滿懷愛國激情,懷抱着“抗日救亡”的強烈心願。同時,他認為國弱被人欺,希望能夠實業救國。於是,他在上海就讀了蘇州工業學校土木科專業,並參加了由地下黨領導的上海學生抗日救亡協會。 [2] 
1940年,張薰華高中畢業,適巧遇到復旦大學農學院新辦的茶葉專業在麗水與衡陽兩地招生,由此考入復旦大學。此時,復旦大學已遷至重慶北碚。張薰華便和其他同學一道,乘坐中國茶葉總公司的運茶車,一路顛簸西行。大學二年級,因茶業又是產業,與經濟學相通,張薰華轉到了經濟學系,將目光投向“經世濟國”的社會科學,一面積極參與學生運動,一面試圖從書本中尋求救國真理。 [2] 
在重慶,張薰華越加感受到國民黨的昏庸腐敗。1944年他加入“中國學生導報社”,這是中共南方局領導的一個外圍組織,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心臟地帶堅持鬥爭,傳播愛國青年的進步要求,打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封建獨裁和文化專制。直接領導他的是地下黨員化學系學生陳以文(重慶解放前夕犧牲於渣滓洞看守所)。雖然暫時未能如願,但張薰華還是按照組織提出的“勤學、勤業、勤交友”的標準要求自己,刻苦學習黨的知識,搞好學業,廣泛結交進步青年。
1945年,張薰華被高票推選為復旦大學畢業同學會主席,並組織了挽留校長章益的運動,使得章益後來多次拒絕國民黨“教育部”的遷台命令,避免了復旦遷台的命運。抗戰勝利後,復旦大學遷返上海。在經濟學系主任樊弘的傾力支持下,張薰華畢業留校,任經濟學系助教。 [2] 
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復旦大學教授、經濟系主任,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二屆理事,上海經濟學會副會長。 [3] 
2021年2月1日,張薰華先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仙逝,享年100歲。 [2] 

張薰華所獲榮譽

1989年,張薰華被原國家教委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5年被原國家環境保護局和原國家教委聯合授予“全國環境教育先進個人”稱號,2008年獲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貢獻獎,2012年獲第二屆世界馬克思經濟學獎,還於2015年、2019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章和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2] 

張薰華研究方向

專於經濟學基礎理論,特別是《資本論》研究 [4] 

張薰華主要貢獻

著有《〈資本論〉提要》(三冊)、《〈資本論〉中的再生產理論》。張薰華教授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奮戰了半個多世紀,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經濟規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科研成果有專著《<資本論>提要》3卷、《<資本論>脈絡》、《<資本論>中的數量分析》、《生產力與經濟規律》、《土地經濟學》、《交通經濟學》等10部;論文《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地租的必然性》等100篇。其中三卷本《〈資本論〉提要》已發行數萬冊。《〈資本論〉脈絡》和《生產力與經濟規律》至今仍為經濟學院各專業碩士生必讀教材。張教授對《資本論》原著的研究有一個顯著特點:自覺反對本本主義,尊重馬克思主義,又不把馬克思當作神。在鑽研原著的過程中,他發現馬克思在計算中有一些筆誤,於是在1980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了《試校〈資本論〉中某些計算問題》。在這一點上,他是中國理論界第一人。這篇論文是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中國理論界結出的碩果,其價值遠遠超過內容本身,人們公認這篇論文所體現的正是馬克思本人一貫表現的科學精神。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