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薦

鎖定
張薦(744年~804年),字孝舉,深州陸澤縣(今河北省深州市)人。唐朝大臣、歷史學家,司門員外郎張鷟之孫。 [1-2] 
貞元二十年,張薦去世,享年六十一歲,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憲。 [3] 
孝舉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深州陸澤縣
出生日期
744年
逝世日期
804年
主要成就
工部侍郎、御史大夫,贈禮部尚書
主要作品
《五服圖》《宰輔略》《靈怪集》《江左寓居錄》《史遁先生傳》等
本    名
張薦

張薦人物生平

張薦少年時就精通曆史典籍,顏真卿一見,大加歎賞。天寶年間,浙西觀察使李涵上表推薦張薦的才能可以充任史官,於是皇帝下詔授予太子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張薦到了朝廷,因為母親年老生病,最終沒有接受任命。等到他為母親服完喪後,禮部侍郎於邵舉出之前的奏表給朝廷,徵召張薦充任史館修撰,兼陽翟尉。朱泚作亂時,張薦改名換姓,在城裏躲藏起來,並藉此寫下了《史遁先生傳》。唐德宗回宮,提拔張薦任左拾遺貞元元年冬,唐德宗親自前去行郊禮。當時剛剛平定叛亂,舊有的文簿典章很多都散失了,禮經所著之文也都錯亂不堪,於是任命張薦為太常博士,參與確定禮儀。貞元四年,回紇與唐朝和親,朝廷任命檢校右僕射刑部尚書關播為大使送鹹安公主進入回紇,而任命張薦為判官,轉任殿中侍御史。等到出使完畢歸朝,轉任工部員外郎,改任户部本司郎中。貞元十一年,被任命為諫議大夫,並仍舊充任史館修撰
當時宰相裴延齡依仗唐德宗的寵幸,誣陷詆譭士大夫。張薦想上書爭論此事,多次揚言但沒能實現。裴延齡聽説後大怒,上奏説:“諫官的職責是議論朝政得失,史官的職責是記述皇帝善惡,那麼擔任史官的大臣不應該兼任諫議。”德宗認為他説得對,因此張薦擔任諫議大夫一職只有一個月出頭的時間,就被改任為秘書少監。裴延齡還在不停排擠張薦,恰逢此時朝廷要派使者冊封回紇毗伽懷信可汗及弔祭,於是任命張薦為御史中丞去回紇出使。貞元二十年,吐蕃贊普去世,又任命張薦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任入吐蕃弔祭使。張薦進入吐蕃界兩千多里,到達赤嶺東時得病,在紇壁驛去世,吐蕃送還了他的靈柩。唐順宗即位後,張薦去世的消息才傳到,於是下詔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憲。
張薦從左拾遺到侍郎,一共二十年,一直兼任史館修撰;三次出使絕域,都兼任憲職,皆是因為學識淵博、能力出眾被選用。 [1] 

張薦人物評價

《舊唐書》:①少精史傳,顏真卿一見歎賞之。②博洽多能,敏於佔對。③前代以史為學者,率不偶於時,多罹放逐,其故何哉?誠以褒貶是非在於手,賢愚輕重系乎言,君子道微,俗多忌諱,一言切己,嫉之如仇。所以峘、薦坎壈於仕塗,沈、柳不登於顯貫,後之載筆執簡者,可以為之痛心! [1] 

張薦個人作品

張薦著有文集三十卷,及《史遁先生傳》、《五服圖》、《宰輔略》、《靈怪集》、《江左寓居錄》等,並行於世。 [2] 

張薦家庭成員

張薦長輩

祖父:張鷟,字文成,司門員外郎,文學家。
父親:不詳

張薦兒子

張又新,依附宰相李逢吉,"八關十六子"之一,拜山南東道節度副使,被貶而死。
張希復,河南府士曹、集賢校理、員外郎。

張薦孫子

張讀,張希復之子,尚書右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