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蔚華

(革命烈士)

鎖定
張蔚華,吉林撫松人,朝鮮主席金日成少年時代的同窗摯友,抗日戰爭時期的親密戰友。1930年在金日成介紹下加入共青同盟組織,後轉入中國共產黨。在艱苦的抗戰時期,利用經商作掩護,發展革命組織,為抗日隊伍籌集運送了大批急需的槍支彈藥和軍需物資,曾親自解救金日成於危難之中,為東北抗日聯軍打擊日寇做出了重要貢獻。1937年因叛徒告密,被日寇逮捕,經嚴刑逼供,堅貞不屈,被其父保釋後,因敵人嚴密監視無法脱身,為保全組織服毒自殺,以身殉國,年僅25歲。 [1] 
中文名
張蔚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吉林撫松
逝世日期
1937年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蔚華人物生平

1924年12月,撫松縣發生了一件在當時看來極為平常,但後來卻極為轟動的事情,使撫松縣在幾十年後成為一座邊陲名城。撫松縣來了一位朝鮮人。由於日本佔領了朝鮮半島,與朝鮮毗鄰的撫松縣成為了越來越多朝鮮人的聚集地之一。來的那位朝鮮人便是朝鮮著名的獨立運動領導人,20多年後誕生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金日成的父親金亨稷。
撫松縣有一大户人家,主人叫張萬程,是個開明、與人友善的紳士。後人評價他是“一個農民式的財主,或者説一個財主式的農民。一個老闆式的夥計,或者説一個夥計式的老闆”。經人介紹,金亨稷和張萬程相識,併成為了知己。他們的兒子當時13歲的金成柱(即金日成)與12歲的張蔚華一起就讀撫松第一小學,成為了同桌好友、莫逆之交。
在今後長達十幾年的歲月裏,受金日成革命思想的影響,張蔚華從一個富家子弟逐漸變成了一個革命戰士,開展了很多革命活動,支持着金日成的抗日鬥爭。
張蔚華和金日成一起寫文章,刻鋼板,搞油印,於1928年1月15日創辦了革命報刊《新日》。後來,朝鮮勞動黨黨史研究部門確認這是朝鮮現代革命史中第一份革命刊物。
1928年冬,金日成因進行反日宣傳被捕,張萬程以社會賢達的身份竭力營救金日成出獄。
1930年夏,金日成在火車上遭密探跟蹤而處境危險,張蔚華挺身而出,掩護金日成躲過密探。由張蔚華安排,張萬程在車站用帶蓬馬車接站,迅速擺脱了日本鬼子的追捕,使金日成轉危為安。
1930年秋,張蔚華向金日成帶去了12支手槍,這是金日成展開抗日活動以來得到的第一批武器。
1931年,張蔚華向金日成又帶去了40條槍。為了搞到這些槍,張蔚華動用了家裏一大筆資金,得到了父親張萬程的有力支持,因為張萬程知道這些槍是送給金日成的,金日成要這些槍是為了抗日,而日本鬼子是中朝兩國人民的共同敵人。
在那個鐵與血的年代裏,槍就是生命。有時候為了奪取敵人的一條槍,要犧牲多少戰士的生命;有時候為了保護革命隊伍裏的一條槍,要犧牲多少人民羣眾的生命。在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你死我活的武裝鬥爭中,槍就是生存和勝利的基本保障。
張蔚華送給金日成的槍,對金日成建立抗日遊擊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1993年,金日成在接見張蔚華烈士遺屬時闡述過這種重要作用,他説:“沒有張蔚華送的槍,就沒有今天的朝鮮人民軍。”
1932年4月25日,金日成在安圖縣成立了“反日人民游擊隊”,金日成被選為隊長兼政委。“反日人民游擊隊”是朝鮮人民軍的前身,它的成立象徵着朝鮮人民革命武裝的正式誕生。4月25日被朝鮮黨和政府確定為朝鮮人民軍建軍節。
同年,金日成親自介紹張蔚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之後,兩位年輕的異國朋友各自在不同的戰線上為打倒中朝兩國人民的共同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而戰鬥着。
金日成戰鬥在抗日武裝鬥爭的最前線。他率領的“反日人民游擊隊”不斷壯大,於1934年3月改編為朝鮮人民革命軍。有時也以“東北人民革命軍”的名義進行活動。後來,中朝兩國在東北的抗日部隊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朝鮮人民革命軍被編為第二軍。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活動時稱為“東北抗日聯軍”,到朝鮮人居住區或到朝鮮國內活動時稱朝鮮人民革命軍。這支軍隊執行兩項任務:一是為朝鮮獨立而戰鬥;二是在國際主義的旗幟下支援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
張蔚華則以其特殊的背景為掩護開展地下抗日活動,開了一家“兄弟照相館”和一家“兄弟書局”。張蔚華辦“兄弟書局”是為了給抗日部隊印刷宣傳品方便。抗日部隊搞宣傳工作需要紙張,而日本人對紙張封鎖得很嚴,嚴格控制紙張流入抗日部隊,張蔚華以“兄弟書局”為掩護,可以搞到大量的紙張文具,送到抗日部隊。“兄弟書局”實際上是張蔚華向金日成領導的抗日部隊提供各種物資援助的據點。
當時由於日本侵略軍的封鎖,抗日部隊的生活物資和軍事物資都很匱乏,槍支、彈藥、藥品、被服、火柴、糧食和鹽等,大部分依靠張蔚華領導的地下組織往山上送。張蔚華組織當地抗日羣眾,在日本鬼子封鎖的情況下,不斷給山上金日成游擊隊送作戰和生活物資。那段日子裏,張蔚華太忙了,他不僅要領導撫松地下黨的日常工作,要經營“兄弟書局”這個革命基地,還要及時瞭解和掌握撫松縣境內敵人的情報並及時送出去,還要向進步羣眾散發革命刊物。
“他(張蔚華)推誠待人已成習慣。作為對地下黨組織的命運負責的黨小組負責人,他過於天真老實,缺乏警惕性,這使他變成了被五花大綁的囚徒。敵人妄圖通過張蔚華查出我們司令部的位置,發現能夠一網打盡撫松地下組織的線索,對他施加了種種嚴刑拷打。”金日成在他的回憶錄《與世紀同行》中寫下了這一段話。
1937年7月,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10月下旬,曾經和張蔚華與金日成很熟悉的一個朝鮮人鄭學海找到了張蔚華。談話中,張蔚華無意中透露説知道金日成住哪兒,前不久還派人給他的部隊送過糧。禍從口出。等到張蔚華開始警覺時,已經來不及了。鄭學海已經叛變。張蔚華被捕。在監獄裏,他和所有的革命烈士一樣受盡折磨,遍體鱗傷,但文弱的他顯示出的是革命黨人的鐵骨錚錚。過了3天,張蔚華被保釋出獄。父親在家裏向他説了日本憲兵隊同意保釋的三個條件:保釋期為一個月;保釋期間張蔚華要繼續反省並交代金日成的去向;隨時聽候憲兵隊的傳訊。張蔚華明白了:日本鬼子同意父親保釋要求並不完全因為錢,而是順水推舟部署了一個更加陰險毒辣的計劃——通過他誘捕金日成。
張蔚華想到了自殺,為知己者死,雖死無憾;為抗日而死,雖死猶生。27日,在“兄弟照相館”,張蔚華取出筆墨,給金日成寫了封告別短信:“鄭學海叛變。敵人正派特務秘密偵察朝鮮人民革命軍司令部所在地,萬望從速將司令部轉移別處為要。
永別了,成柱,我的朋友!
永別了,成柱,我親愛的戰友!”
恰好此時一位地下黨人宋慶澤來照相館,張蔚華讓他火速將信函交給金日成。
照相館有比砒霜還厲害的昇汞,這本是用來加厚照片底版的化學物品。當時照黑白片時沒有測光表,如果底片照薄了,就用昇汞加厚。他打開裝有昇汞的瓶蓋,喝下去了,坐在椅子上。不一會兒,一位夥計來照相館,發現他臉色越來越不對,便立即叫來了家人。日本特務和醫生也聞訊趕來了。大家明白了。日本特務和醫生不一會兒就離開了。
張蔚華斷斷續續地對妻子王雅清説:“孩子他媽……別哭了,我沒有什麼遺憾的……遺憾的是沒能手拿槍桿同金日成將軍一起抗戰到底。但我用自己的一死,換取同志們的安全,報答金將軍對我的信任和友情,值得呀……”他又將幾個進步青年叫到身邊説:“……同志們不要灰心,要繼續堅持同日本鬼子的鬥爭。中國……不能亡。”
1937年10月27日,張蔚華把自己的生命永恆地固定在了25歲。 [1] 

張蔚華人物紀念

1953年,新中國政府向張蔚華家屬頒發了由毛澤東主席簽發的烈士證書。全文如下:
《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遼東字第08728號
查張蔚華同志在革命鬥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其家屬當受社會上之尊崇。根據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人犧牲病故保恤暫行條例”發給卹金外,併發給此證,以資紀念。
主席 毛澤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1953年3月25日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