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華棠

鎖定
張華棠(1900~1993年),天津渤海人。 [1] 
本    名
張華棠
出生地
天津渤海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93年

目錄

張華棠人物生平

張華棠系馮玉祥部隊第一騎兵師師長,帶領一支東北軍隊抗日,很受東北人民擁護。後來蔣介石不讓他們抗日,將這支抗日軍隊收編,令張華棠部速去江南受訓。要和那些在戰場上血戰多時的對手合編去打內戰,大多數官兵心中都有不滿,在南去路上很多官兵紛紛逃走。部隊來到窯灣已逃走大半,兩個師人馬只剩下張華棠兩個團,軍需給養也都空了。而窯灣人民面對這支從千里之外突來的軍隊,感到端不安,各商家嚇得關門黑市。張華棠看到形勢嚴峻,知道部隊失去人民信任,如同魚離開水。
張華棠聽説窯灣最有威望的老人是陸文椿舉人,於是便換了便服來到陸舉人家。陸舉人睡在病牀上,張華棠來到牀前翰射行禮,講明來意。陸舉人因窯灣鐵路被改道而氣惱吐血,病倒在牀上多年未能管理窯灣事務,但對國內抗日形勢非常關心,對面前這位抗日軍官的處境深表同情。他介紹張華棠找窯灣行署局局長陸孝遊和窯灣鎮長田廣茂尋求幫助,動員商店正常營業。陸文椿又修書一封讓張華棠去拜見清光緒年間皇宮大內一品大將軍馬從凱的兒媳馬陸氏(陸繼彥),她掌管着馬家萬貫家產。清末她是維新派,民國初年她是開明愛國人士,如得到她的支持,一個師的全年給養絕沒問題。
張華棠兩日後帶領十多名隨從,換上便服來到馬圩村拜訪馬陸氏。管家將張華棠接進客廳,馬陸氏坐在客廳上首,請張華棠坐下。家丁上茶後,張華棠向馬陸氏行勒射禮,自我介紹來因:當前國難當頭,日本侵略中國東張華棠辭去國民黨國防將軍職務在台北三省,可是國內不能團結抗日,同胞自相殘殺,蔣馮戰北教學爭結束,南京政府逼我這支部隊開往陝西共,我們不願打內戰,決意去東北抗日救亡,軍隊給養卻被南京政府取消,部隊無法返回東北前線殺敵,想借窯灣這塊寶地屯兵休整。張華棠的愛國思想感動了馬陸氏,但她向張華棠提出要求:國難當頭,救國人人有責。軍人要愛國,更要愛護老百姓,要保護地方老百姓安全,做到這點,部隊軍糧我全部供給。張華棠聽了激動地起身立正行個軍禮,説你真是位愛國好媽媽。馬陸氏笑道,我有你這位愛國將軍叫聲媽媽深感高興。張華棠跟着叫聲乾媽,深深行個勒射禮。短短一個多小時交談,將一個師軍糧供給解決了。當時馬家兩位管家蘆彥青、胡曉峯在場,也感到吃驚,佩服這位年過六旬的女性如此開明仗義。之後張華棠部隊在窯灣駐軍三年,軍糧全部由馬陸氏供給。
1933年秋,張華棠去東北抗日,馬陸氏從上海錢莊支款,在武漢買了六百條步槍給張華棠作為送行禮物。
張華棠在窯灣駐下後,改廟宇為學堂,普及文化教育,供窮人孩子免費讀書,宣傳抗日愛國道理,植樹鋪路修橋,築尬防洪。農忙時幫助農民收種。這年麥收,張華棠親自帶領部隊到鄉下給農民割麥。他規定,幫助農民收割不許損壞農民莊稱,不許損失農民一粒糧食,不許吃農民的飯,不許喝農民的水,違令者軍法處治。
張華棠看到陸營村東小張莊農民很窮,就親自帶幾名騎兵去幫忙。莊頭五十多歲的陸友田老人一人在麥場上拉碌石打場,張華棠見他艱難吃力,就上前幫他拉碌石。老人感動地説,從清朝到民國我沒見過帶領千軍萬馬的官替俺窮人拉碌石打場的。張華棠説老百姓是我們軍人的衣食父母,有了你們支持我們才能抗擊日寇保家衞國,幫助麥收是我應該做的事。一位騎兵看到張華棠拉碌石累得滿頭大汗,想去替他拉,讓他歇一會,突然一隻花狗汪汪叫着向戰馬撲去,戰馬受驚跑到路邊玉米地踩壞了十多棵玉米。張華棠大怒,叫來執法隊打了這位騎兵二十軍棍。老人心中着急,心想,幫俺幹了一天活一口水沒喝俺的,倒換二十軍棍。於是就上前講情不要打。捱打的騎兵説,軍法如山,不許講情。打了二十軍棍後,執法隊將這位騎兵架回窯灣營房關三天禁閉。老人心中十分不安,第二天早晨帶着家中正下蛋的老母雞和二十個雞蛋來到張華棠兵營,看望這位埃打的士兵。老人找到營房裏,看到張華棠正在給埃軍棍打的士兵按摩受傷的屁股。老人將老母雞和雞蛋放在受傷士兵牀前對張華棠説,打軍棍是你們定的規矩,我來探他傷情,這是我們老百姓心意,給他補身子。千里遙遠離開娘,怪可憐的。張華棠説,謝謝你老人家,打他是嚴明軍紀,我們隊伍規定不拿老百姓一錢一線,今天收下你的禮物又是犯軍紀。他的傷我已經叫軍醫給他治療,我自己又拿來一瓶窯灣綠豆燒酒給他塗上,另外我剛給他推拿按摩過,一個星期保證好。士兵在牀上感動地流淚説,老爺爺謝謝你,師長對我像親兄弟一樣好,我全家在東北被日本鬼子殺光,房屋也被燒光,我沒親人就投靠張師長,殺鬼子給娘報仇,所以挨軍棍我心甘情願。軍紀不嚴明,怎麼叫他帶好隊伍?窯灣是個花花世界,那麼多好吃的叫人看了嘴饞,街上那麼多美貌女子叫人看了眼饞,窯灣好多錢莊白花花的銀元由大門抬進來拾出去叫人看着心裏發癢發亂,這麼多拿槍的兵住在鬧市裏沒有嚴明的紀律哪行啊。我一心一意跟隨張師長抗日到底。張華棠説,你少説幾句睡覺休息,我送老人家出營房。兩人邊説邊走,張華棠問老人家今年小麥收成如何?老人感動地説,自從軍隊住進窯灣,小偷沒有了,偷莊稼的人也沒有了,天下太平了。
這時正是學校放中午學,路上來往學生很多,大家見面行鞠躬禮相互問好,女學生女教師和男學生們走在路上也都相互鞠躬行禮問好。老人懷中抱着雞站在路旁看傻了,張華棠來窯灣兩年時間出了這麼多新鮮事,大姑娘能上街上洋學堂和男孩子在一起讀書,淘氣的男孩子走在街上見到老師同學相互鞠躬問好,個個懂規矩有禮貌,世道變得真快。他想起到親戚家喝喜酒,大家唱的送房歌來:“這杯酒,敬新娘,窯灣來個張華棠。修公路,蓋茅房,江西會館辦學堂。修堤壩,平亂崗,到處栽上柳樹行。這杯酒,敬新娘,來年有個小兒郎。又像爹,又像娘,長大送給張華棠。又學文,又學武,定是國家好棟樑。”
張華棠在窯灣三年,蔣介石多次來電催他去陝西剿共,都被他拒絕,他決不把槍口對準自己同胞。1944年,張華棠軍隊在東北同日寇作戰,遭日寇重兵圍攻傷亡很大,張華棠身上多處受傷,同湯恩伯撤出戰場。由於張華棠住院養傷,他的這支部隊由湯恩伯管轄。1946年,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張華棠借槍傷未癢愈推脱參戰。1948年,湯恩伯在解放戰爭中向南敗退,張華棠為了他親手創建的騎兵師弟兄們的安全,被湯恩伯扶持去了台灣。1950年,張華棠同他一起多年抗戰的老戰友集體退伍。退伍後,他還是想着國家和人民,在台灣基隆瑞芳商業學校任教,擔任地理、歷史和武術教師,一教就是十年。1955年和台灣籍女子結婚,生下三個孩子。
1993年,張華棠因患高血壓和糖尿病醫治無效而病故,享年九十三歲。 [1] 
參考資料
  • 1.    陸振球編著,運河畔上窯灣人,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1.09,第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