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華明

(原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黨委副書記)

鎖定
張華明(1921~1988),曾用名黎明、吳雲,廣東大埔縣西河鎮溪南村人,原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黨委副書記。 [2] 
中文名
張華明
別    名
曾用名黎明、吳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88年
畢業院校
中共中央馬列學院
代表作品
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和發展
出生地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

張華明個人簡介

1932年小學畢業後回國,在廣州國立中山大學附屬中學讀書。
1938年7月,經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介紹,到達延安,在陝北公學學習。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陝北公學畢業後,進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1941年奔赴前方參加抗日戰爭。
1943年至1945年先後在太行山區任區委委員、中共偏城縣委宣傳部長兼一區區委書記、中共輝嘉縣書記等職。建國後,到武漢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理論宣傳處副處長。
1955年,華南分局改組為中共廣東省委,任中共廣東省宣傳理論處處長。
1961年,任中共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廣東省委《上游》雜誌副總編輯。
1965年,任中共廣東省副秘書長。
1973年,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黨委副書記。
1983年,當選為廣東省第六屆人大代表。
1986年被選為廣東省顧委委員。兼任過廣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廣東省黨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等職。先後發表了近百篇論文,出版過《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和發展》、《社會主義再認識》等宣傳讀物5部和文集1部。
1988年11月在廣州病逝。 [2] 

張華明人物生平

張華明出生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12歲回國進廣州國立中山大學附中讀書。其後,在“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影響下,從16歲開始就走向社會,積極參加示威遊行、罷課和下鄉宣傳等各種愛國運動。不久,中山大學附中遭國民黨當局封閉改編,他便離校返回南洋。爾後他又轉到香港僑中讀高中。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在香港學生會編輯刊物,為報紙寫稿,組織讀書會、時事座談會,參加救濟難民和戰地服務團等工作。在此期間,他得到共產黨員羅雁子(即羅理實)、蒲特(即饒彰風)等人的教育幫助,逐步認識共產黨。民國27年(1938),華明得到連貫、潘漢年、廖承志三人的介紹,從香港到延安進陝北公學。同年11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他從陝北公學畢業後,又進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民國30年,調往前方參加抗日戰爭。次年5月,在太行山區反“掃蕩”的突圍中負傷。在這期間,他先後擔任中共北方局幹事、縣委宣傳部長和組織部長、縣委副書記和書記等職。
民國37年(1948),他到中共中央馬列學院學習。1951年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共中央中南局任宣傳部理論處副處長,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處副處長、處長。1960年任廣東省委《上游》雜誌副總編輯、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委副秘書長等職務。1973年調任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黨委副書記、顧問。1983年,當選為廣東省六屆人大代表。1986年被選為廣東省顧委委員。華明除擔任以上行政領導職務外,還兼任過廣東省社聯副主席、省黨史學會副會長、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等職務。
他多年從事理論宣傳和政策研究工作,寫了大量的理論文章、調查報告和專著,先後發表了近百篇論文,出版過通俗宣傳讀物五本和文集一本。他在後期的主要論著有《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和發展》、《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堅持馬克思建黨學説,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社會主義再認識》等。其中《社會主義再認識》一書是他臨終前在醫院裏編著的。這些文章和論著,在社會上均有較大的影響,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1988年11月29日在廣州逝世,終年67歲。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