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華明

(雅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鎖定
張華明,男,漢族, [13]  1971年12月出生於浙江嘉興, [13]  現任雅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  [14] 
曾獲“第五屆浙江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19]  “第十三屆浙江省優秀企業家” [19] 浙江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愛心奉獻獎” [26]  “ 功勳企業家” [27]  等榮譽稱號;
中文名
張華明 [1] 
外文名
Zhang Hwaming [3]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1年12月 [13] 
職    務
雅瑩集團董事長 [14] 

張華明社會職務

張華明 張華明
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4]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 [5]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 [6] 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 [7]  ,上海東華大學兼職教授 [1]  ,浙江商會副會長, [8]  嘉興市工商聯主席,嘉興市總商會會長 [9]  ,嘉興市時尚產業協會會長 [10] 

張華明社會責任

張華明在關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熱衷慈善公益事業,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在他看來,“雅瑩是一個平台,不僅是事業的平台,也是促進文化、文明發展的平台,更是幫助員工和合作夥伴建設心靈、實現夢想的平台,是一個踐行社會責任、有大愛精神的平台。” [23] 

張華明人物願景

張華明秉承對美麗事業的專注和宏偉願景,張華明子承父業,創立“雅瑩”品牌,堅持“用好的材 料做好的衣服,為女性顧客帶去美”的初心,以文化藝術和科技創新作為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兩翼,將一家傳統的服裝加工廠,逐步發展成為集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終端零售為一體的現代時尚集團。 [19] 

張華明創業經歷

1988年,張寶榮又以34名員工、18台縫紉機承包經營洛東紅政服裝廠。 [15] 
1990 年,張華明開始跟隨父親學習辦廠和經營。 [15] 
開啓創業創品牌之路 [15] 
1991 年,赴北京開拓市場,以杭嘉湖高品質絲綢女裝成功打開北京市場; [15] 
1995年,張華明申請註冊了“雅瑩”商標,開始了品牌化發展之路 [11] 
1996年,正式接任公司總經理一職,開始企業轉型升級,立志打造高品質的女裝品牌。 [15] 
90 年代末,初創品牌的雅瑩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和產品研發的挫折,張華明帶領團隊審時度勢、攻堅克難,將產品從單季延展到四季,為企業自身發展和轉型升級奠定基礎。 [15] 
確立品牌發展路徑
2003年非典期間,全國商業低迷,公司逆境求生, [15]  張華明開展內部培訓和系統提升,通過學習悟道,理解了何為“產品”。雅瑩確立 6+1 的商業模式,並啓動全面轉型升級; [15] 
2004年, [15]  張華明通過與國際公司的合作,全面引入國際化運營管理運作理念,在供應鏈建設、渠道拓展、信息管理、人力資源建設、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提升,使得公司發展與世界女裝業發展潮流同步。 [15] 
2009年至2013年,張華明帶領團隊開啓集團化征程,深化EP雅瑩系各品牌的經營,在產品、渠道、門店與服務、品牌塑造等方面進行升級。
2014年至2018年,張華明帶領自己的女裝品牌走上米蘭世博會以及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舞台,向世界展示東方之美。

張華明公益事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時, [15]  張華明第一時間響應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倡議,捐款300萬元支持疫情防控。 [24]  春節期間的15天內,累計派出501人次支援醫用防護服生產線,將自身供應鏈生產線轉型投入民用防護口罩生產,1個多月累計生產口罩927萬隻。還捐贈人民幣300萬元,用於武漢、嘉興兩地抗疫工作。 [25] 

張華明社會活動

社會公益餐廳
2017年3月,嘉興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嘉興市委兩新工委書記梁曉英,團市委書記朱永領,嘉興市青企協會長張華明一同為由市青企協牽頭的素雅素食館揭牌。 [12] 
東西協作,推動犛牛毛絨可持續發展
自 2018 年以來,張華明通過浙江省嘉興市一四川省阿壩州兩地的“東西部對口協作”, [16]  依靠現代工藝、創新科技與科學管理,創新開發和利用犛牛毛絨,促進牧民增收和產業鏈發展。 [17]  近三年的努力,既實現了對西部自然生態的保護,又得以扶持當地經濟發展,同步帶動中國時尚行業及材料等方面發展,滿足了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對促進國內大循環和可持續時尚都有着深遠影響。 [18] 
健康生活,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2018年,張華明積極響應浙江省嘉興市“千企結千村,消滅薄弱村”專項活動,助力“山海協作”,與龍泉市竹垟畲族鄉紅塢村簽訂村企結對協議。 [20]  自結對以來,連續三年向紅塢村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創建經濟合作社和農產品加工車間、生態養豬場等,打造“紅塢”有機品牌,選派優秀青年村民到雅瑩就業學習,通過多方舉措助力紅塢村脱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多贏。 [19]  [21-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