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良達

鎖定
張良達,諱友德。福建德化縣城關丁溪上巖人。民國十三年(1924年)農曆11月15日生。德化縣瓷塑老藝人,陶瓷工藝美術專家。
中文名
張良達
別    名
諱友德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民國13年農曆11月15日
職    業
德化縣瓷塑老藝人,陶瓷工藝美術專家
出生地
福建德化縣城關丁溪上巖
性    別

張良達人物經歷

1959年福建省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議代表。省先進生產者。
張良達出身於書香家庭。祖父繼鏒(1853—1931年),字贊順,儒生,一生教書。父爾渡(1886—1939年),字忠江,縣師範講習所畢業,曾任湖前培德小學等校教員、校長,執教終生。良達7歲入培德小學,後轉潯中中心小學(址縣體育場邊)。15歲父喪,次年又母喪,小學畢業後即輟學,寄居於二姐張信家,向二姐夫温堆登學習瓷塑,並在温堆登所經營的萬源瓷莊參加瓷塑生產。當時社會動盪,瓷塑產品銷路遲滯,於1947年棄藝從農,回上荇老家種田。
1956年德化瓷廠擴大瓷塑生產,向社會招聘瓷塑技藝人員,張良達於是年4月進廠,半年後被評為4級技工。1958年冬,被選送省工藝美術進修班進修半年。1959年11月,與當時的新建瓷廠(今德化第二瓷廠)郭光印、集聯瓷廠(後並人德化第二瓷廠)蔡廈曲被選赴北京參觀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並參與其參觀團先後參觀山西太原晉祠的仕女泥塑、江蘇蘇州羅漢堂五百羅漢羣雕及濟公巨型塑像,後集中於上海討論。一個月後,於年底回福州參加省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其後回廠,任生產作業組組長,既擔負生產任務又負責組裏生產管理、技術指導與學徒的崗位培訓。
張良達對藝術要求認真,工藝精緻,生產質量為同行所推崇。通過進修與到外地參觀學習,更受啓發,獲益殊深,工餘創作有立蓮、坐石等觀音佛像。1964年6月至9月、1965年3月至12月,與蘇勤明許興泰等人被抽調借用至省輕工廳研究所陶瓷研究室,參加製作國慶15週年禮品瓷與國家外交部禮品瓷。
“文化大革命”期間,瓷塑藝術被批判為“封資修”,德化瓷廠瓷塑藝術陳列室被砸毀,瓷塑生產人員被解散到各車間,張良達被下到原料加工車間挑瓷土、煉瓷泥等重體力勞動。1972年恢復瓷塑生產,張良達才又回到原崗位從藝,直至1982年退休。
張良達在職期間,因正常生產任務繁重,少有時間進行創作設計。退休後,他的藝術生涯顯現了“夕陽無限好”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集中精力於創作設計與傳藝授徒。1986年前,創作有渡海、披坐、坐蓮、多手、脱手、龍舟善才龍女等各款姿式觀音與彌勒、達摩、羅漢以及八仙過海等瓷塑作品。1986年受聘於縣勞動服務公司所辦的工藝美術陶瓷廠為師傅,1988年又為該公司舉辦的瓷塑培訓班授課,前後四期培訓學員80多人。1989年,受聘於泉州技工學校德化分校校辦瓷廠為師傅。1990年以後,又協助其女婿李文清、女兒張淑娟所經營的藝術瓷廠的工藝技術指導。
1994年7月,受聘於縣關心下一代協會,為該協會舉辦的瓷塑培訓班授課。1986年以來,並創作有關公立像、毛澤東胸像、仿何達摩、四美舟觀音、坐蓮滴水觀音、哪吒鬧海滴水觀音、戲虎羅漢、何仙姑、田螺女等多種瓷塑作品及雙耳浮雕花瓶、梅花杯、小香爐等陳設瓷作品。
他創作的田螺姑娘瓷塑,1980年參加省輕工廳在廈門舉辦的工藝美術展評會獲陶瓷優秀作品獎。滴水觀音、哪吒鬧海瓷塑,1988年重九老人節參加縣“老有所為”作品展獲紀念獎。童子拜觀音瓷塑,1989年獲縣舉辦的國慶40週年新產品展評三等獎。

張良達個人榮譽

1959年12月張良達被選為參加省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代表。1961年2月,省輕工業廳、文化局授予張良達為“陶瓷行業藝人”榮譽稱號。1961年4月,被選為省先進生產者。1989年11月,德化縣人民政府授予張良達為“陶瓷工藝美術專家”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