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良棟

(海南瓊海烈士)

鎖定
張良棟(1902—1928)原名張昌猷,1902年3月5日出生於海南樂會縣第一區篤信鄉(今瓊海市九曲江鄉)田龍村。192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6月任樂會縣團委書記。9月參與了全瓊武裝總暴動的指揮工作。12月中旬任中共崖縣三區區委書記。1928年2月22日犧牲,時年26歲。 [1] 
別    名
張昌猷
出生地
海南樂會縣第一區篤信鄉(今瓊海市九曲江鄉)田龍村
出生日期
1902年3月5日
逝世日期
1928年2月22日
本    名
張良棟

目錄

張良棟人物生平

1902年3月5日出生於海南島東部的樂會縣第一區篤信鄉(今瓊海縣九曲江鄉)田龍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16年考進樂會縣立高等小學校就讀。1919年良棟因家庭人口多,家境日趨窘迫,只好輟學承父之業,在君昌村小學任教。他身處社會底層,體察民情,執教得法,治學嚴謹,深受村中父老和羣眾的愛戴。他在任教期間結識了村中寡婦王氏之長女李逸芬,她為人純樸勤勞,和良棟同年出生,兩人情投意合,經自由戀愛結婚。這對當時父母包辦婚姻的封建陋習不啻是勇敢的挑戰。婚後良棟在岳母家中寓居。
1924年秋,良棟進入樂會縣立初級中學就瀆。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後,全國掀起了革命高潮,各種進步書刊也大量傳入樂會中學,在學生中傳閲。藴藏在良棟心中的革命熱情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與校中的進步學生陳家謨,莫漢澤(即莫遜)等組織學習會,認真學習宣傳革命道理的刊物,分析政治運動發生的原因和意義,從中探求革命真理。他發動成立學生自治會,組織學生宣傳隊,上街頭下農村遊行示威,宣傳演講,發動市民和農民聲援工人運動。這期間,張良棟還擔任樂會縣學生聯合會主席,他和學生們的革命行動在樂會縣羣眾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26年春,被派到樂會縣開展農民運動和國民革命運動的中共黨員王綽餘、林鴻德、何萬澄、何君煥、陳永大、王天富、陳哲夫等先後到達樂會縣城,成立了樂會縣農民協會籌備辦事處,並在該處秘密成立了中共支部委員會,由王綽餘任支部書記。黨支部秘密發展了一批新黨員,樂會學生張良棟、陳家謨、莫漢澤等同時參加中國共產黨。6月下旬,中共樂會縣總支委員會在樂城的城隍廟成立,王綽餘任總支書記,雷永業、張良棟為總支委員,雷永業負責組織工作,張良棟負責宣傳工作。同時分別在農民協會,農訓所和樂會中學成立樂民、樂農、樂中3箇中共支部,張良棟被選為中共樂中支部書記。爾後,良棟受黨組織的委派,參加國民黨樂會縣黨部的籌建工作,並被選為國民黨樂會縣黨部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1927年春末,篤信鄉農民代表大會在書齋小學召開,正式成立了該鄉農民協會,張良棟被選為主席,吳伯熊為副主席。6月,中共廣東區委特派員楊善集抵達樂四區,與王文明等在寶墩村召開了地委緊急會議。會議傳達了黨中央和廣東區委的指示,確定了瓊崖對敵鬥爭的革命方針。會議將中共瓊崖地委改為中共瓊崖特委。同月,在特委的直接領·導下,中共樂會縣委,共青團樂會縣委同時成立,王綽餘任縣委書記,張良棟任團縣委書記。9月,王綽餘調往瓊崖討逆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與全瓊武裝總暴動的指揮工作,張良棟任縣委代理書記。23日晨,全瓊武裝總暴動的第一仗在樂三區的椰子寨打響。良棟和縣委其他領導成員發動樂四區農民自衞軍和武裝羣眾600多名,參加了這次全瓊武裝總暴動。12月中旬陵水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徐成章在陵城整編擴充部隊,開展軍事訓練。張良棟任區委書記,李茂文任區蘇主席,李逸芬任區婦女協會主任。
1928年2月22日年僅26歲的張良棟犧牲。張良棟的一家人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都參加了革命,有5人為革命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1-2] 
參考資料
  • 1.    海南省檔案局,海南省檔案館編,瓊崖烽火中的共產黨員展覽彙編,海南省檔案局 海南省檔案館,2005.07,第11頁
  • 2.    中共海南省黨史研究室,海南省民政廳編,瓊崖英烈傳 第2輯,三環出版社,1990.03,第10-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