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老埠鄉

鎖定
張老埠鄉,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地處固始縣南偏東部,東隔史河與石佛店鎮、黎集鎮隔河相望,南與武廟集鎮毗鄰,西南與趙崗鄉接壤,西和西北與南大橋鄉相鄰。 [2]  區域面積76.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38355人。 [1] 
明清時期,中、北部屬宣政裏,南部屬趙市裏。民國初,屬郭陸灘區。1961年9月,分設張老埠、盧大街公社,屬黎集區。1962年,合併為張老埠公社。1983年5月,撤公社改鄉。 [2]  截至2020年6月,張老埠鄉下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3] 
2018年,張老埠鄉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1] 
中文名
張老埠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
地理位置
固始縣南偏東部
面    積
76.5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張老埠社區金橋大街東段
電話區號
0376
郵政區碼
465228
車牌代碼
豫S
人    口
38355人(2018年户籍人口)

張老埠鄉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中、北部屬宣政裏,南部屬趙市裏。
民國初,屬郭陸灘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宣政鄉。
民國三十六不(1947年),建立盧大街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更名張老埠區。
1949年12月,中南部劃屬黎集區及段集區,北部分屬郭陸灘區、羅集區(1951年改屬黎集區)。
1956年8月,分屬張老埠鄉、盧大街鄉。
1958年9月,設張老埠、盧大街等管理片,屬解放公社。
1959年3月,屬黎集公社。
1961年9月,分設張老埠、盧大街公社,屬黎集區。
1962年,合併為張老埠公社。
1983年5月,撤公社改鄉。 [2] 

張老埠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張老埠鄉轄張老埠1個居民委員會,棗廟、人主、吊橋、宣政、夾河、迎河、南李棚、茶場、金堰、橋頭、雨壇、陀佛、東樓、祝家樓、薛橋、花園、牛老家1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個居民小組、19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張老埠鄉下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張老埠社區金橋大街東段。 [2] 
張老埠社區
吊橋村
祝家樓村
雨壇村
河寨社區
夾河村
東樓村
陀佛村
宣政村
牛老家村
茶場村
橋頭村
棗廟村
花園村
迎河村
金堰村
人主村
薛橋村
李棚村
/

張老埠鄉地理環境

張老埠鄉位置境域

張老埠鄉地處固始縣南偏東部,東隔史河與石佛店鎮、黎集鎮隔河相望,南與武廟集鎮毗鄰,西南與趙崗鄉接壤,西和西北與南大橋鄉相鄰。 [2]  區域面積76.5平方千米。 [1] 
張老埠鄉

張老埠鄉地形地貌

張老埠鄉地處大別山北麓,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南半部屬淺山區。境內最高處位於陀佛村,海拔80米,最低點位於棗廟村,海拔40米。 [2] 

張老埠鄉水文

張老埠鄉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有二級河史河,境內長14.5千米,三級河2條,總長33.1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史河,流域面積12.4平方千米。

張老埠鄉自然災害

張老埠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91年7月,遭遇特大洪水襲擊,受災19126人,受災面積19600畝,倒房6136間,死亡1人,受傷3人,砸毀農機具2146件,沖毀樹木26000餘棵,損失糧食2100噸。 [2] 

張老埠鄉人口

2011年末,張老埠鄉轄區總人口3861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10人,城鎮化率7.53%。另有流動人口294人。總人口中,男性20877人,佔54.06%;女性17742人,佔45.94%; 14歲以下7714人,佔19.97%; 15~64歲26072人,佔67.51%; 65歲以上4833人,佔12.5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8248人,佔99%;有回、苗、佤3個少數民族,共371人,佔1%。 [2] 
截至2018年末,張老埠鄉户籍人口38355人。 [1] 

張老埠鄉經濟

張老埠鄉綜述

2011年,張老埠鄉財政總收入44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31元。
2018年,張老埠鄉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1] 

張老埠鄉農業

張老埠鄉有農業耕地面積62976畝,人均1.6畝;林地面積25047畝。2011年末,農業總產值1.7億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4%,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8528噸,人均997.6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油料作物。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2056畝,產量3250噸。畜牧業以飼養家禽、生豬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8320噸,其中豬肉產量5571噸,禽肉產量2122噸,羊肉產量184噸,禽蛋產量2483噸,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782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6%。 [2] 
截至2011年末,張老埠鄉累計造林1498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20萬株。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面積5610畝;2011年,漁業產值62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6%;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240台(輛)。 [2] 

張老埠鄉工業

2011年,張老埠鄉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12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5400萬元,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14.2%。 [2] 

張老埠鄉商業

2011年,張老埠鄉有商業網點880家,從業人員252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308萬元,比上年增長17.9%。 [2] 

張老埠鄉金融

2011年,張老埠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各項貸款餘額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8%。 [2] 

張老埠鄉社會事業

張老埠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老埠鄉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430人,專任教師24人;小學12所,在校學生3306人,專任教師28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729人,專任教師5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 
2011年,張老埠教育經費達743萬元,比上年增長6%。 [2] 

張老埠鄉科技事業

2011年末,張老埠鄉有養殖基地1個,科普培訓中心1家,科技人才146人。 [2] 

張老埠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張老埠鄉有文化站1個,文化大院18個,農家書屋14個,藏書32600冊。廣場3處,文藝團體1個,皮影戲團5個。
2011年末,張老埠鄉有體育場地2處,健身器材14台(套)。
2011年末,張老埠鄉廣播入村率100%;有線電視用户3500户。 [2] 

張老埠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張老埠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8個;病牀8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1張。專業衞生人員5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4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5%,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42%。 [2] 

張老埠鄉社會保障

2011年,張老埠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7户,人數117人,支出21.8萬元;城市醫療救助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人次,共支出150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421户,人數1600人,支出138.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65人,支出31.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人次,共支出25000元;農村臨時救濟32人次,支出8000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3.6萬元。 [2] 

張老埠鄉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張老埠鄉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400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116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068件,徵訂報紙4800份、期刊2200冊,業務收入98萬元。有電信服務網點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000門,固定電話用户2213户,移動手機用户21060户,寬帶接入用户512户。 [2] 
  • 能源
2011年末,張老埠鄉用電量126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97%。 [2] 

張老埠鄉交通

2011年末,張老埠鄉境內公路達50千米,客運站1座,公交專線2條,省級客運專線1條。2011年,客運量9.6萬人次。 [2] 

張老埠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清初張姓老人在史河上擺渡,渡口得名張老埠,村以埠名。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第327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張克強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河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3月:3006-3007.
  • 3.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