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筱玲

鎖定
張筱玲,女,一九六三年生,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工藝系。學畫伊始受教於山水畫家周紫宸,後師從湖北美術院院長董繼寧。作品多次參加書畫大展,並被中外友人收藏。並分別在《武漢黃鶴樓》《武漢824創意園》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多次在《武漢晚報》《楚天都市報》《航天報》等發表,接受湖北衞視台、武漢電視台的多次採訪。
中文名
張筱玲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一九六三年
畢業院校
湖北美術學院工藝系
代表作品
《山如碧浪》《五嶽眾山巔》
性    別

張筱玲現任職務

現任中國航空美術家協會會員、武漢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張筱玲藝術成就

張筱玲國畫作品 張筱玲國畫作品 [1]
1996年《山如碧浪》《五嶽眾山巔》獲《航空之春》優秀獎(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6年《春江水暖》入選《中國神劍美術展》(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
1996年《清秋靜泊》被《三明金葉獎中國書畫精品展覽》展出並收藏(福建)
1998年《晨曦》《秋山紅葉》《江南春》《山韻》參加《東南亞書畫聯展》
並被海外友人收藏(馬蘭西亞、新加坡、香港)
1999年《天山之春》入選《慶祝建國五十週年武漢美術作品展》(武漢)
1999年《夜歸》入選《武漢.香港美術作品展》(香港大會堂)
2002年 八十餘幅中國畫作品在《中國湖北黃鶴樓白雲閣美術館》展覽
《山韻》《生命禮讚》被《中國湖北黃鶴樓白雲閣美術館》收藏(武漢黃鶴樓)
2009年 三十餘幅山水畫作品展出與《田.雨舍藝術工廠》
《秋山情思》《黃山夜色》被收藏(武漢824創意園)

張筱玲名家點評

張筱玲董繼寧

人,應該追求過程,不應該追求結果。因為一切的結果都是停止的開始,痛苦的前奏。只有追求過程的人才懂得結果。其結果不正在這過程之中嗎?在黑夜裏獨步,別人説是孤獨的象徵,而我認為是自我反省的良機。細雨濛濛,人們早已沉睡,我卻在這人與自然的夢境裏漫遊,享受着宇宙的撫愛時空的吻。啊!幸福,你為何此時才降臨?!你是那樣的讓我熟悉,讓我眷念,讓我久久地不願離去。
可以講很多故事。山的故事。
從小在山裏長大,與山川為伍,與草木相伴。
不變的心中,山是朋友,山是海洋。
於是,試圖用筆墨表現山的凝重,野的曠遠,試圖和自己的靈魂對話。
於是,知道了獨立與自強,體味到了遼闊與淡泊。被歲月無情帶走的一切又注入乾澀的心田。水墨的世界,激盪着一個精靈;拙筆殘痕,營造了永恆的夢境;錯落中閃爍着愛的餘輝;我聽見一個聲音在沉吟:回來吧!你不要走得太遠,太久!

張筱玲周紫宸

畫畫,不分學院派,也不需出自很正規的教育,需要來自於自學,來自於良師益友。我的良師益友也不是高官厚爵,也是一般的老百姓。所以我的畫是根植於羣眾之中的,沒有離開過羣眾。我在街上畫,擺攤子畫,我的很多畫也賣了。很多不要錢。雖然不要錢,別人給我的尊敬和快樂比錢好。

張筱玲賈浩義

陽剛氣概是大寫意的精華所在。這種陽剛之美,在古代漢唐藝術中曾經有過,但在崇尚筆墨意趣的文人畫中日漸淡化,在以寫實主義為主體的當代中國畫中就更為少見。
要將自己的繪畫推向簡括、單純、半抽象,讓對象本身的質量感與視覺真實程度在畫面上不再佔據首位。如果能深深地根植於古典傳統,把握了傳統手法而同時又非常現實,如果具有很深的中國美學功底,並將一切奉獻給現 在與未來,就能成功。

張筱玲周韶華

藝術創造是活生生的自由表現。自由的創造和創造的自由,是在對舊的傳統觀念的超越中實現的。超越傳統觀念,包括超越自我。我們不僅要為歷史和現實創造,而且更要跨越時代之間的屏障為未來創造。雖然文人畫曾給予我們以很深的恩惠,但是冷靜一想,大家都躋身於文人畫這個圈子,就難免擁擠,在狹小空間裏互相碰撞。難道中國畫就只有此路一條嗎?
有道是:“真工不囿方原則,大道時逢左右源”。

張筱玲馮今松

“畫如其人”,生活上隨意,悠然、淡然、超然,不急、不燥;時而趁興遠遊,放懷千山,流連於林泉之間;隨意、隨情,造就一個平靜的心態。
山水畫的真精神是什麼?是自然向人的親近,是人對自然的擁入。而且,這也是中國的藝術所特別培育的心靈境界。就當代山水畫的基本狀況而言,演繹傳統中所積澱的山水文化精神,並使之成為當代人在高度的文明狀態下返璞歸真、親近自然的一種心理補償,是集中地體現了一種藝術的現實功能與價值。它即使心靈淨化,同樣也使藝術深化,因此,當代的山水畫 雖然在風格面貌上表現得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卻是“萬象歸一”的。

張筱玲魯慕迅

中國畫筆墨之可貴,就在於它不單是一種技法,一種外部形式因素;而是包含作者個性、氣質和審美情趣的繪畫語言,是能夠譜寫出心靈樂章的音符。
構成中國畫審美特性的要素是:中國文化的內涵和民族審美心理的歷史積澱,包括對意境美的追求;對神韻的追求;對節奏韻律之美的追求;意象造型和筆墨的寫意性;筆情墨趣等等。

張筱玲樊楓

中國畫有着特殊的筆墨形式的豐富內涵,在觀察與技法上,恪守民族傳統,而在表現形式上,則要謀求現代社會樂於接受的時新語言。春日的清朗,秋季的高爽,山坡上的條條小路,溝坎裏汨汨的清泉,裸露的岩石和掩映的農舍,要在這近乎平淡天真的旋律中,時時撩動生命的情懷。不要以輕巧機趣取勝,不要計較點畫的得失。在筆法上巧拙互用,動中藏靜,這種藏巧於拙,寓美於樸的特色,逐步完善自己摯意追求的風格。

張筱玲孔奇

藝術表現中宏大的勢氣,蓬勃的朝氣,淨人的格調,都是全新的,現代的。要以最洗煉、最統一的旋律和輕鬆的筆調組成畫面的和聲美,融色彩、水墨、造型為一個圓渾流動的團塊整體,產生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命流變。在明快純真中追求神秘,在輕鬆筆墨裏看到韻昧。
年輕,潛力大,任重而道遠。

張筱玲王和多

當代中國藝術並未擺脱從傳統觀念那裏因襲過來的沉重包袱。真正符合藝術規律的思想指向,體現為對藝術表現的自由性和多樣性的包容。生機勃勃的藝術創造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基本要求。
藝術家的全部創造才能,集中體現在對藝術生命的追求上。換句話説,能否賦予作品以生命活力,則是檢驗藝術家創造才能的尺度。

張筱玲周石峯

山水即人,潑山寫水實則是反映人的精神人的品格,人的學問修養。有第一流的人品、學問修養,才有第一流的作品,才有望達到山水畫中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董其昌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脱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只有通過學習,體驗大自然,提高思想、道德、人品、境界的全面修養,開拓胸襟,方能超然物外,融萬趣於種思,暢神於天趣之外。

張筱玲劉東方

筆墨展豪氣 巾幗勝鬚眉
——山水畫家張筱玲作品觀後感
從事藝術是一條艱辛的道路,是需要具備堅強的恆心和毅力的。從事藝術是很消耗每一個藝術人精神和物質的一條道路,能夠走出來實屬不易。和畫家張筱玲女士雖素未謀面,但通過欣賞其創作的作品,仰慕且神交已久亦!
觀其山水畫作品,實難和女性聯繫在一起。畫面中滲出的那種灑脱,色墨交相輝映營造出一幅幅撼人心脾的鴻篇鉅製,更像是隱居山林高士的心靈寫照。那種靜幽的意境,返璞歸真。將自然的萬象融入筆端,觀其畫心靜的彷彿可以清晰地聆聽自己的心跳,虛幻的浮華彷彿不再和觀賞者有任何關聯。
張筱玲女士對生活的追求可以從其山水畫作品中顯現出來,畫面中的浮雲流泉,遠山近樹,靜謐幽深,無不透露出畫家毫不沾染世俗浮華和紅塵喧囂的心境。作為一個女性,一個山水畫家,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的時期,能有如此心境,實不多見!
張筱玲女士畫路秉承著名山水畫家周紫宸、董繼寧一脈,有繼承亦有發揚,畫風日臻成熟,彷彿是在不經意間開創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但通過其作品中的筆墨來看,卻藴含着畫家深厚的功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正如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先生曾談及的畫理:“必須如蠶之為蛹。三眠三起,吐絲成繭,縛束其身,最後必須鑽穿脱去,栩栩而飛”。習古而不泥古,取其精華而舍其糟粕,方是正道。畫家張筱玲就似那隻已經破繭的蛹,正處在化而為蛾的蜕變階段,振翅而飛的日子必不會遠了。
餘習畫多年,但在畫家張筱玲的作品面前卻也汗顏。真實地感覺到“巾幗不讓鬚眉”,也要感謝這種感覺是給我的一通鞭撻,激勵自我,也算是見賢而思齊了。
一點感受,如管窺豹斑,不成章法,也算對畫家作品觀賞後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作者: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總編輯、 山水畫家劉東方

張筱玲作品欣賞

張筱玲作品:
張筱玲國畫作品-《早春二月》 張筱玲國畫作品-《早春二月》
張筱玲國畫作品 張筱玲國畫作品
張筱玲國畫作品欣賞 張筱玲國畫作品欣賞
張筱玲作品欣賞-《金秋》 張筱玲作品欣賞-《金秋》
張筱玲國畫作品欣賞-《美麗汶川》 張筱玲國畫作品欣賞-《美麗汶川》
張筱玲國畫作品欣賞-《楓葉紅了》 張筱玲國畫作品欣賞-《楓葉紅了》
張筱玲國畫作品欣賞-《秋日勝春圖》 張筱玲國畫作品欣賞-《秋日勝春圖》
張筱玲國畫作品-《深秋》 張筱玲國畫作品-《深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