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穆

(2011年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張穆》是2011年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大型畫冊和繪畫史叢書《嶺南畫庫》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收錄了明清之際傑出嶺南畫家張穆存世的百幅畫作及他詩、書等幾方面的代表作,他的年譜和講述他藝術生涯的一篇藝術傳記。
中文名
張穆
作    者
單小英
出版社
嶺南美術出版社
ISBN
9787536245716

張穆內容簡介

《嶺南畫庫:張穆》是大型畫冊和繪畫史叢書《嶺南畫庫》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收錄了明清之際傑出嶺南畫家張穆至今存世的百幅畫作及他詩、書等幾方面的代表作,他的年譜和講述他藝術生涯的一篇藝術傳記。張穆畫作歷經300餘年流傳,散見於境內外各收藏機構和個人,現經過蒐集,編入本書,可以説精華盡粹於此。張穆是明清之際的傑出畫家,又是一位俠肝義膽的志士和不仕清朝的遺民,他的詩和書法也很有個性,是明末清初嶺南的傑出詩人和書家,張穆兼善治印,可稱得上詩、書、畫、印四絕。在張穆生活的年代,最為人們稱道的是他的畫和詩。張穆善畫,除人物、翎毛、蘭石、山水外,最著名的是畫馬,他的馬畫在當時獨樹一幟,享譽大江南北,獲得很高評價,江南彭孫通題張穆畫馬曰:“黃金新埒玉為鞭,一騁爽踢旋旋圓。持比前朝諸畫客,風流何讓李龍眠。”嶺南屈大均《贈張穆之畫馬》贊日:“今代推曹霸,紛紛絹素來。真龍誰解好,天馬自無媒。”他們將張穆與唐代鞍馬名家曹霸和宋代李公麟相提並論。張穆的詩在當時也頗得時譽,鄺露在崇禎十五年(1642)張穆三十六歲時就為其詩集作序。現代學者容庚更是認為他的詩:“於嶺南三家而外允推獨樹一幟。”張穆從小性格卓異,慕俠義,讀異書,習騎射,善擊劍,好兵尚武,欲於疆場建立功業。甲申之變後,追隨唐王、桂王抗清,失敗後隱居鄉里不出,以布衣終老。張穆愛馬,曾蓄名馬,對馬進行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得馬飲食喜怒之精神與夫筋力所在。在古代鞍馬名家中,張穆推崇元代畫家趙孟頫。張穆的馬,以趙孟頫為宗,再將自己對馬的觀察和情感融合進去,塑造出稜角分明、健壯雄強、深穩靜穆的馬形象。張穆畫馬,約以順治十八年和康熙元年間為限分為兩個時期。前一時期,勾勒馬輪廓的線條柔韌、細勁、富有彈性,馬的頭面部稜角分明,四蹄有力,肌肉緊實,馬肋幾不可見,脊線細勁,馬的毛色清晰勻淨,以淺色居多,是年輕、健壯和充滿活力的馬。背景山石樹木的皴染較淡,畫面明朗輕快。第二個時期,則表現瘦馬、老馬居多,馬的肌肉鬆弛,脊線粗黑,馬肋顯見,毛色混雜,頭面部也出現二毛,馬自齙、摩樹、獨卧,寂寞、孤獨、惆悵,背景山石樹木的皴染濃黑,畫面調子陰冷。馬的形象的變化,除了與畫家的人生經歷有關,還與南明王朝的國勢相關。除畫馬外,張穆畫鷹也很有名。他筆下的鷹,兇狠、勇猛、凌厲,表現了畫家勇敢、忠誠、嫉惡如仇的品格。張穆的蘭竹、人物都頗有可觀,也都寄託着他的情感和愛憎。張穆以畫寄情,以畫託意,在繪畫中體現出鮮明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氣節,成為他繪畫的一個鮮明特色。張穆的詩集《鐵橋集》到乾隆年問已很少見。20世紀40年代,東莞容庚輾轉收輯、抄錄張穆遺詩及唱和、題詠等,其後,番禺汪宗衍續有增補,輯為《鐵橋集》。《鐵橋集》收詩計310首,有五言、七言,近體詩及古詩。張穆年輕時的詩作善於捕捉自然形象,意象新穎,刻畫入微。中年以後,詩風沉鬱藴藉,意境開闊。蓋人生境遇使然。張穆的書法遒勁欹險,意態奇傑,別具一格,但傳世書法作品較少。終鐵橋一生,以一介布衣,忠君、愛國、憂國、憂民,以一位志士,為詩、為畫、為書、為印。鐵橋為時困,歷經諸多不如意和不得已,沒有如曹學儉、鄺露、張家玉等人戰死沙場,以身殉國,但始終堅守住自己的底線,隱逸山林,不仕清朝,成就了一位遺民、畫家和詩人。鐵橋以愛國、憂民的情感為畫為詩,鐵橋詩畫中充滿了愛國、憂民的情感,這正是鐵橋的過人之處,也是鐵橋之所以為鐵橋者。 [1] 

張穆圖書目錄

張穆研究
引言
張穆生平事略
繪畫
鞍馬
蘭竹
人物
山水
詩文
書法
時人題贈及後人題畫
時人題贈
後人題畫
結語
圖版
附錄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