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程

(原中共寧夏顧問委員會常委)

鎖定
張程(1917一 ) 1917年出生在江西省萬安縣梘頭鎮中陂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2歲時家鄉遭災,全家外出逃荒要飯半年多。 [1] 
本    名
張程
出生地
江西省萬安縣
出生日期
1917年
人物生平
1927年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入井岡山,建立了中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他的家鄉屬井岡山地區,全家絕處逢生。曾是清朝秀才的父親認準了紅軍是窮人的救命恩人,讓他和二哥參加了革命。二哥打土豪、分田地,立場堅定,不久升為鄉農協主席。張程先是農協兒童團員,1930年參加共青團,1931年6月正式參加工農紅軍,編入紅軍少共國際師,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張程經歷了紅軍第二次至第五次反“圍剿”戰役,參加了廣昌、建寧、沙縣、寧都、黃陂等戰鬥,在戰火中磨鍊成長起來。第五次反“圍剿”時,由於受王明“左”傾錯誤思想影響,反“圍剿”失敗,為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中央紅軍於1934年10月開始長征。張程告別親人,隨紅一方面軍西進,當時有同村的30餘名子弟兵同行。紅軍撤離蘇區後,國民黨軍隊和還鄉團對蘇區施行了血腥報復。張程留在家鄉的8名親人,除一個姐姐外嫁,另一個姐姐和父親逃離,4個哥哥全遭白匪殘殺,其中二哥被敵人追至山崖時跳崖致殘,繼而犧牲。長征中,張程是紅五軍團保衞局幹事,晝夜轉戰行軍。紅軍在強渡湘江時又遭受重大損失。他在夜間揹着器材冒着敵人的密集炮火過江。
征途中艱辛備至,他們無數次擊退敵人圍攻,宿營時天當帳篷地為牀。翌年7月,紅軍翻越海拔5000米的夾金山。山上終年積雪,雪深沒膝,空氣稀薄。張程當時穿着單衣草鞋,用茅草破布條裹上雙腳,拄着樹棍一步一喘地跋涉攀登,很多飢寒的戰友倒下了,同村的肖清華也長眠於皚皚雪山上。快到山頂時,他搖搖晃晃堅持不住,身邊戰友掏出了僅有的-d,塊乾糧給他。他知道這是戰友救命的口糧,推讓着不吃,竟然一失手乾糧掉在石稜上落了下去。這件事張程至今難忘。後來他被戰友們用樹棍拉上了山。紅軍到達山頂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帶頭溜下山,他就和戰友們全跟着飛溜下去。
進入人跡罕至的四川省松潘草地時,無盡的草甸、泥潭,沒完沒了的綿綿陰雨,經常有戰友一腳踩到懸浮的草棵上沉入泥沼中犧牲。張程拖着極度瘦弱的身體跟着隊伍,一不小心掉了下去。此時,保衞局錢毅民副局長迅速將馬靠近他,大喊“抓緊馬尾巴不要鬆手”,他這條命才沒丟在草地裏。而同村的張泰通又犧牲了。紅軍戰士團結如鋼,更加堅定了他的革命信念。
1935年10月7日,紅軍到達六盤山,在青石嘴又打敗了敵軍最後一次“圍剿”,勝利登上峯頂。張程回憶説,當時山高風大,毛主席《六盤山》詞中“六盤山上高峯,紅旗漫卷西風”詩句,正是當時實景寫照。10月中旬,他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抗戰開始,他被編入十八集團軍一一五師,組織上分配他去白求恩醫大學醫,畢業後任分區衞生部長、白求恩醫院院長,領導前線醫療救護工作。這期間,他參加了平型關、黃土嶺、百團大戰等戰役,穿梭於槍林彈雨中搶救、醫治傷員。解放戰爭中,他任晉察冀和平醫院院長、華北軍區總院院長,參加瞭解放新堡安、石家莊、太原、西安等戰役。在新堡安的那場硬戰中,傷員太多,麻醉藥品短缺,他曾連續七晝夜組織搶救工作、為傷員施行手術。由於忘我工作,他多次被評為模範黨員,幾次榮立二、三等功。他二次負傷,被定為二等傷殘。
1949年,他隨十九兵團解放寧夏後,時任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潘自力決定讓他留寧,接管衞生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寧夏省人民政府衞生處長、黨組書記,甘肅省衞生廳第一副廳長,寧夏回族自治區衞生廳副廳長、廳長、黨組書記等,為寧夏的衞生事業奮鬥了40餘年,做出了重大貢獻。1983年他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任中共寧夏顧問委員會常委(副省級),1992年離休。2000年10月,中央組織部批任其為正省級。
參考資料
  • 1.    江西省萬安縣文史檔案局編;寧新主編,中國共產黨萬安歷史 第1卷 1919-1949,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08,第3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