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秀熟

鎖定
張秀熟(1895年9月-1994年3月), 平武龍安鎮人,名從酉、號秀蜀,筆名有奇零等,四川省著名教育家,綿陽黨組織創始人。1916年,張秀熟考入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在高師讀書期間,受四川馬克思主義運動先驅者王右木的影響,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19年“五四”時期,任四川省學生聯合會執行部理事長,成為四川愛國學生運動的領袖。1926年3月,經劉願庵、童庸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擔任中共成都市委第一任書記和川西特委書記;同年7月,張秀熟在江油建立了綿陽第一個黨支部——中共中壩省二中支部,並任支部書記。1928年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5月代理中共四川省委書記。1928年10月,因判徒出賣,在重慶被捕入獄。1936年10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1937年1月,回到平武創辦平武簡易師範和平武縣立中學。1940年8月至1949年10月,奉黨組織安排,回到家鄉平武“長期隱蔽,以待時機”,利用主持平武簡師校工作的合法身份秘密開展革命工作,聯繫地方武裝,籌集物資,為迎接解放軍入川,為綿陽解放作出了特殊的貢獻。解放後,曾擔任川西區文教廳長、四川省副省長兼教育廳長、一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一至七屆四川省人大代表、第四屆省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五、六屆省人大副主任、中共四川省顧委常委、省社科聯名譽主席等職。 [1] 
中文名
張秀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四川平武縣
出生地
四川平武縣
出生日期
1895年9月27日
逝世日期
1994年3月25日
畢業院校
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
代表作品
散文集《二聲集》
詩集《暢言詩錄》
從酉
秀蜀
筆    名
奇零

目錄

張秀熟人物生平

張秀熟(1895—1994 年),名從酉,字秀熟,以字行,平武縣龍安鎮人。
1912 年,張秀熟到江油龍郡中學讀書,認識並受教於四川馬克思主義運動先驅者王右木。1916 年,考入成都高等師範學堂,次年升入高師本科國文部,接受《新青年》宣傳的新思想。1919 年 5 月,張秀熟與袁詩蕘等組織高師學生遊行演講,聲援北京學生髮動的五四運動。6 月,四川省學生聯合會在成都成立,張秀熟被推舉為執行部理事長,領導學生聯合會宣傳新文化,推動五四運動向全川發展。1920 年,張秀熟與袁詩蕘等主辦學生聯合會機關刊物《四川學生潮》,發表多篇文章,抨擊帝國主義,揭露封建軍閥,批判封建禮教。同年暑期,張秀熟回到平武,任平武高等小學堂校長。
1921—1926 年,張秀熟輾轉於南充縣立中學、江油龍綿聯合縣立師範學校、成都高師附中等校任教。1921 年暑期,張秀熟和袁詩蕘一同接受張瀾的聘請,到南充縣立中學校任教務主任兼教國文。王右木來信指示他們:“多多散佈革命種子,建立川北據點。”1922年,王右木在成都創辦《人聲》報,這是四川第一個系統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張秀熟應王右木之聘,擔任《人聲》報特約通訊員和駐南充代辦員。1923 年,受聘於江油龍綿聯合縣立師範學校,任教務主任兼授國文課。他編導話劇《農民淚和軍人血》,學生在江油連演數場,深受羣眾歡迎。1924 年夏,張秀熟應聘到成都高師附中任教。1925 年,經國民黨四川省主席劉湘督辦公署秘書長杜紹棠引薦,張秀熟任督辦參議,他由此瞭解到四川軍閥的反動和腐敗。同年,張秀熟赴巴縣國民師範學校任教,兼任江北致平中學國文教師。在重慶,由《新蜀報》主編介紹,認識該報主筆蕭楚女。蕭楚女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時任社會主義青年團駐川特派員,他向張秀熟宣講了許多革命理論。9 月,張秀熟自重慶到成都,繼續回到高師附中任教,在省立第一師範兼課。中共重慶地委委員兼成都支部書記劉願庵也向張秀熟宣傳革命形勢,使張秀熟感到“胸襟開闊,眼睛亮了,方向明確,勇氣十倍”。《西陲日報》聘張秀熟作主筆,他撰寫不少文稿,抨擊時弊。1926 年 3 月,劉願庵和童庸生正式向張秀熟宣佈,由他倆做介紹人,發展張秀熟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成都特支讓張秀熟具體負責領導成都學生運動和大學支部工作。9 月,張秀熟被四川省教育學會公推為四川出席全國教育聯合會第十次代表大會的代表,他擬寫《請確定反帝反封建為教育宗旨》一文,作為四川省教育界提交大會的提案。
1927 年 5 月,張秀熟公開在《新川報》發表《讀孫倬章先生評國共之爭》,駁斥反動派對共產黨的污衊之辭。7月,張秀熟任中共成都特支委員,黨組織安排他到廣漢、綿陽、江油等地,查看地方上級黨組織的情況。張秀熟到江油後,任中壩省立二中校教務主任,在該校建立江油最早的地方黨組織——中共成都特支江油中壩省二中黨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9 月,張秀熟奉中共四川省委之命,返回成都,任川西特委書記,原成都特支改為成都市委,張秀熟兼任成都市委書記。9 月 7 日—10 日,在中共四川臨時省委會議上,張秀熟當選省委委員。川西特委發動並領導了崇寧、廣漢等地的軍事起義和綿竹農民暴動,以及 11 月成都省立各校教職工和大中學生的總罷課。
1928 年 2 月,張秀熟出席中共四川省第一次黨代表大會,當選省委委員,成為五位常委之一,任教育宣傳委員會書記。白色恐怖籠罩全川,省委書記傅烈等相繼被捕,並慘遭國民黨殺害。5 月,代理省委書記劉願庵代表四川出席 6 月在莫斯科召開的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張秀熟接任中共四川省委代理書記。張秀熟根據省第一次黨代會制定的《四川暴動行動大綱》,加緊做工運、農運、學運和兵運工作,領導南溪縣和綿竹縣農民暴動、豐都縣農民起義,組織慶符縣(今高縣)成立川南革命軍獨立團游擊隊。10 月 1 日深夜,由於叛徒出賣,張秀熟在重慶七星崗吳師爺巷被捕。被捕時,張秀熟沉着機智,借向窗外吐痰的機會,趁勢將一個裝有黨的機構和黨員通訊名錄的火柴盒扔到窗下的大污水坑,保護黨的機密,使黨組織免遭破壞。在獄中,張秀熟作《清貝詞》一章,鼓舞難友堅定革命意志:“風雨悽清,聽窗外杜宇悲鳴。驀抬頭,大地黑沉沉。何處是曉天雲雁,暗夜孤星?憶往事如塵。滿腔血,英雄淚灑向誰論?依舊金甌殘破,燕子飄零。今日佛燈伴坐,清磬木魚,有青山雲水為鄰。收拾凡心,且打磨靈台乾淨,猛省當下,莫問前程。看虹霄雨霽,風清月朗,婆娑又見光明。”1936年 10 月,張秀熟出獄。他多方尋找,卻未能與黨組織取得聯繫,於是,返回家鄉平武。
1937 年,平武縣政府聘請張秀熟籌建縣簡易鄉村師範學校,並委任他為校長。8 月,張秀熟赴成都。劉湘決定把其母親的墳墓遷葬到平武南壩的鳳翅山,約見南壩聯保主任黨世治,打算送給南壩聯保槍炮,作為遷葬佔地的報酬。張秀熟對黨世治説:“育人才是根本。你就説,平武山區窮,文化落後,要求辦學,使孩子們有書讀。”黨世治遵照張秀熟的意見,向劉湘要辦學經費。劉湘撥大洋 4000 元,以 3000 元創辦南壩小學,以 1000 元購買圖書。張秀熟親自開列圖書目錄。結果,劉湘又增撥 800 元,購買各類圖書一萬餘冊,在南壩小學建起平武首座圖書館,以劉湘的號命名為“甫澄圖書館”。
在這期間,張秀熟見到中共川康特委負責人張曙時。張曙時告訴張秀熟:“你在獄中的情況,我已瞭解清楚,從現在起,恢復你的組織關係。”經黨組織批准,張秀熟出任川康綏署顧問,投入推動劉湘聯共抗日的工作。劉湘率川軍奔赴抗日前線,委託張秀熟代擬公開聲明,張秀熟寫下《為民族救亡抗戰告四川各界人士書》,洋洋千言,激昂慷慨,正氣浩然,發表在1937年8月26日《華西日報》上。冬,劉湘開辦大中學生寒假戰時訓練團。受黨組織派遣,張秀熟出任訓練團政訓處副處長,負責訓練團實際工作,並主編政治教材,在學生中秘密發展黨員。1938年,張秀熟任中共川康特委委員,主要協助張曙時做統戰工作。
1940 年 3 月,國民黨在成都製造“搶米事件”,瘋狂抓捕並殺害共產黨員與進步人士。中共川康特委通知張秀熟疏散回平武。4 月,平武縣政府再次聘請張秀熟擔任縣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校長。8 月,改任教務長。其後,又於 1942 年和 1946 年兩度擔任校長。在縣簡易師校,張秀熟言傳身教,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求多出人才。後來,大批學生成為革命和建設的骨幹力量。1942 年,平武縣成立縣參議會,張秀熟被推舉為副議長,並當選省參議員。同年 8 月,成立平武縣銀行,他又被社會紳耆一致公推為董事長。
1944 年,中共四川省委負責人張有漁對張秀熟講,黨組織要在川陝甘這一三角地帶佈下幾個點,平武就是其中一個,任務很重大。他要求張秀熟繼續在平武工作,並繼續與聯絡員王文鼎保持單線聯繫。1947 年,中共川北工委書記王敍五秘密到平武,向張秀熟傳達四川省委書記吳玉章的指示,佈置平武工作:一、集中糧食於松潘到平武一帶,供日後解放軍南下過境的需要;二、擴大與鞏固統一戰線,使地方勢力傾向我們;三、儘可能多地團結青年力量。1949 年春節後,中共綿陽、江油中心縣委派蹇熔與張秀熟聯繫,研究做平武地方實力人物宋北海的統戰工作。10 月,經四川省保安司令部批准,成立江(油)彰(明)平(武)北(川)青(川)松(潘)山防總隊,宋北海任副總隊長。經多次會談,宋北海認清形勢,堅定了起義的決心。12 月 20 日,宋北海率平武山防總隊起義。張秀熟又與江油山防總隊隊長蹇幼樵一道,策動原國民黨江油縣長與保安隊 300 多人向人民政府繳械投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秀熟長期擔任省級領導,主管全省教育工作,促進文化事業。1950 年 1 月,上級組織通知張秀熟到川西區黨委組織部報到,組織關係交區黨委統戰部。成都軍事管制委員會任命張秀熟為成都市樹德中學校長。2 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張秀熟為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員會委員,8 月,又任命他為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文教廳廳長。1952年 9 月,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張秀熟為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教育廳廳長。1954 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 年,當選省政協委員。1956 年,被增選為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副省長,仍兼任教育廳廳長。1958 年,當選全國第二屆人大代表。1960年,任四川省志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主持全省修志工作,主編《四川地方誌通訊》。1962 年,任四川省志編輯委員會主任和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任。1963 年,當選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77 年,張秀熟當選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並被選為四川省政協副主席。1978 年,在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上,張秀熟被選為常務委員。1979 年,當選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省人大教科文衞委員會主任。1980 年,當選首屆省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和省古籍整理學術委員會主任。1981 年 9 月,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頒發川委組審〔1981〕025 號文件《關於張秀熟同志黨籍問題的通知》:“經省委同意並報經中央組織部一九八一年九月十八日批准,張秀熟同志的黨齡從一九二六年三月入黨時算起。”1983 年,當選為中共四川省委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84 年,任李白研究會名譽會長。1985 年,辭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省政協副主席職務。1986 年,被巴蜀史研究會推舉為會長。張秀熟學識淵博,文筆驍健,在《四川文學》《四川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數十篇詩文,兩次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榮譽獎,著有《二聲集》和《暢言詩錄》。
張秀熟情繫家鄉,為平武的經濟發展和教育文化建設傾注大量心血。解放初期,他親自為縣文化館和新華書店選址,指導籌建。他先後六次為平武捐贈圖書,這些書畫都是他珍藏的珍貴版本。他多次視察平武中學,要求學校從縣情出發,培養學以致用的地方建設人才,為經濟建設服務。1982 年,他出席平武縣書法美術協會成立大會,捐贈價值千餘元的名家書畫,鼓勵平武書法愛好者“大膽創新,刻苦磨鍊,走出自己的路子來”。1982年冬,他積極支持平武縣委縣政府在北山公園修建紅軍碑林,親自出謀劃策,並請徐向前元帥題寫牌匾,請張愛萍將軍書寫對聯。1983 年,他為響巖文化站購置川劇鑼鼓,並贈送數百冊圖書。他關心北山公園的建設,公園建成後,他為園中的廊亭擬寫名稱,請王任重手書“北山公園”門匾,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手書“薰風亭”。1984 年,他回到平武,指導縣誌和黨史的編修工作。得知平武縣城要修建橫跨涪江的公路大橋,張秀熟非常高興,忙着為這項工程籌集資金,時常詢問工程進展。1986 年 12 月,大橋建成通車,他為大橋取名“飛龍橋”,還撰寫了《飛龍橋頌》,請省文聯主席馬識途為之書寫。1991 年,他接見平武木皮鄉幹部,肯定木皮人應與白馬、黃羊關等地羣眾同為歷史上白馬人的後裔,這為後來木皮被批准為藏族鄉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1993 年,他應邀擔任平武縣翠屏詩社顧問,並題詞“詩卷長留天地間”。
1994 年 3 月 25 日,張秀熟病逝。四川省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 700 餘人參加張秀熟的追悼會,平武縣委縣政府也派出代表團趕往成都,悼念這位平武人民引以為榮的著名革命家和教育家。四川省著名作家馬識途撰輓聯高度評價張秀熟一生的德行:“忠誠無二心首舉赤幟舌戰敵庭正氣動天地為千秋楷模,清廉守一世望重南山德齊北斗丹忱昭日月作百代矩規。” [2] 
參考資料
  • 1.    張秀熟  .中共綿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綿陽市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0-06-16]
  • 2.    張秀熟  .中共平武縣委 平武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