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福運

(原國民政府財政部關務署署長、北京交通大學原校長)

鎖定
張福運(1890-1983),山東福山(今煙台)人,早年在家鄉私塾受教。1910年考取清華庚款注留美預備班,次年由庚款資助赴美國哈佛大學學習。畢業後又繼續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攻讀國際法,於1917年獲哈佛大學法學士學位後回國。張福運先在北京大學任教,講授國際法。後又入北洋政府交通部和外交部工作,歷任交通部航政司、海事司司長等職,曾擔任中國代表團秘書,參加華盛頓“國際限制海軍軍備會議”。 [1]  1923年至1924年間擔任北京交通大學校長。 [2]  1927年1月,張福運應宋子文之邀,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關務署署長兼國定税則委員會委員長,具體實施恢復關税自主權及改革海關行政管理體制的工作。在恢復關税自主及海關行政管理改革初見成效後,他因不滿宋子文的處事方式,於1932年辭去了關務署署長的職務,轉至全國經濟委員會等機構工作。抗日戰爭期間,他在中國國防供應公司擔任特別助理,在美國代表宋子文具體負責公司所有業務。此後,他又擔任聯合國大會中國代表團的法律與經濟委員會代表,並曾於1945年6月隨宋子文赴蘇聯與斯大林會談。抗戰勝利後,他再度被任命為關務署署長兼國定税則委員會委員長,併兼任蘇浙皖區敵偽財產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年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他不堪特務機構的騷擾,再次辭去關務署署長之職。辭職後,張福運並未追隨國民黨去台灣,而是在美國國務院的資助下來到美國,供職於亞洲學會,直至退休。1983年於舊金山寓所中逝世,享年93歲。 [1] 
中文名
張福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83年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出生地
山東福山(今煙台)

張福運人物生平

張福運,1890年出生於煙台福山,幼年就讀於近代金石學家王懿榮主辦的私塾。1901年,張福運在煙台美國長老會毓璜頂英文館(1891年由美國人韋豐年創建,現煙台第二中學前身)就讀。1910年,張福運考取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庚子賠款留美預備班。1911年,他被官派至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攻讀國際法,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留學哈佛大學法學院的中國人。1917年,張福運獲哈佛大學法學院學士學位,歸國後先任職於北洋政府外交部條約司,後執教於北京大學,講授國際法。1920年,他與梅貽琦、薛桂倫、蔡正、黃鳳華等人組織清華幸福委員會,以促進清華大學和清華同學會發展。 [3-4] 
1921年,張福運隨中國代表團參加華盛頓“國際限制海軍軍備會議”,任代表團秘書。此次會議簽署三項協定,確定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並規定所有國家均需以相同條件對華進行貿易。此後,他擔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海事司司長,開始在各種海關問題上與列強交鋒。後因受搓而轉任北京交通大學首任校長。期間,再次出訪,並參與《山東條約》、《九國公約》的起草擬定,為滿足中國政府財政需要,美、英、法、日等九國同意延長中國邊際貿易管控的期限,並建立專門國際機構,討論中國的關税政策。 [3] 
1928年,應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宋子文邀請,張福運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關務署署長兼國定税則委員會委員長。任期內與美國簽訂《中美關税條約》,隨後又分別與挪威、比利時、意大利、丹麥、荷蘭、英國、瑞典、法國、西班牙等國締結通商條約或簽訂新的關税條約或協定。同年,公佈了《關務署主管各局組織章程》,將一向由外籍總税務司獨立掌控的海關總税務司署轉變為國民政府財政部的一個下屬機構。 [3] 
為推進關制改革,他提出總税務司人選需符合以下要求:“同情中國人民重獲海關控制權並進行改革的要求,不受外國的影響和擺佈,與關務署合作以推進改革海關的措施,並毫無異議地執行政府的命令。” [3] 
1929年,經張福運認可,英國人梅樂和擔任總税務司,並明確指示總税務司中文秘書必須由華員擔任。張福運的第一個任期(1928-1932年10月),主要推動關制改革,組織海關管理促進委員會開展改革關制的研究工作,經其討論向關務署提出各項改革建議,其中12條得到關務署批准,並被稱為海關的“大憲章”,其中“停止招錄外籍職員”、“中外職員在權利和義務上享有均等機會”、“中外職員同工同酬”等原則,為中國人逐漸掌握海關行政管理權打下基礎。至1948年張福運再次擔任關務署署長時,洋員在海關的比例已從1927年的14%降到2%左右。 [3] 
抗戰勝利後,再次擔任關務署署長兼國定税則委員會委員長(任期1948年10月-1949年),主持恢復海關征税職能、修訂進口關税政策以及關税税率與税則等工作,從而使海關重回正軌。 [3] 
國民政府崩潰前夕,辭去關務署署長一職,後赴美定居,並供職於亞洲學會。1983年,張福運在美國舊金山逝世,享年93歲。 [3] 

張福運親屬成員

張福運首位夫人是李鴻章的侄孫女李國秦,1923年3月結婚,後離異,繼娶葉承銘之女葉氏。他們的女兒張之香出生於煙台,9歲時隨父赴美定居,先後就讀於伯克利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並獲政治學碩士學位。1981年被時任美國總統里根任命為國際開發署署長助理,1989年被布什任命為美國駐尼泊爾大使,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華裔大使。1998年以其父名義創立中美教育基金會,致力於中美兩國學者之間的交流合作。 [3] 

張福運人物評價

張福運一生嚮往知識,正氣為先,不貪權勢,是中國文人的典型。 [4]  在張福運於1932年第一次辭去關務署署長一職時,《申報》這樣評價説:“財政部關務署張署長在職四年餘......對於海關行政竭力整頓.....其特殊成績尤在收回海關主權及提高華員地位,使與洋員平等待遇”。 [3] 

張福運後世紀念

1998年11月,北京大學主辦第一屆“張福運先生紀念講壇”,以緬懷其通過改革實現海關國有化,為中國海關所作出的貢獻。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