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福奎

(霸縣第一個農民黨員)

鎖定
張福奎(1889-1957),東下岔河村人。1938年參加抗日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區委副書記、縣農會主任、高級社社長、夾河鄉總支書記等職。
中文名
張福奎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9年
逝世日期
1957年3月9日
出生地
河北霸縣東下岔河村

目錄

張福奎簡歷

張福奎(1889-1957),東下岔河村人。1938年參加抗日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村黨支部書記、區委副書記、縣農會主任、高級社社長、夾河鄉總支書記等職。 張福奎從12歲就給地主扛小活,一直到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中共冀中三五地委進駐霸縣。8月上旬,地委和霸縣工委在城內舉辦第一期抗日積極分子訓練班,吸收張福奎參加。他思想覺悟提高很快,主動申請加入了黨的組織,成為霸縣第一個農民黨員。

張福奎生平

張福奎入黨後,積極、熱情地宣傳黨的抗日政策,秘密建立黨的組織。他先後培養髮展了十幾人入黨。同年9月,經縣委批准,霸縣第一個農村黨組織--東下岔河村黨支部建立,張福奎任黨支部書記。
1938年11月12日,日偽軍6000餘人,對大清河北地區進行“四路合圍”,12月5日,佔據霸縣城。為避敵鋒芒,縣區黨政人員和大部分武裝進行了轉移,張福奎堅決服從組織決定,愉快地留在敵後,承擔了了解敵情,秘密聯絡的任務。按照黨組織的安排,張福奎往返於霸縣西部的各個村莊,秘密地與錢莊、香營、葉莊等村黨支部保持聯繫,互通情況,傳達上級的指示。在張福奎等人的一致努力下,東下岔河村周圍的基層黨組織也很快建立起來,因此,縣委在這裏首先建立了霸縣一區區委,任命張福奎為區委副書記。這時張福奎雖是50歲的人了,但革命精神特別旺盛。他還經常跟年輕人一起,破路挖溝掐電線,打狗捉特擾敵點,處處走在前頭,事事不辭辛勞,深受人民羣眾的愛戴。1940年8月,張福奎被選為“國大”代表。
1941年6月,日偽軍兩萬餘人對大清河北地區進行反覆地“拉網掃蕩”,12日,霸縣全境淪陷。縣區抗日干部和地方武裝絕大多數人已經轉移,基層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霸縣人民的抗日鬥爭進入最低潮。張福奎頑強地堅守在敵後,以本村為立腳點,帶動黨支部一班人,秘密活動於羣眾之中,為以後恢復地區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抗戰結束後,張福奎遵照上級指示,帶領人民羣眾積極投入到“反奸清算”和“土地改革”運動中,翻身農民分得了勝利果實,人人歡欣鼓舞。
解放後,年過六旬的張福奎毅然回到家鄉,投入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1953年,他帶頭組織了5户貧下中農成立了互助組,第二年增加到13户。1954年,霸縣遭受特大水災,張福奎不向國家伸手,帶領羣眾自力更生,生產自救,打草、治魚、紡線、納鞋底,依靠集體力量戰勝災荒,做出了榜樣。
張福奎67歲時,擔任了高級社社長。雖年事已高,但工作精神不減當年,他起早貪黑處理社裏的事務,儘量多騰出時間來參加生產勞動。他常説:“當幹部如果不帶頭參加勞動,就很難指揮好生產。”張福奎以身作則,親臨第一線指揮,極大地調動了社員羣眾的生產積極性,使得這個村的糧食年年增產。
1956年秋,張福奎由於積勞成疾,重病纏身。於1957年3月9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