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發志

鎖定
張發志 [1]  ,男,1976年出生於四川成都,2000年獲得四川美術學院學士學位,架上繪畫領域藝術家,現工作生活於成都。
中文名
張發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976年
畢業院校
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
職    業
藝術家
藝術風格
當代藝術

張發志藝術風格

從2010年開始,張發志的藝術風格逐漸向傳統迴歸,正如他所説,一個好的畫家一生中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即:“我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這個問題。這是心靈的迴歸也是文化的迴歸。其實,早在2000年的時候,張發志就已經在藝術主題上展開古今人物命運的對話,以此嘗試着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例如《二桃殺三士》、《采薇》、《開竅》等。如今,他更是受到傳統筆墨的啓發,大膽運用層層疊疊的墨點、延續着之前的浪漫主義氣息,遊走在山水古今之間。

張發志藝術履歷

張發志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0
“醒石味象”,一馬畫廊
成都,中國
2016
逢生--吳建軍張發志雙個展 [2]  ,一馬畫廊
2013
自然的界限-枯山,Wada Fine Art Gallery
東京,日本
2012
自然的界限,J.CHEN畫廊
台北,中國
2011
自然的界限,第二回展 [3]  ,北京現在畫廊
北京,中國
2010
自然的界限,北京現在畫廊
2008
昆蟲記,北京現在畫廊
2007
紅,Avanthay Contemporary/Arndt & Partner
蘇黎世,瑞士
2006
理想,北京現在畫廊
北京 ,中國
理想,La Bertesca — Masnata Gallery
意大利

張發志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0
與歷史同行:四川美術學院建校80週年展(1940-2020),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重慶 “繪畫的真實”2020重慶油畫雙年展,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2019
“自在的共在”,藍頂美術館
成都,中國
2018
第三屆學院內外藝術文獻展 , 四川大學美術館
2015
學院內外藝術文獻展,藍頂美術館
2014
居住在成都,台北關渡美術館
台北,中國
2012
首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社會風景,巴塞當代美術館
蘇州,中國
2011
香港巴塞爾國際畫廊博覽會,
香港,中國
“山水”,瑞士盧塞恩美術館
盧塞恩,瑞士
“相遇與鄉”,南京清和美術館、杭州漢品美術館、成都藍頂美術館重慶大劇院
南京、杭州、成都、重慶,中國
2010
隱形的翅膀,北京時代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09
羣落羣落, 宋莊美術館
2008
第二屆上海當代藝術館文獻展 夢蝶
上海,中國
2007
口傳和耳聞的四方,第三屆貴陽雙年展,貴陽美術館,貴州,中國1976—2006 從鄉土現代性到城市烏托邦——四川畫派學術回顧展
北京,中國
2006
瑞士巴塞爾國際畫廊博覽會
巴塞爾,瑞士
ARCO’06,
馬德里,西班牙
虛虛實實——亞洲當代藝術的再發現
首爾,韓國
一次性消費——裝修OCAT,深圳當代藝術中心
深圳,中國
2004
居住在成都,深圳, 成都巡迴展——深圳美術館,成都現代藝術館
成都,中國
2003
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99
第九屆全國美術展,中國美術館

張發志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20
《秋園》獲重慶市第二屆油畫雙年展優秀獎
重慶,中國
2000
《大移民》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並獲重慶市三等獎。
《故鄉》獲“美苑杯”優秀獎。
瀋陽,中國

張發志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年份
作品
收藏機構
2012
《理想5》,布面油畫
香港M+美術館
《理想4》,布面油畫
香港M+美術館
2006
《理想》,布面油畫
南京清和美術館
2004
《濕地》,布面油畫
深圳美術館

張發志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大化縱浪
大化縱浪 大化縱浪
布面丙烯,150x200cm,2021年
巴山夜雨1
巴山夜雨1 巴山夜雨1
布面丙烯,80x200cm,2020年
秋園1
秋園1 秋園1
布面丙烯,80x100cm,2018年
自然的界限32
自然的界限 自然的界限
布面丙烯,70x200cm,2011年
自然的界限22
自然的界限 自然的界限
布面油畫,30x30cm,2010年
渲染的風景2
渲染的風景2 渲染的風景2
布面油畫,240x300cm,2008年
理想4
理想4 理想4
布面油畫,100x80cm,2004年
開竅
開竅 開竅
140x170cm,布面油畫,2002年
采薇
采薇  采薇 
120x135cm,布面油畫,2001年
二桃殺三士
二桃殺三士   二桃殺三士  
200x180cm,布面油畫,2000年

張發志人物評價

黃燎原(畫廊主,樂評人,策劃人,專欄作家):
張發志的作品則是更多地繼承了上一代中國前衞藝術家的人文傳統,從藝術家個人成長經歷出發,透過“紅色記憶”的表面,呈現藝術家的思考過程和人生理念。”
魯虹(藝術理論家,策展人):
“張發志的聰明之處是,他從個人成長的經歷出發,將對紅色經典的獨特理解轉化為具有個人特點的風格圖像,並由此引發了幾代人對於過去的再思考,這是十分難得的。”
何桂彥(藝術史家,策展人):
“張發志筆下的盆景與其説是在描繪一個審美的客體,毋寧説是在探討一種與盆景息息相關的視覺機制與審美習慣是如何生成的。在這個意義上,“凝視”包括了觀看,但又高於“觀看”,因為它力圖將“看”融入到一種歷史與文化的情景中,從而賦予“看”以文化意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