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瑜

(辛亥革命人物)

鎖定
張瑜(1883-1914),字玉堂,山西省五台縣南茹村人。曾任山西省都督府參謀長、教導團團長等職。1914年,病逝於太原。 [1] 
中文名
張瑜
出生日期
1883年
逝世日期
1914年
玉堂

目錄

張瑜人物簡介

張瑜(1883-1914),字玉堂,山西省五台縣南茹村人。7歲喪父,家境貧困,靠母親為人做工度日。其母教子甚嚴,張瑜牢記母訓,學習勤奮。因生活所迫,稍長即寄宿於族叔張新圖四海店,結識了同住此店的閻錫山與黃國樑。三人邂逅,情好日篤,拜為結義弟兄。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三人一起考入山西武備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年)被清政府選派赴日留學,入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光緒三十一年十月一日(1905年10月26日),由黃興主盟,張瑜與閻錫山、温壽泉、喬煦等同時加入中國同盟會。後又加入同盟會核心組織鐵血丈夫團。他因學習勤奮,性格誠實,很受孫中山器重。孫中山曾對他説:“華北革命之成敗,唯爾負之。”
宣統元年(1909年),張瑜畢業回國,經清政府陸軍部考試,名列上等,被授予陸軍步兵科舉人,兼授協軍校。後任山西陸軍督練公所教官、山西新軍第八十六標二營管帶。在職期間,積極從事反清革命活動。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太原志士積極響應,張瑜擔任敢死隊長,日夜巡視。太原起義成功後,任山西軍政府第四標統兼北路軍總司令,率部攻打代州城,採用聲東擊西戰術,一舉破城,驅走清軍首領王國士。接着忻代寧公團北上代州,續桐溪同張瑜商定三路進兵大同,中路由張瑜統領進攻雁門關。張瑜率軍踏雪爬山,居高臨下、向敵軍猛攻。攻下雁門關後,他又急率大軍與續桐溪、王建基等聯合作戰,內外夾擊,打敗清軍、使大同辛亥革命告成。
民國2年(1913年)6月,任山西省都督府參謀長、教導團團長等職。民國3年(1914年),以功任第十二混成旅旅長,閻錫山視為股肱。是時,有一日本人要與他賽馬,以決雌雄。張瑜恃其精馬術,擅長跑,決志為國增光。因好勝心切,當場吐血,加之平素積勞成疾,遂罹病在身。閻錫山親到牀前探望,但久治無效,病逝於太原。 [1] 
參考資料
  • 1.    張炎魁;李福初;南紅衞;索泱;李建唐;童以強;王安;喬廉.太原市志 第七冊/卷四十人物.太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04月:496-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