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瑋

(中國河北籍藝術家)

鎖定
張瑋,當代水墨女畫家,中央美術學院碩士,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畫家,中國香港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香港國際水墨藝術學會常務理, 港澳台美術家協會,中國台灣美術家協會理事,梅九學社社長,《國藝雜誌》主編,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交流展,藝術拍賣,出版個人作品集,相關學術文章若干。現在工作生活在北京。 [2] 
中文名
張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河北邯鄲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
職    業
藝術家
代表作品
《古意新風》,《早.系列》,《艾米莉花園》
主要成就
《古意新風》入選第十二十三屆全國美展,《早.系列》被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收藏,《空靈》碩士研究生成果展國家畫院美術館
藝術風格
當代藝術、當代水墨

張瑋藝術風格

作品遊離於現實和超現實之間,十足的理想主義者,在她的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富足的世界,甜蜜、浪漫、小資,又有一點奢華,畫面散發着令人愉悦的耀眼光芒。無論是用色的高雅還是跳躍性極強的線條,自始至終,張瑋都是美好生活的歌唱者。然而歌唱者本身未必是幸福的,但是她把對生命的仁愛傾情於草本蟲魚,然而生命的另一面則永遠存在———哀悼稍縱即逝的時光,用手中的筆留下草木的永恆。畫如其人,人如其畫,在如此繁華的俗世中,即不隨波逐流,也不憤世嫉俗,一個人慢慢地品味者淡、靜、古、雅,在半畝畫台上真誠地表達自己,猶如一株空谷的百合,在温暖的時光中,不急不緩地悄然綻放。

張瑋藝術履歷

張瑋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1年
中國國家畫院院慶成果展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李可染畫院年度優秀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走進陝西”中國畫名家邀請展(陝西榆林)
陝西,中國
中國女畫家名家邀請展
北京,中國
2019年
中國文人畫新展
北京,中國

張瑋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20年
文化部藝術市場雜誌優秀女畫家 [1] 
北京,中國
2018年
李可染畫院年度新星獎
北京,中國

張瑋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作品
收藏機構
地點
《早.系列》
中國國家畫院
北京,中國
《文成公主進藏》
中國藏學中心博物館
北京,中國

張瑋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水養靈苗石養根》
35x68cm/提拔10x68cm/紙本設色/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風致逸韻》
《風致逸韻》 《風致逸韻》
35x68cm/紙本設色/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艾米麗花園》
《艾米麗花園》 《艾米麗花園》
50x70cm/紙本設色/2018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案頭聞香》
《案頭聞香》 《案頭聞香》
30x45cm/紙本設色/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30x60cm/紙本設色/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江南千花喚北國》
《江南千花喚北國》 《江南千花喚北國》
70x140cm/紙本設色/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綠豔閒且靜》
《綠豔閒且靜》 《綠豔閒且靜》
40x60cm/紙本設色/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莫辭醉不爭高低》
《莫辭醉不爭高低》 《莫辭醉不爭高低》
45x60cm/紙本設色/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嫩蕊微開》
《嫩蕊微開》 《嫩蕊微開》
30x50cm/紙本設色/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拈花笑》
《拈花笑》 《拈花笑》
40x60cm/紙本設色/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寫意南園》
《寫意南園》 《寫意南園》
33x33cm/紙本設色/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艾米莉花園》
《艾米莉花園》 《艾米莉花園》
50x70cm/紙本設色/2018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張瑋出版物

藝術家出版物
出版時間
出版物
出版社
2020年
藝術市場
教育出版社
2019年
尚觀藝術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8年
藝術教育
教育出版社

張瑋人物評價

王躍奎(中國國家畫院畫家,山水畫所副所長,青年藝術中心主任)
張瑋,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是當代優秀的花鳥畫家。其《艾米麗的花園》系列作品長久以來深受大家喜愛和關注,唯美而浪漫。該系列作品緣於張瑋應邀參加巴黎中法文化藝術交流而創作的主題作品,後來一發而不可收,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她的個展“十年花開”以嶄新的面貌創造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她是美好生活的歌唱者。她的作品充滿着歡樂生動的線條,豔麗迷人的色彩,表達了草本萬物不一樣的生命感悟。她的作品多表現樸實花木,或山花野卉,或路苔水蒲。正如她自己説,“我喜歡捕捉生命的過程。一朵看似普通的花,在花開的那一瞬間就把氣質全都綻放了出來。我在選擇物象的時候會找一個適合我畫風的感覺,純樸自然,有的花感覺不像生長在室內,更像在山上,田間地頭。”她筆下的花不是簡單模仿,而是介於現實和超現實之間。歌唱者本身未必是幸福的,她對生命的讚頌,只是硬幣的一面,而另一面是歡顏背後的憂傷,正如她的作品在浪漫唯美,甜蜜奢華的背後也許是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嘆惋和憂傷。總之,藝術家是敏感的。她的內心只有她自己才能解讀。大千世界的生命個體雖然微不足道,但面對生活、面對生命的堅韌和執着是何其偉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