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張玉洲,男,1931年生,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街道迎春園社區退休黨員。1960年加入黨組織。他退休後,熱心參與社區公益事業,常年在社區捐助站獻愛心、積極參加志願衞生活動、主動報名參加社區志願巡邏,始終在社區發揮老黨員的餘温餘熱。
- 中文名
- 張玉洲
- 出生日期
- 1931年
- 主要成就
- 報名參加社區志願巡邏,始終在社區發揮老黨員的餘温餘熱
- 性 別
- 男
張玉洲人物生平
編輯張玉洲1930年出生於河北滄州,從小生活艱辛,切身體會到了生活由吃不飽穿不暖到衣食無憂的過程,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退休以後,他每天出門都會帶一個布袋子和一個小夾子,路過垃圾桶或垃圾車的時候,就停下來看看是否有回收再利用的廢品。隔一段時間,就會從家裏拿出一摞摞整理好的硬紙殼和一串串空塑料瓶子,拿到社區回收站,換個5塊、7塊。上了年紀以後,張玉洲的腿腳不太利落,出門必須拄枴杖,但是他依然保持着這樣一個習慣。他説:“我把錢積攢下來,當善款捐出去,以我的微薄之力表達對弱勢羣體的關愛。”2010年3月29日開始,“博愛在京城,奉獻在海淀”募捐活動在迎春園社區展開,緊接着4月初,西南旱災肆虐,廣西、雲南等省災情嚴重, 4月14日青海省玉樹地區發生了“7.1”級地震。還沒等社區居委會把募捐通知貼出去,張玉洲就前後2次親自來到居委會辦公室,把賣廢品的40元交到了社區主任手中。張玉洲用自己的方式踐行着黨員的誓言。在2011年5月中旬剛結束的迎春園“送温暖、獻愛心”的社會捐助活動中,張玉洲又上捐了飽含愛心的10元善款。每次只要看到社區櫥窗裏張貼的志願衞生活動通知,張玉洲都會準時參加。考慮到他腿腳不便的問題,大家每次都主動把清理小廣告的活兒讓給他。他特別有心地自帶一個小噴壺,這樣剷起來既省力又幹淨。他説:“我們現在生活這麼好,政府處處關心我們,我們要為社區多做點貢獻,表達我們對黨的熱愛和感謝!”在他的感染下,大家幹勁更足。此外,張玉洲平時出門,都會拎個小夾子和小塑料瓶,看到路面上有煙頭、紙屑,就彎腰撿到瓶子裏。這些維護社區文明環境的點滴都被社區工作人員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張玉洲軼事典故
編輯在2008年奧運前夕,張玉洲主動到社區居委會報名參加治安志願者隊伍,社區工作人員考慮他腿腳不便,沒有安排他參加治安志願巡邏。可是他卻説:“感謝大家對我的照顧,但我還能慢慢走動,耳朵眼睛也還好使,還能發揮作用。志願巡邏對我也是一種鍛鍊,更何況能為社區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社區工作人員聽了以後非常感動,最終讓他加入到了志願巡邏隊伍。不論週六日,張玉洲按照分組排班每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在社區內和院外馬路上巡視,以志願巡邏的方式用一顆黨員強烈的責任心為祖國獻上了誠摯的祝福。2009年60週年大慶期間、每年兩會時期,張玉洲都參加了社區志願巡邏隊,為確保一方平安貢獻了一份力量。張玉洲雖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是在工作崗位上一直勤勤懇懇,多次被評為生產標兵。退休後他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每天看新聞、聽廣播瞭解國家大事,密切聯繫羣眾,保持黨性永不退色。社區黨支部組織的每一次活動,無論是民主生活會,還是外出參觀學習活動,他一次都沒有落下過,保持着100%全勤。尤其是在2009年到2010年社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期間,張玉洲不僅參加了集中培訓、經驗交流會,還撰寫了3份心得體會。
[1]
- 參考資料
-
- 1. 文字資料——首都文明網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6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w_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