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營村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焦園鄉張營村)

鎖定
張營行政村由張營、吳營、黃莊三個自然對組成,全村共315户,1118人。耕地面積2218畝。該村在明、清時期屬長垣縣長泰裏,1934年屬長垣縣第三區;1941年屬東垣縣第六區;1947年歸東明縣第六區;1958年屬三春人民公社;1963年屬焦園人民公社(鄉)至今。
張營村 位於東明縣城西南43公里處,東與馬橋接壤,西靠黃河大堤,南與蘭考縣堌陽鎮西馬目村相望,西與東明黃河森林公園相鄰。據村碑記載:張氏於週末春秋時期在此建村,以姓氏命名為張營。現有187户,615人,由11姓組成。張姓人口最多,其次是李、管、葛、徐、楊、劉、姬、胡、王、繆。
吳營村 位於焦園鄉政府現駐地東南1公里處,東依黃莊,西靠張營,南與蘭考縣馬目村相望,北與三春林場接壤。吳氏家族於明永樂年間(1421~1424)從本縣西角集遷此建村,以姓氏命名為吳營。現有52户,211人,由吳、霍兩姓組成。其中吳姓49户,193人;霍姓3户,18人,1961年從河南省杞縣遷來。
黃莊村 東與馬橋接壤,西靠吳營,北接三春林場,南與河南省堌陽鎮東馬目村相望。據《黃氏家譜》記載,黃氏祖於1366年從本鄉大黃莊遷來建村,以姓氏命名為黃莊。現有76户,292人,由黃羅崔林孟姚逯7姓組成。
中文名稱
張營村
外文名稱
zhangyingcun
行政區類別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焦園鄉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下轄地區
張營 吳營 黃莊三個自然村
人    口
1118(2008)
著名景點
東明黃河森林公園 玄天觀
車牌代碼
魯R
據《長垣縣誌》和《東明縣誌》記載:該村在明、清時期屬長垣縣長泰裏(俗作長太裏),1934年屬長垣縣第三區;1941年屬東垣縣第六區;1947年歸東明縣第六區;1958年屬三春人民公社;1963年屬焦園人民公社(鄉)至今。
張營村位於東明縣城西南43公里處,東與馬橋接壤,西靠黃河大堤,南與蘭考縣堌陽鎮西馬目村相望,北與黃河森林公園相鄰。
張營建村較早,歷史悠久,但由於黃河氾濫,特別是1855年銅瓦廂黃河決口淹沒村莊,平底淤土達一丈深,各種文化古蹟都湮沒在地下。據説以前村裏建有玄天觀、老奶廟、佛爺廟、十八羅漢廟、吳爺廟等。據傳,天棚寺建築雄偉,高聳入雲,與天相接,故名天棚寺。後來有一個道人遊歷於此,見是寶地,就在天棚寺東側建一道觀,佔地60餘畝,建築氣勢宏偉,美觀奇特,神佛滿座,起名玄天觀,可與天棚寺媲美。當地有很多神奇故事流傳。
1980年代東明縣地名辦下鄉採集各村地名由來,採訪到我祖父,他説據洪武廟碑文記載,春秋時有張氏在此建村,故命名張營,這成了村碑的唯一依據。後來他向我提起此事,恐怕他只是信口一説,未必真實。現有187户,615人,由11姓組成。張姓人口最多,82户,280人;管姓,1931年從天棚村遷入,現有22户,70人;李姓,1931年從天棚村遷入,23户,70人;徐姓,清光緒年間從蘭考縣堌陽西關遷入,15户,32人;楊姓,1930年從堌陽鎮東馬目村遷入,10户,30人;劉姓,清宣統年間遷入,9户,28人;葛姓,清末從堌陽鎮李場村遷入,11户,48人;胡姓,1855年從洪家灣遷入,5户,20人;繆姓,1942年從堌陽鎮遷入,2户,8人;姬姓,1942年從堌陽鎮遷入,6户,21人;王姓,1944年從三春集鎮油坊村遷入,2户,8人。1957年,徐桂森、徐芳枝、徐新年3户、29人遷到湖北;1959年,李經軒一家7口移民大連;1960年,劉東才、李換山兩家13人遷新疆支邊,劉東才再遷後落户河南永城。
公元2005年,因加寬黃河大堤,用泥漿泵噴水採土,傳説中的玄天觀得以重見天日,出土石碑九條,碑座若干,大鐵鐘一口,以下是其中一條石碑的碑文:
大營觀音碑記
大明國直隸大名府開州長垣縣東南方張家大營各里人氏不同,周圍相連居住。
玄天觀前觀音碑記垣邑庠生蒲陽黃君撰裕吾張君書。
夫菩薩之惠我下土也,如陽春之燠羣生無遺區焉,故覆懤之祠,菩薩也,如赤子之載父母,無遺人焉,蓋非為繳福地,誠上尊高皇帝之明訓,謂凡有功於吾民者,令各土有司以時祀之以答其生成庇護止萬一耳。長垣東隅大營之觀音堂其來舊矣,積年而為風雨所剝壞,適值天災流行,是以有志重新者意鋭而久未就緒焉,徒增行道之惻心耳,仰山李君者獨秉處誠,糾集郭君等眾各捐財力,歷年而始奏績焉,金紫交映,遂為一方之偉觀已,既而屬予為文以志之,予以為億德之隱而未揚則必雕章繪句以表彰之,菩薩則不啻家傳而户誦之矣,凡德之僅彰灼一夕者則必宏詞闊話以乘載之,菩薩則不啻一世一世傳之萬萬世矣,雖遊夏無所施其力,矧樸野質素之土夫乎?故直述其一時之事以書之於石右雲。
會首 李吉 妻張氏
重修 會首 李民望 妻景氏
會長 郭景 妻白氏 李玉 妻張氏
劉氏男 李國用 李文仲 妻楊氏
於門張氏 韓氏男 張大知
任門王張氏 張氏男 任自安
王門王氏 李時孝 妻姜氏
趙氏 男 寧可 李希魁 妻孟氏
時萬曆丙午孟春吉旦也 石匠郭子厚 姚可教 姚崇喜
(萬曆34年,即1606年初春)
1855年大洪水把這座兩千多年的古村夷為平地,見證當地歷史風物的文化古蹟永遠湮沒在地下,張氏家譜也在這場災難中遺失,張氏族人從哪裏來,為避水患他們又逃到了哪來?一切都成了千古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