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煜全

鎖定
張煜全(1879-1953),字昶雲,廣東南海人。早年就讀於福州英華書院、香港皇仁書院、北洋大學堂,後赴日留學,在東京帝國大學學習政治學並肄業。在日期間,傾向革命,與孫中山、梁啓超等相過從。1901年8月,由清朝公派赴美,入讀加尼福利亞大學,後轉入耶魯大學,1903年和1904年先後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學位,1904年又攻讀博士課程。1906年被召回國,在清政府舉行的第二次留學歐美畢業生考試中獲9名最優等之一,賜進士(法政科)出身。後曾任上海等四省市教育督察、駐日本公使館二等秘書、北洋政府大總統府秘書兼外交部顧問等。1917年9月,任清華學校第一屆董事會董事。1918年4月15日,北洋政府任命張煜全為清華學校校長;1920年1月,張煜全辭職,任校長一年又七個月。任職期間,主持成立大學“籌備委員會”,推進改辦大學,力圖改進各項校務,對學生成績計分法等進行了調整,重視體育,監督建造清華早期四大建築。後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參事、平津衞戍司令部顧問、北京大學預科講師等職。 [2]  1940年5月起在汪偽華北政務委員會任政務廳法制局代理局長、審查資歷委員會委員、主席等職。 [3]  1953年逝世。 [1] 
中文名
張煜全
別    名
字昶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9年
逝世日期
1953年
畢業院校
天津北洋大學
耶魯大學
職    業
教育家
主要成就
清華學校校長
出生地
廣東南海

目錄

張煜全人物生平

張煜全(1879—1953),字昶雲,廣東南海人。1917年9月,任清華學校董事會第一屆董事。1918年4月15日,北洋政府任命張煜全為清華學校校長。7月1日,張煜全到職。1920年1月,張煜全辭職,任校長一年又七個月。
在教育理念上,與前任唐國安、周詒春校長一樣,張煜全也十分重視學生道德訓練。他認為“重道德為同學讀書明理之要”,“人之行為所異於禽獸之行為者,以其有道德之觀念”。他任校長後第一次演講,便是1918年9月27日在中等科演講“道德”。
張煜全認為,道德通過品行來體現;道德不僅與個人有關,也與社會有關。道德有個人道德與社會道德。
個人道德有節慾、勇、智三個方面:面對各種慾望和誘惑,每個人要“節慾”,要自我約束,不為慾望所驅使。勇在今日,則是不畏艱險,不顧犧牲以謀民福。“智者自知,知負於己之義務,則生生之道以明。由是而推之於全人類,則凡人相對之義務,亦以明。道德之學,方能有進。智者正己而後正人,學者當各懷此志向者也”。
社會道德包含仁、敬兩個方面。關於仁,一方面體現着“求他人之利樂,或暫捨己之利樂,以求之,以他人之利樂為己之利樂”。另一方面,“有惠必報,非必敬他人之權利、昭大公之念,蓋亦以示己之仁心,求他人之利樂耳”。至於敬,“凡人相處,須相敬也。凡人精神上必有其優點,他人須敬禮之。敬禮須出以誠”。“故惟能敬人自敬者,乃能為謹守繩法之國民”。
張煜全告誡清華學生要心口如一,光明磊落,開誠佈公,與人交接處事均不悖乎道與德。重視道德訓練意在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學生走向社會後,最終在貢獻社會、服務人民。“吾人讀書窮理……政教不明,思所以改進之;實業不興,思所以振整之;科學不昌,思所以精研之。興教育以增進人民之幸福,重道德以開啓人民之良心”。
1916年,清華學校啓動改辦大學工作。張煜全到校後,對這一關係清華長遠發展的大事繼續推進。其中最重要的決策,即在全體中西教職員會議上提議並得到一致贊成,通過設立“大學籌備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成為清華改大過程中最重要諮詢機構,為清華學校1925年成立大學部做了大量調查、研究、計劃等工作。
清華自建校起即非常重視體育,意在增強學生體質,勿讓西方人譏為“東亞病夫”。1918年秋,張煜全聘請佈雷斯博士(Dr. K. Brace)(兩年後任哥倫比亞大學體育系主任)任體育部主任。1919年,體育館建成後,清華正式開設體育課,進行有計劃的教學,目的、要求明確。學校還規定畢業時兩項體育測試不及格者不能畢業,由此,清華體育“由一種提倡時代引渡到一種普遍時代”“由一種引誘和強迫運動感覺到一種自身關係的真正體育課”。這些措施進一步提升了體育在整個教學中的地位。
此外,張煜全還繼續監督建造早期四大建築,其中除了大禮堂於1921年落成,科學院、體育館、圖書館均於1919年落成。四大建築完成後,又建了廚房、水井、污水處理池等,基本滿足了教學、研究和學生生活上的需要。
張煜全關心留美學生生活。學校規定清華畢業留美生每月生活費定額為60美元。由於美國幅員遼闊,各地消費情況不一。在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國內生活平穩,留學生生活尚稱穩定,每月津貼亦敷使用。隨着1917年4月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留美學生生活逐漸受到影響。1918年2月,留美生傅葆琛描述:“美國近來情形,遠不如前之安靜。蓋自對德宣戰以來,農工商學各界均受極大影響。”“國內又因戰事影響,百物騰貴。”據統計,“在戰爭期間,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了1/4以上,糧食及日用品價格上漲,1917年比1913年增加57%,1918年又增加到1913年的187%”。生活品費用上漲直接影響到留美生的生活,在校長張煜全的積極支持下,學校繼續向外交部呈請,終於爭取到每位每月增加10元,以一年為限。稍紓留美學生生活困難。後來,月費又增加到80元。
張煜全關心回國留學生就業。針對當時很多留學生回國後不能就業或用非所學的窘況,1918年9月,張煜全通過外交部上書國務院,呈請對清華留學回國學生多予以關心。促成了外交部、教育部聯合制定了《清華遊美畢業生回國安置辦法》,規定外交部應將每年歸國學生名冊敍列所學科目、所得學位諮教育部,由教育部派員赴外交部,會同外交部考核。經考核後,認為可送相當之各機關練習任用者,得酌予分別諮送。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回國留學生的就業渠道。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張煜全正在休假之中。清華學生打破學校關於學生不得與聞政治的規定,積極參加集會、宣誓、遊行、街頭演講、焚燒日貨、罷課、粘貼標語、成立義勇軍等活動,學校均未阻攔。為躲避軍警追查,清華學生還邀請北京各校代表聚集在清華開會,討論下一步活動計劃。當清華學生被捕後,副校長趙國材等慰問被捕學生。被捕學生回校,學校還舉行了盛大歡迎儀式。這自然有張煜全等校領導的默許與支持。
張煜全初長清華時,師生的確對其多持正面肯定。1918年10月,學生張忠紱對開學一個月以來張煜全的工作給予較高評價和期望:“今日之清華乃承數年擴張之成規,而啓將來無窮之宏圖者也。故自校長張先生暑假到校以來,揚本校固有之淳風,抑本校以往之惡俗。開學一月,雖未能盡掃積弊,而重道德以厚校風,除各級之私爭以重親睦,矯教務上之虛浮而尚實學。扶衰振敝,實事求是,使同學能相勉而共進。”
張煜全身體欠佳,經常治病或靜養。《清華週刊》多次刊載有關張煜全健康的消息並表達希望其康復的良好祝願。五四運動期間,張煜全校長對學生運動給予支持,但在1919年12月,清華學生意圖組織學生會,張煜全表示反對。當學生不顧反對舉行成立大會時,張煜全派巡警干涉、關燈,手段粗暴,引起學生公憤。一時間,校長與學生嚴重對立。
1920年1月28日,張煜全提出辭職,30日外交部即予批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外交部為儘快平息此次風潮,曾預備準張煜全辭職的同時開除幾個帶頭學生。雖然張煜全因學生反對辭職,但卻反對開除學生,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護。 [1]  1940年5月起在汪偽華北政務委員會任政務廳法制局代理局長、審查資歷委員會委員、主席等職。 [3]  1953年逝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