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煋

鎖定
張煋,字漢輝,又字燦輝,號輝齋,又號霽庵,別號東嶺山人。今萊城區張家窪街道辦事處張家窪村人,為清代中期萊蕪著名畫家之一,生卒不詳,代表作品有《百鹿圖》等。 [1] 
中文名
張煋
別    名
東嶺山人
職    業
畫家
漢輝
又    字
燦輝
輝齋
又    號
霽庵

張煋藝術門類

張煋的藝術門類主要是書畫。 [2] 

張煋生平經歷

張煋自然深諳其理。就在他出名之後若干年,仍不時出遊寫生,遍覽萊蕪之域,登山觀壑,涉河視水,筆耕不輟。其畫作之多,可謂盈箱滿筐,數以萬計。他深知,胸有丘壑,才能筆染煙霞。據説,他在創作《百鹿圖》的時候,有過這樣一段動人的經歷。作者的故鄉張家窪村,雖地處丘陵,但尚為平坦。周圍雖有山,但山不高,也不大,也沒有鬱鬱葱葱的大森林,只生活着一些兔、狐、狼之類的小獸,根本見不着梅花鹿的影子。他聽説萊蕪南山有一個養百隻鹿的李姓山人,便帶上一袋乾糧,頂着烈日徒步走了六十多里路,費盡周折找到養鹿人的牧場山嶺,説明來意住了下來。白天,他就仔細觀察鹿羣,看它們吃草,看它們飲水,看它們奔跑,看它們卧憩,看它們倚樹搔癢,看他們角抵嬉戲,甚至看它們撒尿屙屎……並一一速畫下來。晚上,他便與李姓山人在一盞如豆的油燈下促膝暢談,詢問梅花鹿的生活習性和放養趣事。如此住了半月,方滿載而歸。
張煋嘔心瀝血創作的《百鹿圖》,實在是一幅傳世佳作。它筆墨生動傳神,構圖疏密有致,處處體現着一種天趣盎然、磊落瀟灑的面貌。同時,那百隻梅花鹿也形態各異,畫面柔和而寧靜,充分體現出一種平和而温馨的氣氛。就因為張煋攝取了古人之精華,脱去世人之俗念,敢為他人之不為,獨創自家之面貌,才使這美好的自然景物,一旦在畫家的筆下出現,便表現出萬般情思,展現出各自的風姿神貌來。觀看張煋那深沉冷峻、野逸蒼茫的佳作,直讓人爽朗舒展,清新雋逸,遠離喧囂,了卻煩倦與浮躁,連心靈也彷彿得到了洗滌、昇華。 [1] 

張煋作品集

《百鹿圖》 《百鹿圖》
由於歷史的原因,張煋的畫只傳下來了《百鹿圖》、《墨竹》、《鯉魚》四幅屏、《花鳥》四幅屏一宗,其《百鹿圖》為萊蕪市館藏文物。2004年10月由華文出版社出版的《萊蕪市文物志》一書,記載了張煋《百鹿圖》的簡介:“工筆山水,紙芯,綾裱。橫幅橫3.56米,縱0. 4米。畫芯橫2. 76米,縱0. 3米。在山水、樹草中,有各種形態的梅花鹿百隻。畫芯左下有‘輝高張煋,歲在庚寅(1830年—編者注)實秋節寫意’款和一方印。” [1] 

張煋個人生活

據傳,張煋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是一位學識較深的教書先生。因家中人口多,張煋的祖父母又常年卧病在牀,在“家有三鬥糧,不做孩子王”的年代,其生活窘迫是可想而知的。識文斷字的父親因看破紅塵的緣故,他教兒子張煋讀書,卻並不主張讓張煋謀功名,趨仕途。
10歲那年,父親發現他對繪畫情有獨鍾,常常看他一個人靜靜地觀看花鳥蟲魚和翠竹綠樹,有時竟忘了吃飯。村中有一老人,養了一隻頗通人性的牧羊犬,他每次帶着犬去北山坡放牧牛羊,小張煋總是悄悄地尾隨其後,仔細地觀察犬、牛、羊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熟記於心。回家後揣摩再三,畫於紙上,竟神采飛動,活靈活現。父親非常高興,便千方百計地搜尋一些古人前賢的繪畫,讓他學習、臨摹。待他18歲時,畫技已相當精湛,在當地小有名氣。他先是為鄉鄰畫壁牆畫、畫人像,後又為各村廟宇畫椽畫和壁畫·····一時間,上門相邀者絡繹不絕。 [1] 

張煋人物評價

9歲時就能誦文作詩,出口成章,聰慧異常,被村人稱為“神童”。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