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炳元

(革命烈士、中共魯西北地委書記)

鎖定
張炳元(1913-1939),霸縣勝芳人。1930年考人天津市南開中學,受革命思想的影響,秘密參加進步組織“讀書會”和“北方拉丁化新文學促進會”,主持出版新文學刊物《活路》,並多次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揭露和批判舊社會的文章,被推選為南開中學學生會負責人。193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黨支部委員。南開中學畢業後,考人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積極參加“一二九”、“二一六”學生運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不顧家人的勸阻,經青島至濟南參加抗戰,被分配到山東省第六區政訓處,任莘縣政訓處於事。1938年當選為莘縣動員委員會主任,發動和組織羣眾開展抗日鬥爭,使莘縣成為當時魯西北的抗日模範縣。1939年調任魯西北地委書記,7月被國民黨冠縣武裝特務營營長馬澤遠派人暗殺於莘縣華莊村,年僅二十六歲。 [2] 
中文名
張炳元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河北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39年
畢業院校
燕京大學
主要成就
曾任中共魯西北地委書記
出生地
河北省文安縣勝芳鎮
性    別

張炳元早期經歷

張炳元(1913-1939.7),霸州市勝芳鎮人,1930年,考入天津市南開中學,受革命思想的影響,秘密參加進步組織“讀書會”和“北方拉丁文化新文學促進會”,主持出版新文學刊物《活路》,並多次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揭露批判舊社會的文章,被推選為南開中學學生會負責人。
1935年5月,日本帝國主義大肆入侵華北,威脅平津,天津學生舉行愛國示威遊行,張炳元高舉抗日旗幟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與警察英勇搏鬥。自南開中學畢業後,他考入燕京大學新聞系,積極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成為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黨支部委員。 [1] 

張炳元抗日活動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張炳元不顧家人勸阻,經青島至濟南參加抗戰。
張炳元到濟南後,日本侵略者已經佔領了北平與天津。日軍沿津浦路南下,很快佔領德州、臨清等城市,聊城岌岌可危。駐守聊城的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範築先將軍自抗戰爆發後,表示贊同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為此,中共山東省委通過上層關係,以國民黨第三路軍政訓處名義,派張炳元等共產黨員到聊城保安司令部政訓處任政訓幹事,幫助範築先發動民眾進行抗戰;隨後又從中共掌握的第三路軍政訓班派出了一批學員到聊城任政訓服務員。
張炳元等人趕到聊城保安司令部政訓處報到後,看到城內各商號已關門停業,大街小巷蕭條冷清,人心恐慌,便立即投入到宣傳發動民眾的工作之中。他們首先組織起一支宣傳隊,深入到城內各主要街道,高唱抗日救亡歌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並在街頭髮表演講,歷數日本侵略者的野蠻罪行,痛陳民族生存面臨的危機,號召各階層民眾立即行動起來參加抗戰。與此同時,他們還連夜趕排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文藝節目在街頭演出。張炳元在《放下你的鞭子》劇目中扮演香姑娘一角。經過一連數日的宣傳鼓動,使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深入人心,全城很快地出現了一個爭先參加抗戰和支援抗戰的高潮。
10月中旬,聊城北面的高唐縣又被日軍攻佔,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為保存實力,命令範築先急速帶領軍政人員向黃河以南撤退。範築先迫於“上命難違”,不得不決定10月16日夜撤退。這天下午,張炳元剛從城外宣傳回來,就得到了準備撤退的通知。他聽了,怎麼也想不通,就跑到專署大院想問個明白,只見那裏一片混亂,人們正在整理行裝。他返身又跑到240名政訓服務員落腳的第二中學,只聽得服務員們也正在議論撤退的事。
張炳元感到情況緊急,他立即召開了黨小組會議,大家分析了形勢,認為範築先部一時迫於壓力,可能是不得不撤退,但是240名政訓服務員中有不少是平津流亡學生和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抗日熱情很高。於是決定立即動員,爭取更多的服務員們留下來守衞聊城。動員時,張炳元激動地向在場的政訓服務員們大聲疾呼:“朋友們,我們大家都是為抗戰而來,決心獻身於神聖的民族解放事業,能夠在敵人未到而先撤退嗎?不能,決不撤退!我們要守土抗戰,誓與聊城父老共存亡!……”聽了張炳元的話,學員領隊很激動,也登台發言作了動員。這時,學員中有人喊:“願留下抗戰的站出來!”話音一落,忽啦一下子有42人挺身站了出來,他們迅速整好隊,在張炳元等共產黨員率領下,高唱着《救亡進行曲》,與城中部分青壯年一道去守衞聊城四門,接替了保安營300多人的城防任務。
範築先沒想到在這危急的時刻,有那麼多赤手空拳的青年願意留下,憑着一腔熱血堅決守城抗戰,深為青年們的赤誠愛國精神所感動,當即發給了守城人員槍支彈藥和部分現款,而他自己雖然奉命於當夜率部撤離了聊城,但只是撤到了黃河渡口,並未過河。後來得知佔領高唐的敵人尚未南侵,守城青年卻遭到潰軍齊子修匪部的襲擊,於是他率軍重返聊城,並通電全國,決不南退。一百多名政訓服務員也隨範築先返回聊城,張炳元非常高興,急忙率守城戰士出城迎接。大家雖分別幾日,然而,戰友重相見,卻倍覺親切。
張炳元以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身份在莘縣工作一段後,於1938年4月被選為戰委會主任。他領導組織了農民互助會,開辦了幹部訓練班,建立了各級抗日政權,各項救亡工作都搞得轟轟烈烈,使莘縣一時成為魯西北的模範縣。 [1] 

張炳元暗殺犧牲

1938年12月17日,國民黨頑固分子唆使莘縣反動分子發動暴亂,殺害了莘縣縣長、共產黨員呂世隆。張炳元得知後,氣憤至極,他不顧個人安危親自找到逃亡到本區的國民黨山東省民政廳長李樹椿,要他懲辦兇手,結果反被李樹椿軟禁起來。但由於許多開明士紳的反對,不得不將他釋放。不久,張炳元調任中共魯西北地委書記。同年7月14日,被國民黨冠縣武裝特務營營長馬澤遠派人暗殺於莘縣華莊村,犧牲時年僅26歲。 [1] 

張炳元人物紀念

張炳元遇害後,遺體暫時被安葬於化莊村外。1945年,位於莘縣西北部丈八村的魯西北烈士陵園建成後,烈士遺骨被移入園中,建墓安放。後來,烈士遺骨遷至河北省的華北烈士陵園。
1987年5月3日,南開中學為張炳元等四位烈士建立紀念碑。
1993年5月3日,由陳雲題寫碑名的“北京大學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北大靜園揭幕,張炳元等83位烈士的英名鐫刻其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