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濟

(東漢末年軍閥)

鎖定
張濟(?-196年),武威郡祖厲縣(今甘肅靖遠縣)人。東漢末年割據軍閥張繡從父 [1]  [33] 
張濟原為董卓部將,董卓伏誅後,張濟與李傕一同率軍攻破長安,任中郎將。不久,升任鎮東將軍,出屯弘農
興平二年,張濟回到長安勸和李傕、郭汜,幫助獻帝東遷。升任驃騎將軍、封平陽侯,回到弘農。 [22]  後來因與董承等人有矛盾,便與李傕郭汜一同大破漢獻帝的護駕軍隊。
建安元年(196年),張濟因軍隊缺糧而進攻穰城,中流矢而死。死後,部隊由張繡接管。
全    名
張濟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武威郡祖厲縣
逝世日期
196年
主要成就
與李傕等攻陷長安
勸和李傕、郭汜
幫助獻帝東遷
大破漢獻帝的護駕軍隊
官    職
中郎將、鎮東將軍、驃騎將軍
爵    位
平陽侯

張濟人物生平

張濟劫掠潁川

三國智原畫-張濟 三國智原畫-張濟
張濟是武威郡祖厲縣人。 [17]  董卓手下擔任校尉。 [3] 
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屯兵陝縣,令張濟與校尉李傕郭汜率步騎數萬,東征朱儁,朱儁率軍逆擊,在中牟被李傕軍大破,自此不敢向前。李傕等人進而至陳留潁川等地劫掠,大軍所過之處被擄殺一空。 [2-3]  [35] 
(注:袁宏《後漢紀》記載192年時,牛輔令校尉李傕、郭汜、張濟、賈詡等人出兵關東,在梁東擊破孫堅,又在陽人被孫堅擊敗,之後抄掠潁川、陳留兩地,與此大不相同。 [42] 

張濟反攻長安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呂布密謀誅殺,李傕、郭汜因此憎恨幷州人,把軍中的數百名幷州人全部處死。回到陝縣後,牛輔也已身死,李傕等人無所依託,打算解散部隊逃歸家鄉,於是派人前往長安朝廷請求大赦。王允認為誅殺董卓後已經大赦過了,今年不能再次赦免,因此不答應。李傕等人感到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武威人賈詡當時在軍中,便對李傕説:“聽説長安中有人打算把涼州人士趕盡殺絕,各位如果棄軍單行,則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抓住你們了。不如率軍西進,攻打長安,為董公報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則奉國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遲。”李傕等人採納了賈詡的建議,對陝縣諸將説道:“朝廷不肯赦免,我們當被處死,那還不如與他們拼死一戰。如果攻打長安,事成則可以得到天下;不成,則搶奪三輔的婦女財物,西行隴上,回到故鄉作賊,起碼還能活命幾年。”部下紛紛響應,李傕於是同郭汜、張濟等人結盟,率眾數千,日夜兼程,攻向長安。 [4]  [36] 
王允聽説後,派董卓舊部將領胡軫徐榮在新豐迎擊李傕、郭汜。結果徐榮戰死,胡軫率部投降。李傕等沿途收集部隊,到達長安時已有十餘萬人。又與董卓的舊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會合,一同包圍長安城。 [37] 
六月一日,呂布軍中蜀兵 [38]  反叛,打開了長安城門,李傕軍趁機進城,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敗走,李傕等人縱兵劫掠,百姓、官員死傷不計其數,太常種拂、太僕魯旭、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戰死。王允帶着漢獻帝到宣平城門樓上,對李傕等人問道:“臣子無作威作福,而放兵縱橫,這是想幹什麼?”李傕回覆:“董卓忠於陛下,而無故被呂布殺害。臣等為董卓報仇,不敢作逆。等事情結束後,我們自會前往廷尉處受罰。”於是大赦天下,拜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人皆為中郎將。李傕等人圍住門樓,共表請王允出來,又問:“太師何罪?”王允只得下樓,數日後遇害。 [4]  [39-40] 

張濟出屯弘農

初平三年(192年)九月,獻帝拜李傕為車騎將軍開府,兼司隸校尉假節,封池陽縣侯;郭汜為後將軍,封美陽縣侯;樊稠為右將軍,封萬年縣侯;張濟任鎮東將軍。由李傕、郭汜、樊稠掌管朝政,張濟外出屯駐弘農郡今河南靈寶)。 [5-7] 

張濟護帝東歸

張濟各類形象
張濟各類形象(6張)
興平二年(195年),六月,李傕部將楊奉與軍吏宋果欲謀害李傕,事情敗露,楊奉引兵叛逃,李傕的勢力於是稍稍衰弱。不久,張濟從陝縣來勸和,想把獻帝暫時安置在弘農,獻帝也派使者來勸説,李傕、郭汜二人準備議和,想各自交換兒子做人質,但李傕的妻子十分愛護自己的兒子李式,不願交換,所以沒有談成。後來李傕答應各自交換女兒做人質,雙方和解,又以李傕從弟李桓、張濟從子張繡、郭汜從弟為質。同年七月,獻帝出長安東歸,晚上在霸陵,侍從官員與衞士都飢餓不堪,張濟根據各人官職大小,分別給予飲食。李傕引兵出屯池陽,張濟、郭汜以及原董卓部下楊定楊奉董承皆隨天子車駕東歸。 [8-9]  [33] 
獻帝拜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假節,如同三公一樣開府辟召掾屬(史書對張濟官職變遷記載不同,詳見目錄“官爵爭議”);又拜郭汜為車騎將軍、假節,楊定為後將軍,封列侯,楊奉為興義將軍董承為安集將軍。張濟回屯陝縣,其他人則負責護送獻帝。 [10]  [22] 
張濟最初與車駕同行,當時郭汜希望讓獻帝到高陵,張濟與公卿則認為應該到弘農,朝廷為此大會商議,但議而不決。最終,郭汜提議將車駕停留在附近的縣城裏。 [44-45] 
八月初六甲辰,張濟隨車駕到達新豐。當時張濟指使尚書徵召在河西擔任太守的劉玄入朝,想讓自己的親信代替。獻帝説:“劉玄在郡多年,若有功績,則當升遷;若無功績,則當責罰,為何無故徵召他呢?”尚書於是謝罪。獻帝將此事歸罪於張濟指使的人,又下詔:“張濟有拔車駕之功,何故不上表而請求私事?切勿問罪。”張濟聞知,免冠赤足去向獻帝賠罪。 [32] 

張濟逼劫乘輿

同年冬,李傕、郭汜後悔放獻帝東歸,得知楊定在華陰攻擊段煨,於是以救援為由追擊,圖謀趁機劫回獻帝。楊定聞訊便逃往荊州。十一月庚午初三,車駕到達弘農縣,張濟向楊奉、董承提出交換人質讓乘輿停留在弘農,二人不肯,張濟便聯合李傕共同劫駕。同日,雙方大戰於弘農東澗,漢獻帝的護駕軍隊大敗,董承、楊奉及射聲校尉沮儁力戰,獻帝方才逃脱。此戰中,百官士卒死傷無數,女眷輜重及皇室的各種器物符契簡策法典圖籍全部丟失。 [11]  [23-25] 
王師敗績,漢獻帝唯有露宿在曹陽的田野中。楊奉和董承假意向李傕等人求和,暗地裏派遣使者前去河東郡招納白波軍將領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得到數千騎兵,憑此大破李傕等軍,斬首數千級。 [26-27] 
李傕兵敗後,獻帝令侍中史恃、太僕韓融前去告訴張濟:“朕思宗廟之重、社稷之靈,因而心念東都,夜以繼日。如今雒陽荒殘,無所庇廕,朕欲先到弘農,再逐漸恢復東都。而諸位爭強好勝,造成禍亂,今戰亂未平,民生塗炭。將軍向來忠誠堅貞、心存王室,前番受命,勸和李、郭,已建功業,豈不可惜?朕念將軍曾照料百官,因此追論前功。昔日晉文公因踐土之盟,垂勳於周朝,將軍怎能不以此勉勵自己呢?”當時董承等人商議趁勝東進,獻帝説:“李傕、郭汜自知罪惡深重,因此起兵冒犯,殘害吏民。可以等到韓融回來,再商議進退之事。”董承則堅持認為應該立即前進。 [28] 
十二月,車駕繼續前進,李傕等人再次發動追擊,大破漢獻帝的護駕軍隊於曹陽。獻帝渡河逃到河東郡安邑縣,遣史恃、韓融回到弘農向李傕請和,並令張濟將劫掠到的公卿、婦女、乘輿全部送到安邑。 [29-31] 

張濟中箭而死

建安元年(196年),張濟因軍中缺糧,於是出兵到荊州牧劉表處掠奪,攻打南陽郡的穰城,中流矢而死。 [12]  死後,其侄張繡接管了部隊,與劉表聯合,屯於宛城 [13] 
關於張濟的死因,《獻帝春秋》則記載:張濟率眾進入荊州,賈詡跟隨他歸附劉表。襄陽城堅守不接受張濟,張濟因此攻城,中流矢而死,張繡率眾撤退。之後劉表自責,認為自己沒有賓主之禮,便遣人招納張繡,張繡於是屯駐在襄陽,作為劉表的北藩。 [34] 

張濟歷史評價

  • 皇甫酈:“張濟、郭多與楊定有謀,又為冠帶所附。” [21] 
  • 劉協:“濟宿有忠亮,乃心王室,前者受命,來和傕、汜,元功既建,豈不惜乎?” [28] 
  • 李贄:“張濟可用。” [14] 
  • 鍾伯敬:“張濟還有手段。” [14] 
  • 蔡東藩後漢演義》:“張濟楊奉董承,亦無一非賊。” [15] 

張濟親屬成員

張濟妻子

名不詳(三國演義》稱為鄒氏),被稱為國色,後被曹操私納為妾。 [16]  [43] 

張濟從子

張繡,漢末羣雄之一,破羌將軍、宣威侯,諡號為“定”。 [17]  [18] 
(注:《三國志武帝紀》及《後漢紀》卷28只言張濟與張繡是從父從子關係 [33]  [41]  ,但《後漢紀》卷29稱張濟是張繡季父 [43] 

張濟妹妹

張姜子。 [19] 

張濟官爵爭議

關於張濟的官職,諸書記載各有不同。
陳壽《三國志》僅記載初平三年(192年)李傕等人掌權時,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同時期李傕為車騎將軍,樊稠為右將軍,郭汜為後將軍)。 [46] 
范曄《後漢書》則記載初平三年(192年)李傕等人掌權時,張濟為鎮東將軍,封列侯。等到興平二年(195年)車駕東歸,張濟才被拜為驃騎將軍。 [47] 
袁宏《後漢紀》記載初平三年(192年)李傕等人掌權時,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與《三國志》記載相同; [42]  但《後漢紀》又記載興平二年(195年)車駕東歸時,張濟被拜為驃騎將軍、平陽侯,與前文衝突。 [48] 

張濟史料記載

陳壽《三國志》、范曄《後漢書》均將張濟的事蹟附在了《董卓傳》處。
  • 後漢書·卷七十八·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20] 
  •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21] 
  •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
  •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一》
  •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二》

張濟藝術形象

張濟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張濟與正史形象大體相似。是董卓的部下,在十八路諸侯討董之際,隨董卓、呂布等鎮守虎牢關 [50]  董卓遷都長安之後,又同李傕等一同鎮守郿塢。董卓被殺後,張濟等逃往陝地,因不得赦免,於是採用賈詡之謀,糾集部隊一起攻往長安,敗呂布,殺王允,佔領長安,把持朝政。 [49]  李傕因樊稠在擊敗勤王的馬騰韓遂後放走韓遂,於是設宴將其殺死。張濟恐懼,接管了樊稠的部隊後,外出屯於弘農。 [51]  後獻帝用楊彪之謀,離間李傕、郭汜二人,二人引兵互攻,後又分別劫持了獻帝和公卿。張濟率兵趕來和解,二人罷兵。張濟鎮守長安,並未與李傕一同劫駕。 [52]  張濟後來帶兵從關中進入荊州地界,攻南陽,中流矢而死。其侄張繡接管了部隊,與劉表聯合,屯於宛城。 [53] 

張濟影視形象

2016年電視劇《武神趙子龍》:閆巍飾演張濟。
參考資料
  • 1.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20]
  • 2.    《後漢書·卷七十八·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初,卓以牛輔子婿,素所親信,使以兵屯陝。輔分遣其校尉李傕、郭汜、張濟將步騎數萬,擊破河南尹朱儁於中牟。因掠陳留、潁川諸縣,殺略男女,所過無復遺類。
  • 3.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初,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典兵別屯陝,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略陳留、潁川諸縣。
  • 4.    《後漢書·卷七十八·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傕、汜等以王允、呂布殺董卓,故忿怒幷州人,幷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百人,皆誅殺也。牛輔既敗,眾無所依,欲各散去。傕等恐,乃先遺使詣長安,求乞赦免。王允以為一歲不可再赦,不許之。傕等益懷憂懼,不知所為。武威人賈詡時在傕軍,説之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事濟,奉國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後也。”傕等然之,各相謂曰:“京師不赦我,我當以死決之。若攻長安克,則得天下矣;不克,則抄三輔婦女財物,西歸鄉里,尚可延命。”眾以為然,於是共結盟,率軍數千,晨夜西行。王允聞之,乃遣卓故將胡軫、徐榮擊之於新豐。榮戰死,軫以眾降。傕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圍長安。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傕眾得入。城潰,放兵虜掠,死者萬餘人。殺衞尉種拂等。呂布戰敗出奔。王允奉天子保宣平城門樓上。於是大赦天下。李傕、郭汜、樊稠等皆為將軍。遂圍門樓,共表請司徒王允出,問:“太師何罪?”允窮蹙乃下,後數日見殺。
  • 5.    《後漢書·卷七十八·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後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並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濟出屯弘農。
  • 6.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漢紀五十二》:九月,以李傕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假節;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驃騎將軍,皆封侯。傕、汜、稠管朝政,濟出屯弘農。
  • 7.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尉、假節。汜為後將軍、美陽侯。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傕、汜、稠擅朝政。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屯弘農。
  • 8.    《後漢書·卷七十八·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張濟自陝來和解二人,仍欲遷帝權幸弘農。帝亦思舊京,因遣使郭請傕求東歸,十反乃許。車駕即日發邁。
  • 9.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一·漢紀五十三》:六月,傕將楊奉謀殺傕,事泄,遂將兵叛傕,傕眾稍衰。庚午,鎮東將軍張濟自陝至,欲和傕、汜,遷乘輿權幸弘農。帝亦思舊京,遣使宣諭,十反,汜、傕許和,欲質其愛子。傕妻愛其男,和計未定,而羌、胡數來窺省門,曰:“天子在此中邪!李將軍許我宮人,今皆何在?”帝患之,使侍中劉艾謂宣義將軍賈詡曰:“卿前奉職公忠,故仍升榮寵;今羌、胡滿路,宜思方略。”詡乃召羌、胡大帥飲食之,許以封賞,羌、胡皆引去,傕由此單弱。於是復有言和解之計者,傕乃從之,各以女為質。秋,七月,甲子,車駕出宣平門,當渡橋,汜兵數百人遮橋曰:“此天子非也?”車不得前。傕兵數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輿車前,兵欲交,侍中劉艾大呼曰:“是天子也!”使侍中楊琦高舉車帷,帝曰:“諸君何敢迫近至尊邪?”汜兵乃卻。既渡橋,士眾皆稱萬歲。夜到霸陵,從者皆飢,張濟賦給各有差。傕出屯池陽。
  • 10.    《後漢書·卷七十八·董卓列傳第六十二》:以張濟為驃騎將軍,復還屯陝。遷郭汜車騎將軍,楊定後將軍,楊奉興義將軍。又以故牛輔部曲董承為發集將軍。汜等並侍送乘輿。
  • 11.    《後漢書·卷七十八·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李傕、郭汜既悔令天子東,乃來救段煨,因欲劫帝而西。楊定為汜所遮,亡奔荊州。而張濟與楊奉、董承不相平,乃反合傕、汜,共追乘輿,大戰於弘農東澗。承、奉軍敗,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皆棄其婦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略無所遺。
  • 12.    《後漢書·卷七十八·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張濟飢餓,出至南陽,攻穰,戰死。
  • 13.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濟飢餓,至南陽寇略,為穰人所殺,從子繡攝其眾。
  • 14.    《匯評三國志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14]
  • 15.    御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05]
  • 16.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太祖南征,軍淯水,繡等舉眾降。太祖納(張)濟妻,繡恨之。
  • 17.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張繡,武威祖厲人,驃騎將軍濟族子也。
  • 18.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7-22]
  • 19.    陶弘景:《真誥》卷十二:張姜子,西州人張濟妹也……此數女子,昔世有仁行令問,並得在洞中。
  • 20.    《後漢書·卷七十八·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13]
  • 21.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13]
  • 22.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丙寅,以張濟為驃騎將軍,封平陽侯,假節,開府如三公。郭汜為騎車將軍,假節。楊定為後將軍,封列侯。董承為安集將軍。
  • 23.    《太平御覽 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引《獻帝春秋》:十一月,車駕東幸到黃卷亭。庚午,乘輿到弘農,張濟欲與董承、楊奉交質而留乘輿,承、奉不肯,白帝東行。到澗中,濟,郭汜放兵欲留車駕,承、奉力戰,乘輿得過,公卿婦女衣服悉見鈔奪。
  • 24.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濟、汜、傕追乘輿,衞將軍楊奉、射聲校尉沮雋力戰,乘輿僅得免。
  • 25.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李傕、郭汜悔令車駕東,聞定攻段煨,相招共救之,因欲追乘輿。
  • 26.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壬申,行幸曹陽。傕、汜、濟併力來追。董卓、楊奉間使至河東,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匈奴右賢王去卑牽其眾來,與傕等戰,大破之,斬首數千級。
  • 27.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承、奉乃譎傕等與連和,而密遣間使至河東,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並率其眾數千騎來,與承、奉共擊傕等,大破之,斬首數千級。
  • 28.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詔使侍中史恃、太僕韓融告張濟曰:「朕惟宗廟之重,社稷之靈,乃心東都,日夜以冀。洛陽丘墟,靡所庇蔭,欲幸弘農,以漸還舊。諸軍不止其競,遂成禍亂,今不為定,民在塗炭。濟宿有忠亮,乃心王室,前者受命,來和傕、汜,元功既建,豈不惜乎?濟其廩給百官,遂究前勳。昔晉文公為踐土之會,垂勳周室,可不勉哉!」於是董承等以新破傕等,可復東引,詔曰:「傕、汜自知罪重,將遂唐突,為吏民害。可復待韓融還,乃議進退。」承等固執宜進。
  • 29.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十二月庚辰,車駕乃進。李傕等復來追戰,王師大敗,殺掠宮人,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等皆戰歿。進幸陝,夜度河。乙亥,幸安邑。
  • 30.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又遣太僕韓融至弘農,與傕、汜等連和。傕乃放遣公卿百官,頗歸宮人婦女,及乘輿器服。
  • 31.    《太平御覽 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引《獻帝春秋》:十二月,使侍中史跱、大僕韓融奉詔,詔張濟悉遣宮人公卿以下婦女及乘輿服物車馬諸見略者,皆詣安邑。
  • 32.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八月甲辰,車駕幸新豐。張濟諷尚書徵河西太守劉玄,欲以所親人代之。上曰:「玄在郡連年,若有治理,迨遷之;若無異效,當有召罰,何緣無故徵乎?」尚書皆謝罪。上既罪濟所諷也,詔曰:「濟有拔車駕之功,何故無有表而私請邪?一切勿問。」濟聞之,免冠徒跣謝。
  • 33.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傕妻愛式,和計未定,而羌、胡數來闕省問曰:「天子在此中邪?李將軍許我宮人美女,今皆何所在?」帝患之,使侍中劉艾謂宣義將軍賈詡曰:「卿前奉職公忠,故仍升榮寵。今羌、胡滿路,宜思方略。」詡乃召大帥飲食之,許以封賞,羌、胡乃引去。傕由此單弱。於是尚書王復言和解之意,計以士眾轉少,從之,不以男,各女為質,封為君,食邑。復以汜從弟、濟從子繡、傕從弟桓為質。
  • 34.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李賢注引《獻帝春秋》:濟引眾入荊州,賈詡隨之歸劉表。襄陽城守不受,濟因攻之,為流矢所中。濟從子繡收眾而退。劉表自責,以為己無賓主禮,遣使招繡,繡遂屯襄陽,為表北藩。
  • 35.    《後漢書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卓後入關,留俊守洛陽,而俊與山東諸將通謀為內應。既而懼為卓所襲,乃棄官奔荊州。卓以弘農楊懿為河南尹,守洛陽。俊聞,復進兵還洛,懿走。俊以河南殘破無所資,乃東屯中牟,移書州郡,請師討卓。徐州刺史陶謙遣精兵三千,餘州郡稍有所給,謙乃上璽行車騎將軍。董卓聞之,使其將李傕、郭汜等數萬人屯河南拒俊。俊逆擊,為傕、汜所破。俊自知不敵,留關下不敢復前。
  • 36.    《太平御覽 卷六百五十二 刑法部十八》引謝承《後漢書》曰:董卓死,陝中諸將後共相要,遣使詣長安相聞,求乞大赦。尚書令王允等以為煞卓時己赦,今復求,一歲不可再赦。李傕等曰:"京師不赦我,我當死,不若決之。若攻長安,克之則可大得天下;不克則盡鈔取三輔婦女財物西上隴,歸鄉里作賊,延命尚可數年。"於是帥兵西向長安。
  • 37.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比傕等還,輔已敗,眾無所依,欲各散歸。既無赦書,而聞長安中欲盡誅涼州人,憂恐不知所為。用賈詡策,遂將其眾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長安,眾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圍長安城。
  • 38.    《後漢書·卷七十八·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李賢注:叟兵即蜀兵也。漢代謂蜀為叟。
  • 39.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初平三年...董卓部曲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反,攻京師。六月戊午,陷長安城,太常種拂、太僕魯旭、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並戰歿。
  • 40.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六月戊午,長安城陷,呂布與戰不勝,將數百騎奔冀州。傕等入城內,殺太常種弗、太僕魯猷、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順,死者數十人。司徒王允挾乘輿上宣平城門,允謂傕等曰:「臣無作威作福,而乃放兵縱橫,欲何為乎?」傕曰:「董卓忠於陛下,而無辜為呂布所殺,欲為卓報布,不敢為逆爾。請事竟,詣廷尉受罪。」己未,大赦天下。拜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皆為中郎將。
  • 41.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張濟自關中走南陽。濟死,從子繡領其眾。
  • 42.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06]
  • 43.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春正月,曹操徵張繡,繡降。其季父濟妻,國色也,操以為妾。繡由是謀叛,襲操七軍,大破之,殺其二子。
  • 44.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郭汜欲令車駕幸高陵,公卿及濟以為宜幸弘農,大會議之,不決。詔尚書郭浦喻汜,曰:「朕遭艱難,越在西都,感惟宗廟靈爽,何日不歎!天下未定,厥心不革。武夫宣威,儒德合謀,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弘農近郊廟,勿有疑也。」汜不從。上曰:「祖宗皆在洛陽,靈懷皇后宅兆立,未遑謁也,夢想東轅,日夜以冀,臨河誰謂其廣,望宋不謂其遠,而汜復欲西乎?」遂終日不食。浦曰:「可且幸近縣。」。
  • 45.    《資治通鑑 卷六十一》:郭汜欲令車駕幸高陵,公卿及濟以為宜幸弘農,大會議之,不決。帝遣使諭汜曰:"弘農近郊廟,勿有疑也。"汜不從。帝遂終日不食。汜聞之曰:"可且幸近縣。"
  • 46.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7]
  • 47.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7]
  • 48.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7]
  • 49.    三國演義(第9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2-24]
  • 50.    三國演義(第5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2-24]
  • 51.    三國演義(第10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2-24]
  • 52.    三國演義(第13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2-24]
  • 53.    三國演義(第16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2-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