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澍

(原中共撫順市委常委、市長,書記處書記)

鎖定
張澍(1917—1977)別名張易非,筆名易非,漢族。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月,張遊任一八一師二團三營八連指導員。1963年4月,張澍調離撫順,任中共阜新市委第一書記。1977年4月22日因病在撫順市第四醫院逝世,終年60歲。 [1] 
中文名
張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1977年
張澍(1917—1977)別名張易非,筆名易非,漢族。1917年(民國六年)1月24日出生於撫順城南關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1925年(民國十四年),張澍入撫順縣第一小學讀書,1931年(民國二十年)考入撫順縣第一中學,在校讀書期間,張澍始終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本軍隊侵佔撫順,侵略者燒殺掠搶,進駐學校和公署。張澍不願接受奴化教育而輟學,張效明不甘做日本人的傀儡而流亡關內。張效明在河北省找到了職業,任井陘礦務局背業課串票股長。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春,張效明返撫,將妻子王玉文和長子張澍、次子張漢、三子張濟—起接往石家莊居住。7月,張澍考入設在北平的東北中學。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中華民族危在旦夕,張澍未及高中畢業,便和其他民先隊負責人一起組織百名進步學生奔向抗日前線,加入抗日統戰部隊一八一師學兵隊。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月,張遊任一八一師二團三營八連指導員。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9月,張謝調到曲周縣抗日政府任縣長和縣委常委。在此期問,張澍領導曲周人民進行艱苦的抗日鬥爭和減租減息除奸反霸運動。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9月,張澍到中共晉冀魯豫分局黨校參加整風。年底,整風結束,組織對張澍做出“歷史清白”的結論,然後分配張澍做千部甄別工作,直到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6月。7月,張澍調任鉅鹿縣抗日政府縣長和縣委常委。10月,被分配到故鄉撫順,任中共撫順市委委員、撫順縣委書記。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2月9日,撫順縣召開首屆臨時參議會,工人、農民、軍人、商人。學生、教師職員、開明士紳、婦女、少數民族等代表130多名參加了會議。張資為主席團成員,會上,被選為參議會副議長。1963年4月,張澍調離撫順,任中共阜新市委第一書記。同月14日,被選為中共遼寧省委候補委員。在三屆三次全會上遞補張澍為省委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張澍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張澍黨性強,立場堅定,堅持真理,與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77年4月22日因病在撫順市第四醫院逝世,終年60歲。 [1] 
參考資料
  • 1.    撫順縣誌,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929-9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