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溍

鎖定
張溍(1621—1678),字上若,明末清初磁州(今河北省磁縣)人,明朝兵部尚書張鏡心之子。清順治六年進士。順治九年改庶吉士。先是以母病歸養,繼而連丁內外艱,服闋赴補,又逢詞林外轉之命,加之淡於仕宦,故雖為官,然居林下為多。年五十八卒於家。著有《澹寧集》、《讀書堂杜工部詩集註解》等書。
中文名
張溍
籍    貫
明末清初磁州(今河北省磁縣)人
出生日期
1621年
逝世日期
1678年

目錄

張溍生平

張溍生而穎異,數歲讀書通大義,年十二補諸生,見者皆曰:此大器也。值甲申之變,父張鏡心棄家而南,張溍獨奉其母,遁巖谷間,卒脱於難。復走二千里,尋其父於姑湖,奉之歸裏。
順治三年,舉順天鄉試。六年成進士。九年改庶吉士,與湯斌、耿介以聖賢道德相砥礪。性至孝,聞母病,即乞養歸。後丁內外艱,哀毀骨立,喪葬皆如禮。服闋赴補,適有詞林外轉之命,同人錯愕,張溍怡然歸。鍵户讀書,究身心性命之學,萃古人格言、懿行以勉子弟。復集其父張鏡心之遺稿,訂為《雲隱堂集》三十卷,刊之行世。
張溍家居二十年,不妄交遊,與申涵光、殷嶽、張蓋等人有詩文唱和,與孫奇逢往復論學無虛日。其鄰里、戚族不能自存活者,周之備至,而扶植寒畯、表彰忠節,猶視如性命。嘗曰:我讀書,得力在毋自欺三字。又曰:真學問在行誼,若知而不行,猶弗知也。

張溍詩選

【寄殷宗山】烽煙不到地,歲月任逍遙。飲犢猶嫌水,臨風欲棄瓢。千峯供杖履,一代見漁樵。應共巢居子,雲根劚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