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渤

(遠古治水英雄)

鎖定
據《歷代神仙通鑑》、《萬曆紹興志》和《能改齋漫錄》等多部典籍中記載,張渤當時是荊蠻地區遠古氏族部落的酋長、統帥,他帶領百姓在江南一帶,疏通江河,征服洪水,化害為利,發展農耕,為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社會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本    名
張渤
所處時代
遠古時期
民族族羣
荊蠻地區遠古氏族部落
主要成就
遠古氏族部落的酋長、統帥

張渤文獻記載

祠山張渤的籍貫和出生年月,具有相當的傳奇性,古書上有多種不同的記載,其中有兩種説法,他是遠古時代夏禹時期的人。
1、《萬曆紹興志》載:“祠山大帝佐禹治水有功,後禮斗橫山,其賽禱盛於廣德州”。
2、《留青日札》及《祠山志》載,大禹治水的助手是張渤父子兩人,張渤之父名張秉,尊龍陽君,因張渤治水有功,“以水德王其地,後稱祠山神”。
據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及《廣德州志》載:張渤是武陵龍陽人,生於西漢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身長七尺,英氣勃發,先後與柳氏李氏為婚,生五子、一女、八孫,張渤精通道業,統領陰間兵馬協助鑿通河道。他要從浙江長興開挖一條運河,貫通安徽廣德,經東亭,通“無量溪”到桐汭河,經郎川,溝通南漪湖,直達長江。張渤因驅使陰兵開河,不讓夫人到前沿工地,事先與李氏密議,送飯時以鼓響三聲為約,必至。厥後,因遺食於鼓,鳥啄鼓響,王至鼓壇,乃知鳥為所誤。逡巡,夫人至,鳴其鼓,王以為前所誤而不至,夫人遂至興工之所,見王為大豬,驅役陰兵,開鑿河瀆。王見夫人,變形未及,從此恥之,遂不與夫人相見。聖瀆之功遂息。張渤從此隱居廣德橫山之巔,潛心修煉,夫人李氏亦至縣東二里而化。聖瀆之水雖涸為民田,廣德的老百姓還是感激張渤治水之功,於是就在橫山建造了祠山廟,塑像供奉,又在城關東門修建了“昭妃廟”(俗稱娘娘殿,現東關小學處),世代祭祀。

張渤治水英雄

又據《無錫志》載,張渤是位疏浚蠡湖的治水英雄。由於蠡湖位置適當,成為無錫泄洪蓄水的天然水庫。但因容積有限,連接太湖的出水方向又堵着牛犢山,所以影響了它的調控能力,遇到多雨的年份,就鬧水災。張渤治蠡湖水災的決心,感動了上蒼,上蒼就讓他變成一頭“豬婆龍”。他一口吞掉了在蠡湖興風作浪、形狀似狗的水怪,渾身上下頓時有了神力,便用嘴巴拱開了“犢山門”,疏通了“浦嶺門”,使蠡湖和太湖流水暢通。從此梁溪之畔的無錫,成為鳶飛魚躍、五穀豐登的江南魚米之鄉。於是上蒼把他封為“掌管獄瀆”的水神。
《祠山志》載,張渤一生與水結緣,先後曾在吳興、温州以及蘇、閔、浙、贛一帶,帶領百姓治理大江大河,引水入海。據傳我縣東亭湖拖鍬衝等多處為張渤晚年,開鑿“聖瀆河”留下的遺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