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清夜

鎖定
張清夜(1676~1763):中國道教名人,清代道士。初名尊,字子還,號自牧道人。原籍長洲(今江蘇吳縣)。少為諸生,博學工詩,又善書法。嘗遊歷四方,至武當山太子坡,從餘太源為黃冠。
本    名
張清夜
外文名
未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張清夜人物生平

雍正元年(1723),溯江入蜀,遍覽峨眉、青城之勝,先後居成都臨江寺、惜字宮。雍正七年起,主武侯祠事。此後謝絕塵俗,涵習清虛,暇則展讀《陰符經》。乾隆八年(1743),成都青羊宮重修告竣,縣令重其高隱,請其出主青羊宮。清夜命其徒汪一萃代任,己則不時往來於青羊宮與武侯祠之間。越二年,青羊宮成為十方大叢林,一時道眾聞聲雲集,清規復振。

張清夜主要著作

著作有《玄門戒白》《陰符發秘》,現存手抄本。《玄門戒白》作於乾隆八年,為告誡道士之語。以勉勵道士“盡力乎孝弟忠信,黽勉乎禮義廉恥”為主旨。謂“孝弟忠信,為三教之主宰;禮義廉恥,實列聖之綱維”;“須知大道出於綱常,綱常外無大道。廣行方便,多積陰功,庶幾修內丹者,龍虎伏而鬼神欽,專爐火者,魔障消而福緣湊”。表現明清道士強調三教合一的普遍思想特點。《陰符發秘》成書於乾隆十九年。
主要以內丹之義解《陰符》,謂前人將《陰符經》之“陰”作“暗”字解,“謬矣”,“乃‘時’字之義也”。謂《陰符經》之“經旨”,全在“時動知修”四字。“夫時動者,即天人合發之時也。故時之動,介乎先天、後天之際,作聖作凡之間,或因其時之動也,則情擾乎其中,變先天為後天,此時動必潰之誡也;或因其時之動也,能運我自然之殺機,可以返後天為先天,豈非萬化定基之始乎!至於知之者,即是知此時之動機也,修之者,即於機動之際,及時下功行,一得永得之道也。”據傳張清夜還著有《潭東集》,但迄今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