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淮

(明代官員)

鎖定
張淮(?~1498),字邦鎮,許昌襄城人,明代官員 [1] 
邦鎮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襄城
本    名
張淮

張淮人物生平

明成化五年進士,歷任山陽知縣、蕪湖知縣,升監察御史,調四川雅州任判官,弘治元年升任江西按察司僉事、四川按察使、陝西布政使,後進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府等地方,兼整飭薊州(今河北薊縣)等處邊備。

張淮軼事典故

明朝弘治年間,山西順天有一富商被奸詐之徒誣陷,當地官吏糊里糊塗將這個富商定成死罪。當時張淮任巡督御史,專門負責案件的複查審核工作。他看到這個案件後,覺得此事蹊蹺,就細細地重新復勘了一遍案情,發現這名富商是被人冤枉,誣陷他的人想借此霸佔其家產。張淮依法免除了這名富商的死罪。富商想感謝張淮救命之恩,深夜登門拜訪張淮,贈以千金,張淮拒之不收。
若干年後,張淮告老還鄉,退隱到襄城縣老家。富商又以祝壽為名,千里迢迢來到襄城縣,準備了一個用黃金鑄成的大大“壽”字,張淮説:“如果你是作為故人給我祝壽道喜,我歡迎你,如果你是來送金子的話,就請回吧,我不會接受,也不會讓你進我家的門。”富商説:“大人在位時不受金銀,怕有礙仕途。如今,您已告老還鄉,還怕什麼呢?”張淮説:“一個人在位時能夠拒受賄賂,只是達到了國家對為官者的基本要求,到了晚年沒有職權的時候也能淡泊名利,才是真正的高風亮節。”富商聽後,慚愧不已,深為張淮的清廉自守敬服。為了表達對張淮的崇敬之情,富商在首山山頂修築了一個亭子。亭子六柱穩豎,八角飛翹,六脊結寶葫蘆頂,額書“卻金”二字,意為張淮辭金不受。亭子完工後,富商泣拜而歸。
明察秋毫平冤案,屢次卻金彰清廉。清風拂過首山頂,高風亮節傳美名。張淮卻金,不是出於畏懼,不是怕“有礙仕途”,而是對初心的不忘和對責任的堅守,更是珍惜清廉名節。張淮功成不居,多次卻金,意藴悠遠,既有高風亮節,也有教化德治,故能流傳後世,經久不息。“張淮卻金”的故事一直在襄城大地流傳,成為襄城人民代代傳頌的佳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