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洪軍

(後勤班長)

鎖定
張洪軍,吉林邊防總隊長白邊防大隊後勤班班長,三級士官,被官兵們譽為後勤戰線上的小能人。被公安部邊防局評為“全國十佳優秀士官”,“吉林總隊十佳士官”,“吉林總隊十大愛崗敬業標兵”等稱號,並總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7次評為優秀士兵。
中文名
張洪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9年9月15日
職    業
軍人

張洪軍人物經歷

三級士官,被官兵們譽為後勤戰線上的小能人,他所在的單位多年來被公安部邊防局、吉林邊防總隊評為後勤建設先進單位和綠色生態小家園試點。

張洪軍人物事蹟

從踏入警營的那天起,身為農村家庭出身的張洪軍就與後勤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後勤工作本是又髒又累的苦差事,工作單調、枯燥、無味。對此,張洪軍説:“只要部隊需要,種菜養豬一樣光榮。”他刻苦專研購買了《43型温室大棚管理》、《科學種養殖常識》等書籍,經常到駐地菜農家請假,虛心學習,最終由一名種養殖的“門外漢”變成了駐地小有名氣的“種養殖能手”。
由於氣候、地理原因,冬季的長白不長蔬菜。2006年,公安部邊防局提出“基層基礎建設年”要求,長白邊防大隊黨委按照“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的總體要求,將“綠色生態小家園”建設作為推進基層建設的亮點來抓,張洪軍積極響應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所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綠色生態小家園”建設中,發揮“南泥灣”精神,積極引導官兵立足現有條件努力發展生產,倡導因地制宜、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利用休息時間帶領幾名戰友給菜地施肥、平整土地,為果樹剪枝、清理魚塘,建立完善温室大棚,一干就是6個多月,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將“亂石崗”變成“青紗帳”。2007年3月中旬,大隊籌集資金15餘萬元,發展43型温室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引進了懸掛式種植西紅柿新品種,這種西紅柿在開花期間非常不好管理,要用乙烯D藥水和清水按比例混合給西紅柿花授粉,如果在西紅柿花授粉期間不掌握乙烯D藥水的用量就會導致西紅柿不結果或果實畸形。當時可真是愁壞了張洪軍着急上火起了滿嘴大泡,駐地農户開導他説:“洪軍,這種西紅柿不好養活啊,不行還是和領導説説,算了吧!”“只要用心就有成功的機會!”張洪軍笑笑説。他一次次冒着大雨跑到菜地做實驗,一次次拉着農機站的老師傅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請教,自己購買相關書籍……晚上再加班打電燈工作在自己的蔬菜大棚裏,因為給花授粉必須要在清晨,他每天4點鐘就起牀,精心給每一朵花授粉,半個多月下來,張洪軍瘦了一圈,他也成為了當地掌握藥水配製方法的“第一人”!僅此一項創收經濟收入4000多元的奇蹟,為了讓部隊周邊的菜農也能掌握這種新技術,張洪軍利用休息時間給駐地菜農辦起了“講習班”,免費向菜農講授自己的經驗。家住長白縣民主社區,已65歲的王大爺從20多歲就開始種菜,可一提起張洪軍,王大爺連豎大拇指,“這個後生,行啊!”
2009年3月,長白邊防大隊綠色生態小家園養殖基地母豬產崽,他就裹着大衣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寒風中守了兩夜,使8個小豬崽全部成活,創下了長白邊防大隊養豬史上的新紀錄。參軍12年來,張洪軍累計為長白大隊綠色生態小家園生產各類蔬菜4.5萬斤,養豬近百頭,飼養雞鴨鵝數萬只,為長白大隊創收20餘萬元。官兵們都説:“綠色生態小家園‘菜籃子’是張洪軍用汗水澆灌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