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江明

鎖定
張江明(1921—2010),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中共北江特委青年部長兼中心縣委書記,中共粵北省委青年部副部長, 東江縱隊政治部總支書, 武工隊政委, 中共小北江特派員。 後任省總工會文教部副部長、華南人民藝術學院教授,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 副書記, 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 黨組書記, 廣東社會科學大學校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顧問,中國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會會長,廣東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會創會會長,廣東葉劍英研究會創會會長等職,是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2010年病逝於廣州。 [1-3] 
中文名
張江明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1年3月17日 [2] 
逝世日期
2010年6月16日 [3] 
出生地
廣東省東莞市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性    別

張江明人物生平

張江明,1921年3月17日出生於東莞篁村鄉水圍村(現屬南城區)。在篁溪小學畢業後,到廣州市知用中學和教忠中學(現十三中)讀初中和高中。1935年秋,經堂兄張高科介紹閲讀鄒韜奮主編的《大眾生活》雜誌,被其中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相片所感動,思想發生轉變,積極參加抗日愛國活動,走上共產主義道路。1936年冬,在學習《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反杜林論》、《國家和革命》、《大眾哲學》等後,10月參加中國青年同盟,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廣州教忠中學中共支部宣傳委員、書記。他在廣州儘量蒐集中國和蘇聯有關馬克思主義和哲學著作潛心攻讀。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隨廣東學生軍訓總隊北撤到連縣,任高中部學生中共支部書記和廣東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所(簡稱“地幹所”)中共總支書記,《學生戰役》、《青年羣》雜誌編輯,中共廣東省委青年部幹事。
1940年任中共北江特委青年部長,中共連(縣)連(山)陽(山)中心縣委書記,中共粵北省委青年部副部長,直接領導中山大學、嶺南大學、文理學院、法商學院、粵秀中學、陽山中學等的黨組織,用借讀中山大學的辦法取得學位,以掩護地下黨活動。
1942年5月中共粵北省委被破壞,黨組織停止活動,在陽山中學任圖書館管理員。他攻讀歷史,運用唯物史觀寫了二萬多字的《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停滯的原因和加快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的論文,後被國民黨燒掉。
1943年冬到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主要是做黨組織工作,參加羅浮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五嶺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從實踐中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分析和處理問題,並寫了《論東江縱隊黨組織的發展問題——關於發展黨組織的意義及應把握的原則》,提出“黨的發展是在不斷鞏固與不斷髮展的辯證過程中壯大起來的”,必須正確處理黨的發展和鞏固的辯證關係。
1944年1月派回粵北,準備恢復粵北黨組織。1944年2月被捕,不久逃出,又回到東江縱隊,任縱隊政治部青幹班政治指導員、班主任、組織股長、中共總支書記、武工隊政治委員、中共小北江特派員。
1946年6月,隨東江縱隊北撤山東,入中共中央華東黨校學習,後任共青團濟南市委青年幹部學校教導主任、青年團徐州市委宣傳部長等職。不久,南下廣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宣傳工作,歷任廣東省總工會文教部副部長,廣東省教育工會主席,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共華南分局宣傳部理論處副處長,中共中南局宣傳部學習室副主任,中共中央第五中級黨校黨史教研室副主任、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副主任、科委副主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教研室主任、副校長、校黨委副書記等職。
“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常務副部長,中共廣東省委理論工作小組副組長,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黨組書記,廣東社會科學大學校長、教授。
2010年6月16日張江明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 [2]  [3-4] 

張江明主要事蹟

張江明研究馬克思主義

1936年至1946年,張江明着重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哲學原理。他在廣州儘量蒐集中國和蘇聯有關馬克思主義和哲學著作潛心攻讀。還擔任《學生戰線》和《青年羣》雜誌的編輯,用不同筆名寫過一些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日本侵略廣州,他撤退到粵北,不久,調到黨內專職做地下工作。通過黨員,他從大學圖書館借了一批哲學書籍來學習,持續不斷地從工作需要出發,撰寫《中國現代青年運動史略》一文,宣傳要繼承發揚五四運動的新文化和民主愛國的精神,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軍,建立新中國。粵北省委被破壞後,他到陽山中學任圖書館管理員兼歷史教員。他攻讀歷史,運用唯物史觀寫了二萬多字的《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停滯的原因和加快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的論文,後被國民黨燒掉。1943年冬,張江明調到東江縱隊,主要是做黨組織工作,參加羅浮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五嶺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從實踐中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分析和處理問題,並寫了《論東江縱隊黨組織的發展問題——關於發展黨組織的意義及應把握的原則》,提出“黨的發展是在不斷鞏固與不斷髮展的辯證過程中壯大起來的”,必須正確處理黨的發展和鞏固的辯證關係。
1947年到1977年,着重學習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哲學,繼續研究馬克思主義。1946年張江明隨東江縱隊北上山東,入華東局黨校整風學習,領悟到毛澤東思想的極端重要性;通過學習劉少奇《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思想上更明確,認識到在中國學習馬克思主義首要的是着重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便把研究的重點轉到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哲學上來。他在晉冀魯豫中央局工作的同學(薄一波愛人胡明)送給他一套中央局出版、當時最完整的《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辯證唯物論提綱》、劉少奇《人為什麼犯錯誤》,使他較早、較系統地學習了毛澤東原著,研究中寫了一批心得筆記。建國初期出版了一批著作:《唯物史觀講話》(1949年9月,中共徐州市委宣傳部印發)、《新民主主義講話》(1950年5月出版)、《思想與思想方法》(1951年3月出版)、《誰養活誰》(1950年11月)、《工會法基本知識》(1951年)、《談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1952年7月)、《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勝利旗幟》(1952年3月)、《簡明哲學教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和方法》(主編)等科研成果。 [2] 

張江明研究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

1978年以後,張江明着重研究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研究改革、開放、建設中的重大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在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啓發和鄧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張江明認為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很重要,但必須同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社會主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橋樑、紐帶和結晶,可以解決哲學研究長期存在同社會主義具體實踐相脱節的問題。
張江明不僅首先提出並説明研究社會主義辯證法的重要性,而且親自撰寫我國第一批有關社會主義辯證法幾篇文章,即1981年發表於《光明日報》的《關於研究哲學問題的建議》、《深入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同年發表《哲學研究》第4期的《社會主義時期的質量互變問題》,第9期《社會主義時期的否定之否定問題》。又撰寫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辯證法著作——《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問題研究》(1984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撰寫和主編70多部著作中,社會主義辯證法類佔20多部,代表作為《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問題研究》、《社會主義辯證法的理論與應用》、《社會主義辯證法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鄧小平理論與現代化建設辯證法》、《哲學的創新視野與運用》、《社會主義辯證法新探》(主編)。在社會主義探索的過程中,既有蓬勃發展、深人發展,又有不少問題、缺點和困難,尚待解決。
張江明參加發起並主持第1至第20次全國社會主義辯證法研討會(每年召開一次全國研討會)。該會有19個省市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作為發起單位,在16個省市區召開過研討會。先後有中共中央黨校三位副校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兩位副局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三位執行會長,全國著名哲學家到會講話、作學術報告,對保證研討會的方向正確,提高學術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中共東莞市委市政府也對社會主義辯證法研究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1983年第1次和2003年第20次全國社會主義社會研究會都是在東莞市召開,會議全體代表一致對東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作出高度讚揚和好評,認為該會體現了東莞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用事實證明鄧小平理論的正確和實踐上的偉大勝利,受到活生生的教育和啓發。 [2] 

張江明主要影響

張江明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的開創者

在張江明走過的革命歲月和學術生涯中,傾注了大量心血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懈探索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國化,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領域,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富的創新成果。他是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這門學科的創始人和開拓者,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範疇、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親自撰寫了我國第一部專門論述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的著作《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問題研究》,主編了 20 多部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著作,發表了大量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的文章;在他的組織和推動下,廣東成為全國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的中心。
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直接面對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許多重大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開展研究,如對中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問題的研究、社會主義新型社會矛盾問題的研究、利益羣體問題的研究、改革主體問題的研究等。它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論問題和理論創新成果,為廣東乃至全國的改革開放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持。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今天,這些理論和問題仍然具有非常強的生命力。 [5] 

張江明為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理論植根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國化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廣大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專家學者集體智慧的結晶。張江明同志在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中發揮了開創、引導、組織等重要作用,作出了獨特貢獻。張江明同志不僅在學術理論創新上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長期在宣傳理論戰線和社科戰線擔任領導職務,在黨的理論宣傳、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發展方面也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在黨的思想理論和路線政策的宣傳普及方面,他在解放初發表的《誰養活誰》小冊子,為廣大農民參加土改鬥爭提供了思想武裝;他編寫的《工會法基本知識》、《什麼是過渡時期總路線》、《哲學簡明教程》等理論普及讀物發行量很大,影響廣泛,配合黨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普及。
張江明同志任省社科聯領導的時期,被稱為社科聯發展的“黃金時期”。期間,他發起創辦了全國第一所社科聯舉辦的大學——廣東社會科學大學,創辦了在哲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刊物《現代哲學》,組織了許多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討論,推動建成了廣東省社科聯辦公大樓,為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 

張江明主要作品

他著述豐厚,僅向東莞圖書館捐贈專著就多達29種(共48冊)。主要有:
《唯物史觀講話》,中共徐州市委宣傳部,1949年9月出版,未有存書
《新民主主義講話》,人間書屋,1950年5月出版
《思想與思想方法》,人間書屋,1951年3月出版
《怎樣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廣東人民出版社,1957年2月出版
《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毛主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發展》,廣東人民出版社,1978年3月出版
《哲學簡明教程》,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問題研究》,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
《社會辯證法研究》,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社會主義辯證法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鄧小平理論與現代化建設辯證法》,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建設辯證法新探》,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文化哲學與民族文化建設》,主編,2001年8月出版
《哲學的創新視野與運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編,2003年7月出版 [2] 

張江明歷史評價

他長期從事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和社會主義辯證法研究,參加和主持了一系列全國社會主義辯證法研討會,推動成立了中國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辯證法著作和一批有關著作,對中國創立社會主義辯證法這門新興哲學學科作出了突出貢獻,提出了不少有創見的觀點,曾得到日本石川賢作和蘇聯布羅夫撰文好評。
他從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宣傳戰線優秀黨員知識分子、宣傳部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廣東社會科學先進工作者,先後有20多部中國和世界社會科學辭典收入他的傳記、業績。《當代中國知名學者辭典》稱他是“享譽中外的著名哲學家”。《二十世紀中國哲學(人物卷)》稱他是“我國當代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2] 
參考資料
  • 1.    姜波.張江明同志從事學術研究60年暨當代中國科學發展辯證法研討會召開[J].學術研究,2010(05):20.
  • 2.    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東莞當代學人.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358—376
  • 3.    《張江明同志逝世》,《廣州日報》2010年6月21日。
  • 4.    中共東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東莞抗日實錄.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579
  • 5.    蔣斌,田豐,葉金寶. 不懈探索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國化[N]. 南方日報,2010-06-2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