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榮昌

(福建省松溪縣烈士)

鎖定
張榮昌(1906—1939),福建省松溪縣花橋鄉路橋村人。1931年參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路下橋區委委員。參加閩北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蘇區反“圍剿”鬥爭。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閩北蘇區參加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受黨組織派遣,出任國民黨路下橋聯保主任。1939年英勇犧牲。 [1] 
中文名
張榮昌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福建省松溪縣花橋鄉路橋村
出生日期
1906年3月
逝世日期
1939年
人物生平
張榮昌,又名張文昌、胡貢,1906年3月出生,福建省松溪縣花橋鄉路橋村人。家境貧寒,父親是個樸實憨厚的農民,母親是家庭婦女。他一家人和廣大貧苦農民一樣,終年勞作,仍不得温飽。艱辛苦難的經歷,造就了張榮昌不屈不撓的性格。他目睹豪紳富户壓榨農民而生活優裕;勞苦百姓流盡血汗卻倍受煎熬。對這不合理世道,張榮昌憤憤不平,決心發奮圖強,尋求解救貧苦農民的道路。 [1] 
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下,深受兵禍匪患之苦,再加上官府橫徵暴斂和土豪劣紳的高利盤剝,閩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1928年閩北崇安上梅舉行武裝暴動,創建了閩北革命根據地。隨後,閩北紅軍創始人陳耿着手在閩北各地組建革命武裝。1929年4月,在崇安參加民眾隊的伍弟奴等7人受中共崇安縣委書記陳耿派遣回到松溪路下橋,組織“民眾會”,建立農民武裝。6月19日,舉行武裝暴動。10月,陳耿到松溪路下橋視察,指導武裝鬥爭,開展建黨工作。12月,中共松溪特支成立。自此,松溪人民革命鬥爭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年底,建松政地區農民暴動武裝三百多人改編為1連3個排,編入閩北第一支正規的工農武裝——中國工農紅軍第五十五團。1931年5月,在閩北蘇區老蔡、老遊等同志指導下,建松政地區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路下橋蘇維埃政府成立,創建了以松溪路下橋為中心的建松政革命根據地。張榮昌親眼看見這一切,萌發了通過反抗,來改變自己貧苦的命運的念頭,在老蔡、老遊啓發教育下,對革命的認識不斷提高,逐步認識到紅色蘇維埃政權才是真正為貧苦人民打天下、謀福利的政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的洪流。 [1] 
1934年秋,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張榮昌隨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轉移山區堅持革命鬥爭,參加了閩東北的三年游擊戰爭。1937年冬由中共建松政中心縣委書記翁立義同志介紹加入黨組織。不久,擔任中共路下橋區委委員。1938年初建松政紅軍游擊隊主力編入新四軍五團北上抗日後,受命留守閩北游擊區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1]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路下橋是建松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羣眾基礎好。1938年2月,閩東北紅軍游擊隊四百多人集中在路下橋休整,後整編為新四軍北上抗日。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期,松溪縣國民黨當局的工作人員貪生怕死,沒有人敢去路下橋一帶農村工作,就請中共建松政中心縣委和建松政軍政委員會派員幫助他們到路下橋一帶農村建立聯保和保甲制度,且要求共產黨派人在路下橋擔任聯保主任。建松政中心縣委決定選派張榮昌,出任國民黨當局路下橋聯保主任一職。 [1] 
張榮昌接受任務後,懷着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深入到路下橋村一帶農村做羣眾工作,積極開展抗日宣傳,講明國共合作的必要性。由於張文昌在民眾中享有很高的聲望,被民眾一致推舉為聯保主任。張榮昌“白皮紅心”,名義上是路下橋聯保主任,應付國民黨松溪縣當局盤查,實際上為游擊隊提供情報。他積極發動羣眾,宣傳革命思想,鼓勵羣眾捐錢捐物,把一批批軍糧、衣物送到游擊隊手裏。後來,國民黨當局發現張文昌系共產黨員,明為國民黨政府的聯保主任,實為共產黨辦事,就尋找機會暗害張榮昌。1939年敵人利用張文昌在沙縣參加聯保訓練班的機會,囚監了他,逼迫他寫投降書,悔過自新,永遠不為共產黨辦事。張榮昌在危急關頭,鎮定自若,無所畏懼,立場堅定,堅決與敵人鬥爭,拒絕向國民黨當局悔過自新,表現出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粉碎了敵人“招安”的陰謀。國民黨當局黔驢技窮,只好把張榮昌從沙縣押回松溪再行處置,當押解他的船航行到松溪大橋下時,張文昌為嚴守黨的秘密,使黨的事業不受損失,乘敵不備,自吞金鉑,英勇犧牲,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時年33歲。 [1] 
參考資料
  • 1.    政協松溪縣文史委員會編,松溪英烈傳略,海峽文藝出版社,2019.12,第59-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