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柏園

鎖定
張柏園(1910-1994),天津人。1929 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30 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參與發起組織反帝大同盟,參加了北平愛國學生運動,1932 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1937 年又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教育系,1939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社長時來到武鄉,從事文化出版工作,後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教育處長、抗戰學院秘書長、峯峯煤礦黨委書記兼工會主席、北方大學教務長、中原區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後任北方局太南區黨委太南文總秘書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南大學副校長、河南省政府文教廳廳長,河南省文教委副主任、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教部部長,河南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 [2]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張柏園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0年5月
逝世日期
1994年
畢業院校
北平師範大學
出生地
天津

目錄

張柏園人物生平

張柏園(1910~1994),天津市人,著名的教育家。1910 年5月生於書香門第,上小學時即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雙役中國人民的罪行無比仇恨讀中學時,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初步確立了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崇高志向。大革命後期,在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秘密參加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在學業上,他十分刻苦,1935 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晉冀魯豫抗日民主根據地工作,歷任縣教育科長、行署教育處長等職,“為革命根據地的新民主主義教育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育行政經驗”。1948 年7月,中共中央任命張柏園為中原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經過一個月的緊張籌備,中原大學在河南寶豐正式成立,張柏園任教務長。1948年 10 月,開封第二次解放後,張柏園提出中原大學遷移開封借用河南大學校址辦學的建議,加速發展中原解放區的幹部培訓事業,“並和文甫、王毅齋、劉介愚等同志先期赴開封籌建”。他們僅用一月時間,即將兩千餘名中原大學師生員工全部遷往河南大學。以河南大學為校址的中原大學在學校規模、教學內容、教育質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和進步。張柏園教務長在教學方面提出以華北聯合大學為榜樣,特別重視對知識分子的政治思想教育,要求學員緊密配合解放戰爭中心任務,一面學習,面參加革命實踐鼓勵學員參加支前工作團,“並採取請革命家、專家到校上大課的方法,加強對學員的教育和訓練”。這種緊密配合支援全國解放戰爭對學員進行教育的方法,既調動了學員學習革命理論的積極性,又使學員在支前工作中經受了艱苦的磨鍊。 [1] 
1949 年 5 月,中原臨時人民政府任命張柏園為河南大學副校長(同年10月起兼任校黨委書記)。他繼續以老解放區教育工作的寶貴經驗指導河南大學的教學改革和思想政治工作,使河南大學在較短的時間內由一所老大學改造為社會主義的新型大學。1951 年 5月,張柏園率領河南大學代表團赴京到中國人民大學(原華北聯合大學)參觀學習。回校後,張柏園根據教育部關於編制教育計劃的指示,結合河南大學實際情況,吸收中國人民大學的經驗,決定進行以下改革;(1) 以培養一定的專門人才為出發點,設置必要的基礎課程,加強專業課程,刪除不必要的選修課程,注意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和課程之間的聯繫和配合;(2) 每門課程應明確教學目的,制訂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大綱編寫教材進行講授;(3)加強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並注意在各學科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4)加強教研室(組)的教學研究工作根據課程性質選擇教學形式與方法,探討學術內容,並注意資料工作;(5)以教師講授為主,“教一學一”或“教一學二”,注重系統講授規律知識,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改善學生健康狀況。這些措施儘管還不是那樣完備,但在當時卻大大促進了河南大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張柏園在擔任河南大學副校長的同時還兼任河南省教育廳廳長,他不僅對河南大學的發展作出顯著成績,而且對全省教育事業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1952 年 10 月,張柏園調離河南大學。此後,他歷任河南省文教委員會主任、河南省副省長、河南省政協副主席等重要職務。 [1] 
1994 年,張柏園因病在鄭州逝世,享年 84 歲。 [1] 
參考資料
  • 1.    劉衞東主編.河南大學百年人物誌.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2:225-227
  • 2.    王照騫,郝雪廷著.武鄉敵後文化的中心.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