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登真洞

鎖定
登真洞位於兩當縣城東南的靈官峽白皮松自然保護區內。出兩當縣城15公里就來到了著名作家杜鵬程筆下的靈官峽。靈官峽東西貫通整個公園,峽中高峯聳峙,溪流沉割,雲蒸霞蔚,松濤嘯風,全區景色宜人,十分獨特,代表景觀有“鏡峯捧日”、“張果老登真洞”、“故道松濤”、“仙山”等,還有全國乃至世界面積最大的天然白皮松4萬多靈官峽森林公園已列為國家級白皮松保護區和省級森林公園。
鸑鷟山就位於靈官峽東側,往南跨越琵琶崖,故道水與蜀道相連,登上鸑鷟山遠眺羣山蜿蜓連綿,森林氣象萬千,雲山霧海,美不勝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競秀,文化內涵深厚。雖無華山之險峻,廬山之雄奇,卻以其清秀明麗,奇松遍野聞名於當地,更有張果老在登真洞裏修煉成仙的神話傳説為鴛蔫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
中文名
登真洞
地理位置
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城東南的靈官峽白皮松自然保護區
別    名
張果老登真洞
標    籤
旅遊,古蹟,文物

目錄

登真洞主要景點

兩當張果老洞又名登真洞,傳説為八仙之—的張果老修行之地。洞外千峯競秀,並有全國面積最大的珍惜樹種——白皮松林,總面積1800多公頃,約52萬株。洞內張果老神像飄逸如仙,富有靈氣。該洞座落在靈官峽谷中。相傳的張果老修行地登真洞、琵琶秋水、天門鎖雲、乳洞飛雨、故道松濤、鏡峯捧日、香泉映月等八大景觀聞名遐邇,景色瑰麗誘人,遊客流連忘返。大詩人杜甫、陸游等均遊經此地,並留下了千古絕唱。 [2] 
1.jpg 1.jpg

登真洞傳説

登真洞又叫張果老登真洞,在靈宮殿往下100米處,國道316線南側,攀階梯拾級而上百米處,懸空亭撲面而來,一柱攀天的八角亭與懸空亭成崎角,懸空亭後石柱陡立,與殿後登真洞一字排開,明暗互補,氣勢萬千。登真洞是唐通玄先生張果修真處。
登真洞 登真洞
張果是我國道教中八大仙之一,有關八仙的神話故事,數百年來在我國和東南亞、日本、朝鮮、越南及西方各國廣為流傳,張果俗稱張果老,唐代武則天、玄宗時人,新舊《唐書》中均有文字記述。《全唐詩·第二十四冊卷八百六十》載有張果《題登真洞》詩一首:“修成金骨練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野草漫隨青山嶺秀,閒花長對白雲新。風搖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紅塵”。詩後附一小傳:“張果,兩當人。先隱中條山,後於鸑鷟山登真洞往來。天后召之不起,明皇以禮致之,肩輿入宮,銀青光綠丈夫,賜號通玄先生,未幾還山”。

登真洞史載

登真洞
登真洞(5張)
又據《兩當縣新志·名跡篇》:城東十五里鸑鷟山有“登真洞”,相傳唐通玄先生張果修真處,洞高一丈深百尺,有水自頂注入石池中,旁石震之有聲,又名石鼓洞。崔熙碑載:“兩當邑之東有鸑鷟山,一洞嵌深流水冷然,唐張果先生隱居所也……”,登真洞由三洞一閣相嵌而成,疊連成軸。其中二洞與三洞皆幽深莫測,內塑果老倚塌,八仙聚會與董真人造訪等羣塑,形象逼真,談笑風趣,各具姿態,意趣盎然。洞頂“三清閣”有果老的宗師元始天尊,靈官天尊和太事老君道德三位天尊。還有一觀一廟,即集休觀、樵夫廟,毀於戰亂,遺蹟尚存。張果洞出土唐三彩和琉璃建築物殘蟲及部分鈔幣,千年變故依稀可見。但洞內還保存着唐、宋以來各代記述張果老在此修仙悟道、造樓建閣的記述碑文和歷代文人墨客為登真洞題寫的詩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