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書芳

(專家)

鎖定
中國著名遺傳學育種專家,“中國蘿蔔核-胞質雄性不育系”及“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育種理論的創始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1] 
中文名
張書芳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瀋陽農學院
職    業
中國著名遺傳學育種專家
主要成就
“中國秋冬蘿蔔核-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選育及應用”,於一九八九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選育及利用”,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九九三年再次被國家科委評為“國家發明二等獎”。 [1] 
榮    譽
瀋陽科技成果獎一等獎;遼寧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二等獎;農業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0次被授予遼寧省先進工作者稱號;6次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全國勞動模範,首批政府特別獎等 [1] 

張書芳主要成就

在他主持大紅蘿蔔、大白菜遺傳育種工作的30多年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3項,兩次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這十年中一等獎一直空缺),填補了兩項世界科技空白,一次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勞動模範、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首批政府特別獎獲得者”。曾先後兩次受到鄧小平、江澤民、李鵬、温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張書芳奮鬥歷程

張書芳先生,一九六二年畢業於瀋陽農學院園藝系蔬菜專業,原瀋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主任研究員。
當年他以全校最優異的學習成績分配到北京市政府農林局工作,三年後調回到瀋陽市政府農委,幾經周折,於一九七二年申請調到瀋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從此,他立志要成為植物王國的探索者。
一九七四年,張書芳先生參加“國家攻關組”,開始主持“紅蘿蔔雄性不育系選育及利用”和“大白菜雄性不育兩用系選育及利用”兩項科學研究。他不肯放過每一個觀察機會,廢寢忘食的在一批批密碼般的試驗數據中絞盡腦汁,苦苦思索遺傳奧秘,探索這些密碼中前人沒有發現的規律。為了一個數據,他要查閲大量資料,甚至連搞幾個通宵。他靠着這種不懈的追求和頑強的毅力,在近二十年裏,攻克了一道道科學難關,先後完成鑑定成果十三項,獲大獎七項。其中“中國秋冬蘿蔔核-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選育及利用”,於一九八九年被國家科委評為“國家發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一九九一年,他主持的世界公認難度最大的“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選育及利用”項目再立奇功,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九九三年再次被國家科委評為“國家發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一人獨攬兩項“國家發明二等獎”,在我國尚屬首例,填補了世界科技空白,具有國際領先水平。他的科研成果現已被廣泛採用和大面積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由於貢獻突出,張書芳先生被國家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和“全國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享受政府津貼,並先後受到鄧小平、江澤民、李鵬、温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二十三次被國家、省、市授予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光榮稱號。鄧小平南巡講話後,張書芳先生成為瀋陽市政府首批“政府特別獎”獲得者。

張書芳理論造詣

張書芳先生不但在科學研究上成績斐然,在理論上也造詣頗深。他的論文多次在國內外的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發表。在中國園藝界《園藝學報》創刊三十週年,評選三十年來刊出的優秀論文時,他的《大白菜細胞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選育及應用模式》一文榮獲一等獎。
參考資料
  • 1.    中國發明協會編,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12,第4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