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曉山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農業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鎖定
張曉山,1947年10月27日生於上海,籍貫湖北蘄春,中共黨員,農業經濟學 [16]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村發展系博士生師。 [1-2] 
張曉山於1982年7月獲得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經濟學碩士學位;1982年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1983年9月獲聘為助理研究員;1988年9月晉升為副研究員;199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9月晉升為研究員 [14]  ;1996年遴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農業經濟系博士生導師 [10]  ;1998年—2010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6]  ;1999年7月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學位 [13]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5]  [15] 
張曉山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村發展,農村組織與制度,合作經濟理論與實踐。 [1] 
中文名
張曉山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47年10月27日
畢業院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籍    貫
湖北蘄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張曉山人物經歷

1947年10月27日,張曉山生於上海 [1-2] 
1968年,畢業於北京市第四中學,後在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插隊。
1978年—1979年,就讀於內蒙古師範學院。
1979年9月—1982年7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後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2年,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1983年9月,獲聘為助理研究員。
1988年9月,晉升為副研究員,另任研究室副主任。
1991年,任研究室主任。
199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9月,晉升為研究員。 [14] 
1996年,遴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農業經濟系博士生導師。 [10] 
1998年—2010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6] 
1999年7月,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學位。 [13]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5]  [15] 

張曉山主要成就

張曉山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曉山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村發展,農村組織與制度,合作經濟理論與實踐,農業經濟、鄉鎮企業、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農業產業化、農民收入與消費、農村社會保障等方面。 [9]  [12]  [17] 
張曉山對農村合作組織進行了研究,通過採取解剖麻雀的調查方法,在案例調查的基礎上,對中國農村改革以來新出現的社區合作組織,合作基金會,股份合作制企業,專業協會等四種合作性質的組織的經濟行為進行了綜合的系統的比較研究;以理論與實際結合的研究為依據,提出合作立法與規範政府行為等政策建議。在轉型時期中國農村的制度變遷與組織創新方面,他指出:要想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設市場,要求有非市場性制度的最低限度的框架。農村制度變遷和組織創新的過程即是農民走向市場的過程。 [17] 
張曉山注重對農村改革的重大理論和政策問題進行跟蹤調研,開展具有宏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問題的研究;注重社會、政治及文化層面的跨學科研究。他認為,當中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化,中國的農業從自給、半自給的小農經濟向商品化、市場化農業轉化之時,解決農業和農村總的癥結已不在農業和農村本身,而必須將農業和農村問題放在整個宏觀經濟體制和國民經濟分配格局的框架之中來考慮並加以解決。同時,在社會的激烈變革時期,農業和農村的經濟問題也必然與農村社會其他方面的問題密切相關,解決農村的經濟問題也必須從中國農村綜合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張曉山關注對社會弱勢羣眾體的保護問題。他在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讓農民更多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17] 
  • 學術論著
截至2012年11月,張曉山已獨著或合著多部專著,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 [1]  ,其主要著作有《中國農村改革二十年》《中國農村新型合作組織探析》《走向市場:農村的制度變遷和組織創新》 [10]  《聯結農户與市場——中國農民中介組織探究》《中國鄉鎮企業產權改革備忘錄》《農村金融轉型與創新》《九十年代產權制度的對策研究——中國農村股份合作經濟專輯》《合作經濟理論與實踐——中外比較研究》等。 [13] 
  • 科研項目
截至2012年11月,張曉山已主持並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等多項科研任務 [1]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擔任角色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體系研究 [8]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項目首席專家
農村合作組織經濟行為的比較研究 [17] 
中國社會科學院“八五”重點課題
項目主持人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中介組織的培育和完善 [17] 
中國社會科學院“九五”重點課題
農村發展與農民增收 [17]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
農村合作組織管理行為研究 [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農業結構良性調整與產業式經營 [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合作經濟理論與實踐的比較研究 [17] 
原國務院農研中心委託課題
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17] 
福特基金會資助課題
中國與印度農村社會保護比較研究 [17] 
福特基金會資助課題
中國農村所有制結構研究 [17] 
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 科研獎勵
截至2012年11月,張曉山已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等多項獎勵。 [1]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合作經濟理論與實踐一中外比較研究》 [17] 
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1991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獎
《1995年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度報告兼析1996年發展趨勢(1996年經濟綠皮書)》 [17] 
全國信息系統優秀成果二等獎
《聯結農户與市場——中國農村中介組織探索》 [17] 
第十屆孫治經濟科學論文獎

張曉山人才培養

  • 治學方法
張曉山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對待學生一向和藹可親,備加關懷,但在學生的學業上則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一絲不苟,誨人不倦。在要求學生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打好基本功的同時,鼓勵學生深入實際,努力培養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使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他指導學生直接參與一些重大課題的研究,通過實際研究工作使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他要求學生樹立誠實嚴謹的學風和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並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了榜樣。同時他不僅給予學生知識更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在生活作風、思想品德、為人處世等方面耐心教導。他不僅操心學生的學習、科研,也十分關心學生的生活盡力為學生排憂解難。 [17] 
  • 講授課程
張曉山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援外培訓項目講授“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經驗與挑戰“課程。 [9] 
  • 指導學生
從1996年到2004 年,張曉山共指導培養博士研究生15名,其中在校6人,已經畢業9人。那些已畢業學生中的多數都是所在單位的骨幹 [17]  ,圖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農業經濟管理系博士趙安等都是他的學生。 [3] 

張曉山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3年
1997年
2006年8月

張曉山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7年
青島農業大學兼職教授 [11] 
2008年3月—2013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 [1]  [4] 
2013年3月
2022年
第九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評審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7] 
-
-
-
-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1] 
-
-
北京市人民政府農業經濟顧問 [2] 
-
-
新鄉學院兼職教授 [2] 
-
管理學刊》編委 [2] 

張曉山個人生活

  • 家庭成員
張曉山的父親是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文學翻譯家胡風 [2] 

張曉山人物評價

“張曉山是中國研究‘三農’問題的領軍人物。”(南開大學評) [12] 
“張曉山是中國知名的農經專家和公認的學科帶頭人,他學養深厚,治學嚴謹、樸實,勤奮,他從不無的放矢或輕率結論;他生活樸素,吃苦耐勞,甘於貧寂,他胸懷開闊,為人坦蕩、厚道,堪稱為人師表的楷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務處《名師薈萃》評)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