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景月

(國民黨山東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委員)

鎖定
張景月(1904—1978),原名張寰峯,字景滁。山東壽光留呂鄉張家莊人。1924年中學畢業後投軍,在奉系軍閥張宗昌所部第一六三旅當兵。北伐後,曾在國民黨第三路軍軍事教育團軍官隊受訓。1935年退役回鄉。1938年,張景月以抗日為名,組織“山東抗日救國義勇軍魯東第一支隊”。日本投降後,任山東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兼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委員。1947年,他配合國民黨正規部隊向壽光發動重點進攻,殺害革命幹羣1000餘人。1948年5月,張景月部被消滅殆盡,化裝潛逃。1949年去往台灣,後被聘為“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78年6月20日病故。 [1] 
中文名
張景月
外文名
Zhang Jingyue
別    名
張寰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山東省壽光市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78年6月20日
職    業
軍人
劣    跡
邢家茅坨大慘案
景滁

張景月人物生平

張景月,原名張寰峯,字景滁。山東壽光留呂鄉張家莊人。
張景月家境並不富裕,父親是位鄉村醫生,他青年時代曾賣過火燒,1924年中學畢業後投軍,在奉系軍閥張宗昌所部第一六三旅當兵。北伐後,曾在國民黨第三路軍軍事教育團軍官隊受訓。1935年退役回鄉,依靠其六叔張觀桂(字月亭)發跡。張觀桂土匪出身,原在壽光二區任區隊長,後與其他土匪交火陣亡。張景月繼承了他六叔的職位,為表示對他六叔的景仰改名為景月。曾任鄉長、區長等職。抗日戰爭前任壽光縣二區鄉農學校軍事主任。
抗日戰爭爆發後,壽光的地方豪強借動亂之機紛紛樹起“抗日”招牌,招兵買馬,搶佔地盤,獨霸一方。張景月也趁機拉起一哨人馬。1938年初,韓復榘委派當時的國民黨山東第八區專員厲文禮為第八區遊擊司令,厲文禮委任壽光縣長宋憲章為第一支隊司令。宋憲章把縣裏的部隊調集起來,把張景月部編為特務大隊,調往壽光縣城,並委任張景月為支隊副司令。是年1月9日,日軍板橋師團一部逼近壽光縣城,宋憲章為逃避日軍打擊,南下投靠國民黨第一區專員張裏元。宋憲章一走,其全部武裝力量盡歸張景月。1938年春節前後,張景月以抗日為名,樹起“山東抗日救國義勇軍魯東第一支隊”的大旗,組成了一支約8000餘人的隊伍,自封為司令。1938年10月,張景月所部被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收編為山東省保安第十五旅,張景月任旅長,並籌設了國民黨壽光縣政府。1939年1月,日軍進攻壽光城,張景月棄城逃走。2月,為迫使張景月投降,日軍與漢奸包圍了張家莊,燒燬張景月的住宅,抓走了其妻趙氏和孩子以及弟媳何氏。是年春,張景月部與日軍在蔡家欄子一帶發生激烈交火,擊斃日軍多名。此後,張景月被任命為國民黨山東省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總兵力達萬餘人,轄壽光、廣饒、臨淄、蒲台、博興5個縣。日軍對張景月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面圍剿,一面誘降。
抗戰前期的張景月雖未公開投敵,卻積極推行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1939年10月,張景月以重兵包圍牛頭鎮、小碼頭,攻擊剛剛成立的八路軍壽光獨立團,製造了“牛碼事件”,妄圖將剛剛成立的八路軍壽光獨立團一舉消滅。1940年3月,張景月帶領所部在邢家茅坨村一次殺害抗日革命幹部和羣眾52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邢家茅坨慘案”。此後,他繼續捕殺抗日家屬,破壞抗日活動,並強迫排以上軍官集體加入國民黨。1942年夏秋,日軍兩次對壽光北部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掃蕩”。在這兩次“掃蕩”中,張景月都秘密派其部下進入抗日根據地趁火打劫,截擊八路軍的突圍人員,捕捉抗日干部。1942年秋,在日軍“掃蕩”之後,八路軍昌濰獨立團成立,活動於壽光、濰縣、昌邑北部沿海一帶。張景月多次派其主力部隊進攻八路軍昌濰獨立團。
1943年1月,由於張景月不願公開投敵,日偽軍約2000人對張景月進行討伐,因張景月部有所準備,日偽軍的這次行動沒有得逞。4月,日軍再次集結6000餘人,連同偽軍8000多人,由旅團長奧村親自指揮,進攻張景月部。張景月採用“築城困守”的戰術,受到日軍重創,損失慘重。不久,張景月被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牟中珩委任為山東省保安第三師師長。在日軍的軟硬兼施之下,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張景月指使他的屬下接受了當偽軍的番號,公開與日軍勾結,並以銅圓和牛皮等物資換取日方的軍火、醫藥、汽車,且來往頻繁,還派其秘書與日軍互通情報,策劃反共,多次配合日軍進攻解放區,由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轉化為勾結日軍全力反共。1944年,日軍收縮兵力於主要交通線和大城市後,張景月部1.5萬餘人大部兵力被調至壽光縣東北尚家莊、王高、田柳、侯鎮、羊角溝一帶,以保護羊角溝出海口和鹽場及其交通線。1944年10月,張景月再次配合日軍向抗日根據地發動進攻。
1945年4月,八路軍渤海軍區決定發起討伐張景月的戰役,以削弱其實力並擴大八路軍的迴旋餘地。12日,八路軍渤海軍區直屬團、特務營、第五軍分區、昌濰獨立營和博興獨立營等部隊進入戰役指定位置。第五軍分區一個連配合軍區直屬團殲敵一個營;同日,軍區特務營和第五軍分區特務連斃傷張部增援部隊500餘人。20日,第五軍分區部隊追擊棄寨逃跑之敵,俘200餘人,收復羊角溝出海口。張景月部退縮至侯鎮、邢姚、田柳、尚家莊以南地區。至5月12日,第一階段的戰鬥基本結束。第一次討伐張景月部戰役結束後,張景月部被迫收縮到壽光縣城南北地區修築工事,壽光以北田柳莊為其前哨據點,由主力一個旅駐守。八路軍渤海軍區決定發起以攻打田柳莊為中心的第二次討伐張景月的戰役。7月31日下午,渤海軍區直屬團、特務營、新兵教導團、第五軍分區基幹團及周邊區縣武裝共7000人,發起攻打田柳莊的戰役。8月13日,八路軍發起總攻,將其主力擊潰,張景月率殘部潰逃至膠濟鐵路。此役,八路軍共殲滅張景月部2000餘人。
日本投降後,張景月率殘餘兵力保護國民黨山東省主席何思源去濟南。何思源委任他為山東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兼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委員。不久,李延年令他以“張博地區指揮官”的頭銜去張店接替日軍防務。1946年3月,王耀武令張景月將駐張店部隊交由參謀長劉雪門指揮,讓他回昌樂一帶整頓舊部。是年夏,張景月回到昌樂和壽光南部拼湊了約兩千人的部隊,在田馬、紀台、李家莊一帶活動。1947年,他配合國民黨正規部隊向壽光發動重點進攻。8月,再度佔據壽光縣城百餘天,殺害革命幹羣1000餘人。1948年5月,壽光李家莊一戰,張景月苦心經營了十多年的部隊被消滅殆盡。張景月化裝潛逃,先到濟南,又轉徐州去青島。1949年去往台灣,後被聘為“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78年6月20日病故。 [1] 

張景月歷史評價

1.在壽光,凡是上歲數的人,提起張景月,提起十五旅,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長一段時間裏,十五旅簡直就是“惡魔”的代名詞。——《張景月及其十五旅》,《壽光日報》2005.08.17, 版 次 : 第B04版。 [2] 
2. 利津民間小調《張景月徵兵苦了奴家》:
一更裏月亮照正東,
小奴家在繡房淚盈盈,
民國三十年。全縣下命令,
張景月徵兵徵去俺的情郎。
俺郎十八歲,為奴十八正,
棒打鴛鴦分西東,
害得俺二人難相逢
注:1941年,漢奸張景月為擴充隊伍,在利津、墾利一帶抓壯丁,民眾深受其害,青年深受其害。青年男子在劫難逃,其婦倍受牽掛與思念之苦,遂口傳此曲以表達內心對當時社會之怨恨與憤懣之情。 [3] 
參考資料
  • 1.    王志民主編.山東重要歷史人物 第8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218-220
  • 2.    壽光日報.張景月及其十五旅:壽光日報,2005.08.17
  • 3.    利津縣文化局.利津民間文學選集 資料本:東營市利津縣文化局,1989:166-168
  • 4.    濰坊晚報.號稱抗日 張景月兵超萬人:濰坊晚報,202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