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時徹

鎖定
張時徹(1500年-1577年),字維靜,一字九一,號東沙,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張家潭村(今屬古林鎮)人。明代詩文作家,大臣。 [1] 
張時徹於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中進士,授南兵部主事,改禮部,歷員外、郎中。出為江西提學副使,歷福建參政、雲南按察使、山東、河南布政使,以僉都御史巡撫四川、江西。入為南刑部侍郎,改兵部,進尚書。因倭寇入侵,勒令致仕。歸裏後,精心撰著。家有別墅,時引上客觴詠其間。
其樂府詩,不摹擬古人,頗有新構,深受時人推許。如《子夜歌》抒寫戀情,清新動人。又如《關山月》表現豪情,悲壯凝重。其五律詩也較有特色,寫得宛倩麗逸,有初唐風範。其他詩體較差,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稱其“七言近體,粗坌蕪穢,若出兩手”,後世稱其與張邦奇為“叔侄尚書”。著有《芝園定集》五十卷。 [1-2] 
維靜,一字九一
東沙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寧波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張家潭村(今屬古林鎮)
出生日期
1500年
逝世日期
1577年
主要作品
《寧波府志》
《定海縣誌》
本    名
張時徹
官    職
南京兵部尚書

張時徹人物生平

張時徹成長經歷

張時徹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少時師事張邦奇。明正德十五年(1520)中舉,嘉靖二年(1523)中進士。

張時徹官場生涯

歷官南曹郎,以按察副使督江西學政,簡汰甚嚴。適聖廟火災,嫉者乘機劾他虐諸生所致,被罷職。
十二年復出,歷任臨清兵備副使、福建右參政、雲南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四川巡撫
二十六年,因鎮壓少數民族起義,升任兵部右侍郎。時四川饑荒,賑濟有加。旋遭忌,解職返家。兩年後復任江西巡撫、南京刑部侍郎等職,旋因北邊告警,調任兵部侍郎。曾聚官伏闕為前都御史商大節訟冤,觸怒世宗,被連降兩級。
三十三年,倭寇犯東南,出任南京兵部尚書。次年七月,倭寇自太平攻南京,閉城三日防禦,遭御史彈劾,復受嚴世蕃排擠,遂辭職歸裏。居家肆力著述,兼治農事,與範欽屠大山主甬上一時文炳,人稱“東海三司馬”。

張時徹個人作品

編纂《寧波府志》、《定海縣誌》。又留心藥理,編《攝生眾妙方》《救急良方》。另著有《張司馬集》《芝園定集》《東沙史論》《四明風雅》《明文範》等。

張時徹考證

張時徹卒於1577年,見欽定四庫全書《弇州續稿》巻九十四,明王世貞撰,文部墓誌銘。

張時徹墓誌銘

《資徳大夫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東沙張公墓誌銘》

張時徹序言

大司馬公之卒也,以萬厯丁丑九月。而其生以弘治庚申。生之夕,王父贈司馬公夢龍瑞。最後公夢㳺岱嶽而病,病逾月卒。公夀七十有八年,成進士負大人名者五十有五年。蓋終始感異夢雲。而公生好持文章柄,進退今古,而間與其伯子邦仁指屈今人而古其文者,某某則不佞與一焉,屬先大夫之葬也而公誄之。至是邦仁輩卜仲冬舉公魄大歸於某地而贄帛,以沈太史一貫之狀輔公所自述,與餘宗伯有丁、沈山人明臣、王太學穉登、餘貢士寅之傳四,而請志若銘,曰:公之遺意也。夫公知己也,且有先大夫之誄在,即公大歸而貞不肖,懼不成勞於窀穸,何敢以椎弗稱辭。

張時徹出身背景

按狀,公張姓,諱時徹,字惟靜,別號東沙子。其先為宋魏國忠獻公浚,傳子明公栻,又四傳而為原,徙於鄞。原生紳,紳生儒,儒生恵,恵生迎,迎生叔誼,叔誼生公曮,是為贈司馬公。贈司馬有三子,其季曰緒,是為封膳部公,其贈亦司馬。娶沈太淑人而生公,亦有三子,公其長也。公之先世世受農,至贈司馬公緒,始受儒。當公生而族子文定公邦竒長於公十六嵗。既蚤讀中秘書,以經術行誼稱天下。而識公於逾髫時,曰:叔父而其代興哉!當是時公雖內敏而狀嘿嘿,贈司馬初弗省也。以就外傅,日授書數百言輒誦,益之輒又誦。又強以十日所當授書益之,輒又誦,然尚弗省也。自文定公之異之,而稍試以制舉業,則愈大奇公。乃進以天人鴻略、經傳㣲指與兩京諸名家言。甫十四,試於郡。郡守林公富私少之,既試而後喜曰:勉之!不為少也。自是試輒利,遂抗顏塾師席弟子有倍年者矣。

張時徹仕途概述

二十舉於鄉明年絀禮部㳺吳中吳中弟子益進又三年登進士授南京膳部主事久之進武庫員外郎還復為儀制郎中公之在南京八年所所當皆天下豪傑若呂仲木鄒謙之王子崇顧武祥輩爭折節下公公以詞賦名籍甚南北而自其與諸公㳺則稍欲進之為徳功矣己乃升秩按察副使督江西學政公才髙有所掄薦於諸生中去皆取大科為時顯臣而不能無汰斥大指欲以裁冒士服而農賈實者江西為貴臣藪諸造請一切報罷以是不能無嗛意㑹九廟災嗾言官論調公公笑曰一博士長應天道耶然所坐益白乃補山東以故官飭治臨清兵備人或風公盍少狥者公不荅至則益持風裁罷去使客額外供重錦文罽自逺日坐堂皇諸奸纍蝟集為剖決立盡而加抶其匿實者曰若罪當某某律以匿實故抶也自是纍不待讞吐矣公時時申束約境上諸幹掫者無得容尺刃寸鏃入境不則立死汝以故竟公任毋剽攻警所部稱治轉福建右參政道務素稱簡諸好以卧養髙公謂吏?什百?我我何卧為乃自勤力為政閩徭故無凖公衡之因著徭書以式來者胡氏子孤而富且出母子也宗人交質為非子因賂吏摘赤籍以戍困之獄公立為辯其枉閩人稱之積四嵗不遷時文定公方掌銓乃以嫌故既稍遷按察司又為雲南州邑纍故之省論決免者歸時賕夷道剽之去公白御史留寘臬獄官為粥食之毋聴自炊纍自是毋他警沾益夷保贇淫於女守殺人如麻雖就逮以行萬金間莫決公令受辭竟即撲殺之指揮範俊老而舉婢子弟傑誘其子以嬉刺而瞽之訟於官謂是瞽也而非俊子俊老不能子官莫辯公謂傑若利俊指揮耶而忍肉一孺子集隣戚證之傑慴伏即寘於理而歸瞽俊李令者繼妻之女與匠通而令耄弗禁也諸兄恚而毆匠死其長子出承毆矣御史欲坐謀殺悉下有司捕之家盡毀公謂是毆也恥淫之謂勇承死之謂義而弗能救而殘數生者以償一淫死者固請改論毆盡復其諸子沐黔公釀而怒釀者之抗利也囊三木以狥公道問之曰禳旱不當釀耳公曰釀無預旱也破而縱之比公遷山東右布政使黔公以恚故不觴公郊賈人子爭擁觴公郊且請觴從者曰公不持滇一物行願以此巵酒為公夀也公之山東而左使以疾請告代視篆夙案如洗吏自逋復署者五十餘人入提調鄉試錄成文多出公手俄以贈司馬公䘮歸毀瘠如禮服除補湖廣時有楚之變諸司出入陳兵衞公悉罷去之曰誰敢幹天子法也諸冗散當滿不得去鶉衣而俟命公憫之謂孰非臣子乎趣吏治移一月而得滿去者百餘人又嘗脱孱吏戍並釋連坐六百人台臣無以難也遂遷河南為左布政使諸內賦者以金至即驗而入之曰毋使居亭鍜工窟爾也己徴其道理費而官輸之塞曰毋使道路虞爾也諸王將軍當請祿即籍而封之人自為授受曰毋使國臣得侵漁爾也即有損吾自任之於是公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當發諸王將軍盛張樂祖道絡繹數十里觴且祝曰妻子賴公而飽能繼公畫一者幸矣公行未至四川而白草畨攻䧟堡塞殘禆將人或謂撫之便公奮曰蜀獷僻不以此時一伸法將柰命吏何察諸將獨何卿練而武乃宻與計發勁兵?之克畨塞五十有奇斬甲首千有竒俘獲五百有奇與降者約稍出賦視內地捷聞進兵部右侍郎治如故己又平馬猓畨賜金綺己又議平敍瀘蠻尋筴救荒諸省筴獨蜀為最而中蜚語歸裏矣公所中以馭吏荘而待其國臣峻久之起撫江西其治大約操仿如蜀而加宻諸猾黠盜魁漁獄市者詗得輒杖煞之闔郡為肅罷客供張具所周還不過升茗算器食尋入為南京刑部右侍郎未上以北警召入改注兵部當是時大將軍鸞挾重肘腋間而藉寵勢張甚既已奪商侍郎大節兵又勒使聴約束商公上疏劾之不勝下獄論死未決而公時時與鸞議左鸞惡之當出邉挾公從治兵欲遂中公而鸞病疽死反謀髮妻子僇於市於是公念商公寃且當用而㑹商公所部兵上書請得復商公為帥公時署部事覆如請閣臣擬亦如之上大怒謂帥生死繇其部卒耶且責公無君公席藁待罪閣臣皇恐自劾當同死上乃解僅鐫公二秩而公以太淑人䘮歸上竟念公賢弗深責也予之祭為營?且並?贈司馬雲倭寇起東南為躪而南兵部缺尚書太宰李公黙疏起公公服猶未除以國難故墨縗而從事所論經畧事宜章十上俱報可倭有逸而勁者僅六十人轉闘千里所抵皆奔潰至南京郭外公與大帥謀發兵出御之不利事聞當是時權相之子貪既以中望公不滿而又惡李公遂特勒公致仕

張時徹歸家生活

既歸自壯有餘日得以益肆力於文章所著述不休而文定之為南大司馬也公繼之僅一紀人以為代興語信哉遂稱兩大司馬雲而後先賈其餘著秇苑聲乃沈君則謂其學同而歸稍殊文定宻而醇公鴻而槩又謂文定長經公長諸子其然乎哉公間一治農農即倍獲因自署曰上農夫而所獲即以潤其族黨乃至中外戚毋不被者以田請予田不能田又問公給作以廬請予廬廬敗又問公苴葺至再三靡倦色孝友敦睦其共奉家庭間雍容如也其自居及御子姓臧獲肅如也公成進士而同年生王祭酒子楊者齒倍於公而來問交曰而吾兄也子楊死為刻鶴山集善豐考功人翁以貧死為刻考功摘集善陳提學約之以夭死為勒墓門石刻後岡集凡為公傳者若明臣若穉登寅皆後進齒卑公為之遜行驩然交也客能操一觚管口唇囁嚅作吟態者叩之無不立見且與行弋釣山水張宴授簡又為之治槖而後別人謂公且近名夫公去國二十四年而少有尉薦者此其於名豈乏特以不能由台使監司阼階故然公竟不以二十四年少尉薦而折大臣節此陳仲舉之所以先李元禮也人以名擬公者何淺也然至今上聞公訃下有司諭祭營奏如故事雖不為竟用公所以待大臣禮至矣

張時徹家庭關係

公娶於陳生子邦仁官邵武令婦為戴陳卒乃繼毛側室任生邦伊官順天治中婦為許邦伊都事滿公進資徳階而陳與毛俱贈封夫人任亦得封孺人其次吳生邦侗郡諸生婦為黃其次王生邦岱聘陳孫男四子庠婦為艾子序聘袁子雍子朋尚幼孫女三少荘適屠本元兆奎許楊某順則許沈太噩曽孫男一應崧曽孫女一伯英公

張時徹著作

所撰《芝園集》《外集》《別集》若干巻,《寜波府志》《定海縣誌》若干巻,所輯《皇明文範》若干巻,《文苑》若干巻,俱行世。

張時徹銘贊

銘曰:東南無垠窮大荒,欱月吐日成天章。赤堇之金精而良,篤鍾兩公俾張張。公神肅然凝且荘,其容抑抑材則揚。煜若太阿噴星芒,迅如赤蘎騰康荘。經營五服膂力剛,冬則日之夏或霜。再躓再起帝所詳,批鱗抗辭驚九閶。䇿大司馬提留綱,察卒蒐乗唯公長。一彼一此為疆場,公擕經綸還故鄉。餘憤尚足摧扶桑,誰私以晷者彼蒼。仰闢千古成周行,右文惜秇齒舌香。不辭以手成津樑,羣才赴流趨谷王。忽偃赤幟奎欲光,公神行天魄茲藏。宜爾子孫熾以昌,㣲言之存夀無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