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明西

(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麻斜人)

鎖定
張明西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在家鄉讀私塾時,已表現出遇事獨立思考,膽色過人的非凡才能。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法國強佔廣州灣後,在麻斜開辦安碧沙羅學校,主要培養法語翻譯人員和為法租界服務的公職人員。張明西應考錄取,四年學習業滿,成為最早一批懂法語的本地人,當上法租界政府僱員——師爺。在法國廣州灣公暑堂任職中,他力所能及,為民眾辦事。
中文名
張明西
別    名
張耀庚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麻斜

目錄

張明西簡介

張明西 張明西
張明西(1890~1946)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麻斜人。赤坎早期企業界知名人士 [1] 

張明西人物經歷

當年法國侵佔“廣州灣”(今湛江舊稱,曾為法國殖民地)後,最早在坡頭麻斜建“東營”和公使署,1912年把“總督府”遷往“西營”(現霞山區舊稱)。雖然“東營”時期法國人留下的痕跡不多,“法國師爺”張明西的故事許多人仍有記憶。故居“師爺樓”還保留在坡頭麻斜。
張明西又名張耀庚,小時候讀過鄉間私塾,在“東營”讀過法語,在“西營”就讀“益智中學”。由於成績優秀,被法當局聘為職員,後當為翻譯官,在法當局高官身邊做事,當地人稱他為“法國師爺”。 [2] 
張明西和當時本地知名人士許愛周和陳學談有至交,使他在商界不斷髮展,他的企業在赤坎有“勝利飯店”和“裕大織造廠”,還有在“東營”、“西營”的店鋪等。
張明西懷着樸素的愛國思想,走實業救國道路。“振興國貨,收回權利”發展民族工業。
民國21年(1932),他在赤坎選擇臨近沙灣海,交通方便的海萍村(今創業路附近)辦起裕大布廠,共有100多台手工織布機,僱請工人400多名,生產平民布、土布、藍灰黑布,以滿足平民需要。因其價格低廉,很受消費者歡迎,聲譽較好。裕大布廠規模較大,人數較多,是廣州灣第一家紡織廠,開創廣州灣紡織家庭作坊走向工廠化生產的先河。裕大布廠建成後,廠址成了赤坎城建的中心點之一,推動了赤坎的城市建設和發展,當時西營(今霞山)到赤坎的客車站,就設在布廠對面。
抗日戰爭期間,張明西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他創辦的麻斜小學,一度是鄰近地區抗日救亡活動的中心。時下,他任麻斜小學董事長,全校師生高舉抗日旗幟,組成晨呼隊、話劇宣傳隊、牆報標語組、演講募捐組,到各地宣傳抗日。他帶頭捐獻,與師生共募捐到15000毫銀,支援前線抗戰,還從裕大布廠捐出軍用被服用布300匹共4.5萬市尺,支援南路人民抗日軍。他與抗日愛國將領張炎交往甚密,張炎每次到赤坎都到裕大布廠下榻,還到麻斜小學視察,向師生作抗戰動員。民國34年(1945)張炎遇害,日寇和國民黨頑固派妄圖斬草除根,搜捕張炎舊部和眷屬。張明西知悉張炎舊部缺少糧食,馬上冒險組織羣眾多次運糧接濟。他秘密找一小漁船,讓張炎夫人鄭坤廉及兒女化裝成漁民,避過敵人搜查,逃出廣州灣,安全到達香港。
民國34年(1945)9月,廣州灣日軍投降,張明西騰出自己的酒樓(今中山一路建設旅店)給國民政府軍作軍部,負責日軍受降和接收及籌建湛江市。為紀念抗戰勝利,還把酒店命名為勝利酒店。民國35年(1946年)他乘台山輪從香港回湛江,船在途中遇水雷罹難,享年56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