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明君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

鎖定
2020年全職任教於清華大學,現為清華大學醫學院長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納腦機接口、機器人及生物納米材料。曾獲美國海軍研究署年輕科學家獎,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從事納米材料、機器人和控制理論在腦機接口中的交叉學科研究,在生物微納吸附、微納機器人驅動機理及生物兼容納米材料方面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其獨特的交叉學科研究努力同時獲得美國NSF、DoD、NIH等多個聯邦機構的獨立PI主旨研究資助。其在海底機器人能源高效跨尺度驅動理論、非傳統海底機器人驅動和控制技術做出過原創性成果,獲美國海軍研究署年輕科學家獎,部分成果在PNAS和IEEE Transactions上公開發表,獲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青年科學家獎。主要研究興趣在生物兼容納米材料與微納機器人理論在微/非介入腦機接口及阿爾茲海默症和漸凍症早期診斷與干預中的應用。 [1] 
中文名
張明君 [1] 
畢業院校
浙江大學 [1] 
美國華盛頓大學 [1] 
美國斯坦福大學 [1]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微納腦機接口、機器人及生物納米材料
主要成就
在生物納米材料、生物納米吸附和微生物驅動激勵方面區的多項原創性成果
工作單位
清華大學醫學院
職    稱
教授

張明君人物經歷

於1996年獲得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工學博士學位,2000年獲得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系統科學和數學/機器人理學博士學位,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物醫學碩士、電子工程碩士。先後任美國硅谷安捷倫科技公司精密儀器及生物芯片研發工程師、田納西大學生物醫學副教授(終身)、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正教授(終身)。 [1] 
2020年全職任教於清華大學,現為醫學院長聘教授。張明君教授從事納米材料、機器人和控制理論在腦機接口中的交叉學科研究,在生物微納吸附、微納機器人驅動機理及生物兼容納米材料方面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其獨特的交叉學科研究努力同時獲得美國NSF、DoD、NIH等多個聯邦機構的獨立PI主旨研究資助。其在海底機器人能源高效跨尺度驅動理論、非傳統海底機器人驅動和控制技術做出過原創性成果,獲美國海軍研究署年輕科學家獎,部分成果在PNAS和IEEE Transactions上公開發表,獲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1] 

張明君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納腦機接口、機器人及生物納米材料。目前主要研究興趣在生物兼容納米材料與微納機器人理論在微/非介入腦機接口及阿爾茲海默症和漸凍症早期診斷與干預中的應用。 [1] 

張明君主要成就

(1)交叉學科研究腦機接口與微納機器人; [1] 
在生物納米材料、生物納米吸附和微生物驅動激勵方面區的多項原創性成果。 [1] 

張明君獲獎記錄

2013年,獲美國田納西大學工程學院卓越研究獎; [1] 
2011年,獲美國國防部海軍研究署青年科學家獎; [1] 
2011年,獲美國田納西大學工程學院卓越研究獎; [1] 
2004年,獲安捷倫科技公司創新優秀獎; [1] 
2003年,獲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1] 
1996年,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 [1] 
曾獲美國海軍研究署年輕科學家獎,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1] 

張明君開設課程

微納腦機接口:理論及實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