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旭

(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

鎖定
張旭,女,生於1962年,漢族,遼寧黑山縣人。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吉林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吉林省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吉林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刑法學、犯罪學、中國刑法學、外國刑法學。主持教育部青年教師基金項目、司法部項目、公安部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多項。出版專著多部,發表論文100餘篇。
中文名
張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2年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遼寧黑山縣
代表作品
《國際刑法論要》
《犯罪學要論》
《犯罪學基本理論研究》
職    稱
教授
性    別

張旭人物經歷

1981年9月至1993年10月在吉林大學法學院學習,師從中國著名刑法學家何鵬教授,先後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在比利時安特衞普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00年、2002年和2008年先後三次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德國進行國際刑法和比較刑法研究。
1988年留校任教,1990年被聘為講師,1996年被聘為副教授,現為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犯罪學、中國刑法學、國際刑法學和英美刑法學等多門專業課程。曾任吉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現兼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吉林省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吉林省人民政府立法諮詢委員、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刑法研究所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兼職教授等職。

張旭主要貢獻

擔任碩士、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以來,指導博士研究生近60名,指導碩士研究生近400名。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等10餘項,主編學術著作10部,完成專著4部,論文100餘篇,多項成果獲獎。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擔任吉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主管教學工作。期間圓滿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申報了吉林省實踐教學示範中心,獲批了教育部“應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同時獲多項教學研究項目立項及教學成果獎。 [1] 

張旭學術交流

張旭教授參加學術會議
張旭教授參加學術會議(5張)
張旭教授對於刑法學、犯罪學前沿問題的的精準把握與開闊視野也得益於其豐富的學術交流。張旭教授曾於比利時安特衞普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獲中歐高教合作項目資助在德國馬普比較法與國際法研究所研究進修;獲得DAAD資助在德國波恩大學法律系訪問研究。多次受邀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的研討;時刻關注兩岸四地的刑法學、犯罪學交流;積極主辦、參與國內、國際學術論壇及刑法學研究會、犯罪學研究會年會等。
主要與會情況如下:
2000年2月,在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參加歐洲問題研究會組織的“歐盟東擴問題研討會”。
2001年5月,在北京參加“第三屆中歐人權對話”會,並在會上作題為《刑事司法中的人權保護——以中國為視角的思考》的發言。
2001年9月在山東濟南參加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01年年會。
2001年9月在北京參加“歐洲問題研究的新趨勢與新視野”國際研討會。
2002年4月在廣州參加第十一屆犯罪學年會,在會上作《犯罪學研究範式論綱》的主題發言。
2002年4月在香港參加“當代國際刑法與國際犯罪問題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做《酷刑:以人權為視角的思考》的主題發言。
2002年4月在廣東深圳參加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國際刑法問題研討會,並在會上作《關於一事不再理原則的再思考》的主題發言。 [1] 
2003年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參加“國際刑事法院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會上做《國際刑事法院:一箇中國人的理解》的主題發言。
2003年4月在廣東省深圳市參加第十二屆犯罪學年會。
2003年10月在北京參加中國國際法學會主辦的國際刑事法院國際研討會。
2004年1月在北京市參加“首屆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主題發言。
2004年5月在湖南省湘潭市參加“死刑的正當程序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死刑在中國的命運》的主題發言。
2004年8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第十三屆犯罪學年會。
2004年9月在北京參加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
2004年9月在北京參加第十七屆國際刑法學大會。
2004年11月在荷蘭的海牙參加“第六屆中歐人權對話會”,並在會上作《健康權與專利權的博弈》的主題發言。
2004年11月在泰國的曼谷參加德國學術交流中心主辦的年會。
2004年12月在廣東省深圳市參加“法學研究方法高級學者論壇”,並在會上作《法學研究方法的建構》的主題發言。
2004年12月在重慶參加“死刑問題研究國際研討會”,並在會上作《刑事政策視野下的死刑透視》主題發言。
2005年6月在法國索邦大學參加法中法學教育論壇,並在小組討論上發言。
2005年8月在北京參加 “全球化時代的刑法變革——國際社會的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啓示”,並在會上作《刑事司法中的人權保護:以中國為視角的思考》的主題發言。
2005年8月在長春參加中日刑事法學術研討會,自己擔任大會主持人。
2005年9月在美國費城參加“第十四屆世界犯罪學大會”,並在分議題研討中作《引渡:一箇中國人的見解》主題發言。
2005年12月在台灣參加“兩岸犯罪學及犯罪偵查”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大陸犯罪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的主題發言。
2005年12月23-24在北京參加由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反恐立法問題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恐怖主義犯罪的懲治與防範:現狀、問題與應對》的主題發言。
2006年在北京參加“中國留德學者法律研討會”,自由發言。
2006年6月在貴州省貴陽市參加“《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與中國刑事法治的協調完善學術研討會”,自己擔任評論人。
2006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的“和諧語境下的刑事和解”研討會,並在會上作《刑事被害人與犯罪人的雙重保護——關於刑事和解的犯罪學思考》的主題發言。
2006年8月在北京參加司法部2006年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專家論證會。
2006年9月在長春吉林大學參加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主辦的“2006年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論證會”。
2006年9月在長春參加中國歐洲問題研究中心舉辦的“歐洲資源型城市復興學術研討會”。
2006年10月在山東濰坊參加“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刑事執法理論研討會”,並在會上作《關於刑事和解的再思考》主題發言。
2006年10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參加2006年全國刑法學學術年會。
2006年11月在北京參加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所主辦的““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與和諧社會——以檢察實踐為主要視角”理論研討會”,在會上擔任評論人。
2006年11月在北京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第四屆刑事法前沿論壇”,並在會上作《“刑事一體化”的回溯與前瞻》主題發言。
2007年2月在北京參加由由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關注國際刑事法院的運作系列論壇”,並在論壇上作主題發言。
2007年6月在貴州省貴陽市參加“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事政策國際研討會”,在會上擔任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07年8月在江西省井岡山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
2007年9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大學參加由吉林大學法學院承辦的“2007年全國刑法學學術年會”。
2007年11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大學參加“海峽兩岸刑法理論與刑法適用研討會”。
2007年12月在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師範大學參加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2007年年會,並提交論文。
2007年11月在北京市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刑法重點學科主辦的“第五屆刑事法前沿論壇”,並在論壇上發言。
2008年7月初在吉林省遼源市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並擔任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08年7月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參加“第十七屆犯罪學大會”。
2008年8月在韓國大邱參加“第六屆中韓刑事法論壇”,並在大會上作《中國的少年犯罪立法述評》的主題發言。
2008年10月在江蘇省南京市參加2009年刑法學年會。
2008年10月在北京市中國政法大學參加由中國犯罪學學會主辦的“第二屆中日犯罪學學術討論會”,並在會上擔任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08年12月在廣東省深圳市參加“首屆中國區際刑事法論壇:中國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問題研究”,並在大會上作《中國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問題與應對》的主題發言。
2009年3月在日本參加由日本財團主辦的“第三屆中日犯罪學學術討論會”,並在會上作《少年犯罪立法比較研究》的主題發言。
2009年4月在陝西省西安市參加“兩岸三校刑法論壇:期待可能性與中國刑法”,並在論壇上作《關於“期待可能性”理論的期待可能性追問》的主題發言。
2009年7月在在河北省承德市參加“首屆當代刑事司法論壇:社會經濟穩定的刑事司法保障”,並在會上擔任單元討論的評論人。
2009年8月在雲南省昆明市參加2009年刑法學年會。
2009年8月在浙江省紹興市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九屆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擔任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09年9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參加第18屆國際刑法學大會,並在小組討論中發言。
2009年11月21-22在北京市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刑事法重點學科主辦的“第七屆刑事法前沿論壇”,並在會上作主題發言。
2010年4月在台灣參加兩岸刑法交流系列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言。
2010年6月在陝西省西安市參加“中日有組織犯罪研究”研討會,並在會上作《東北地區有組織犯罪實證研究》主題報告。
2010年9月10-13日在甘肅省蘭州市參加2010年刑法學年會。
2010年11在海南省海口市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九屆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大會總結。
2010年11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主辦的“第四屆中日犯罪學學術研討會”,並擔任評論人。
2010年12月13-14日在澳門參加“第三屆中國區際刑事法論壇”,並在會上作《毒品犯罪的懲治與防範——以內地和港澳地區的刑事司法區際合作為場域》的主題發言。
2011年6月在上海市參加由上海政法學院主辦的“社會轉型與中國刑事政策的調整研討會”,並在會上作《社會轉型下我國基本刑事政策的調整》的主題發言。
2011年8月先後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和韓國的刑事政策研究院參加死刑控制問題的系列研討會和學術交流活動。
2011年8月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第二十屆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的單元討論中擔任主持人。
2011年10月在重慶參加2011年全國刑法學術年會。
2011年12月在北京參加“兩岸四地刑事法論壇:腐敗犯罪的懲治與司法合作”,並在會上作《區際刑事司法合作視域下腐敗犯罪的預防》的主題發言。
2012年2月24-26日在長春市吉林大學參加由吉林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死刑司法控制國際研討會”,並擔任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12年2月29日在北京市參加由公安部法制局主辦的“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協議專家論證會”,並在會上發言。
2012年8月11-13日在北京市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十一屆學術研討會,並擔任大會閉幕式階段的主持人。
2012年8月6-8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有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吉林大學法學院共同主辦的“預防刑事錯案國際研討會”,並在單元討論中擔任評論人。
2012年8月23-24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參加由吉林省人民檢察院主辦的“吉林省檢察機關區域性案例研討會”,並在會上擔任點評專家。
2012年9月在河南省鄭州市參加2012年全國刑法學術年會
2012年10月在廣東省廣州市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第二十一屆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擔任單元討論的點評人。
2012年11月在台灣輔仁大學參加“兩岸四地刑事法論壇:刑事法制現狀與展望學術研討會”,並在論壇上作《關於中國區際刑事司法管轄權確定的兩個問題》的主題發言。
2012年11月29日在北京市參加由公安部法制局主辦的“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專家諮詢會”,並在會上發言。
2012年12月在北京參加“國家檢察官學院職務犯罪研究所成立儀式暨‘新刑事訴訟法與職務犯罪’研討會”。
2013年1月在上海市參加由上海政法學院主辦的“刑事立法政策的理論發展與實踐進展研討會”,並在會上作《風險社會的刑事政策》的主題發言。
2013年5月在西安參加由西北政法大學主辦的兩校論壇“違法性認識問題”,並擔任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13年五月在北京參加由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現代法治視野下的刑法學新發展”研討會。
2013年9月上旬在山西省太原市參加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山西大學法學院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暨第九屆內地中青年刑法學者高級論壇”,並在會上擔任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13年9月下旬在成都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刑事法治學術研討會: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防治對策”,並在會上作《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反思與完善》的主題發言。
2013年10月18-21日在天津參加2013年全國刑法學術年會。
2013年11月在廣州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第二十二屆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總結。
2013年12月28-29日在海南省三亞市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減少死刑與廢除勞教後法制改革研討會”,並做即席發言。
2014年1月24-25日在香港大學參加“兩岸三地刑事法論壇:全媒體時代的刑法調整:反思與對策”,並在會上作《媒體報道與刑法控制的邊界》的主題發言。
2014年3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吉林省法學會七屆一次常務理事會議”。
2014年4月在上海市參加由上海政法學院主辦的“第一屆犯罪學論壇”,並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2014年5月在山東省青島市參加由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企業家刑事風險防範與經濟發展高端論壇”,並在論壇的單元討論中擔任評論人。
2014年6月27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由吉林大學法學院主辦的“吉林大學和西北政法大學兩校刑法論壇暨博士生論壇:刑法控制的邊界”,並擔任論壇主持人。
2014年8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吉林省法學會研究會工作座談會”,並在會上就刑法學研究會的工作情況做彙報。
2014年10月25-26在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大學參加由吉林大學法學院主辦的“首屆‘長白’刑事法學國際論壇”,擔任論壇主持人並做論壇總結。
2014年11月14-16日在重慶市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第二十三屆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擔任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14年12月19日在吉林省長春市省委黨校參加吉林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主辦的“吉林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14年年會暨‘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刑法功能’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工作總結報告。
2014年12月27-28日在北京市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第十二屆刑事法前沿論壇”,並在會上作《刑法學的西方理論與中國現實》的主題發言。
2015年1月24-25日在北京市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司法體制與剝奪自由罰改革研討會”,並在單元討論中擔任主持人。
2015年5月在上海蔘加由上海政法學院主辦的“第二屆犯罪學論壇”,並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2015年6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吉林警察學院主辦的“第八屆犯罪學高層論壇:警察·秩序·治理”,並在會上擔任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15年7月6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大學參加由吉林大學法學院主辦的“刑事違法性理論的現代轉型學術研討會”,並在開幕式上致辭。
2015年7月11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由吉林省法學會組織、吉林大學法學院承辦的“吉林省第一屆青年法學沙龍”,並在沙龍上自由發言。
2015年9月26-27日在安徽省蕪湖市參加由中國刑法學研究會主辦的“第六屆海峽兩岸刑事法治學術研討會:死刑制度改革研究”,並在單元討論中擔任評論人。
2015年9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由吉林大學法學院主辦的“第三屆東北亞刑事政策論壇”,並擔任主題演講和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15年10月18-19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參加2015年刑法學年會。
2015年11月6-8日在上海市參加中國犯罪學學會第二十四屆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擔任單元討論的評論人。
2015年12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由吉林大學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專家座談會,並在會上發言。
2015年12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由吉林省政法委主辦的“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評估研討會”,並在會上作《吉林省以下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改革調研報告》的彙報。
2015年12月18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吉林警察學院參加吉林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主辦的“吉林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15年年會暨‘依法治國視域下的刑法修改與完善’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工作總結報告。
2016年4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長春市法學會五屆三次常務理事會議”。
2016年5月在福建省福州市參加由福建省警察學院主辦的2016海峽兩岸犯罪學研討會:“犯規預防與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並在論壇的單元討論中擔任評論人。
2016年5月在西安參加由西北政法大學主辦的“西北政法大學——吉林大學兩校刑事法論壇:我國暴力恐怖活動犯罪刑事政策研究”,並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
2016年6月在北京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網絡犯罪的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前沿問題”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我國網絡犯罪研究的現狀與反思——基於CNKI的文獻計量分析》主題發言。
2016年8月在雲南省騰衝市參加北京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海峽兩岸暨第11屆內地中青年刑法學者高級論壇”,並在會上擔任單元討論的主持人。
2016年9月在吉林省延邊州參加吉林大學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二屆長白刑事法學國際論壇”,自己擔任大會主持人。
2016年10月在湖北省武漢市參加2016年全國刑法學學術年會。
2016年12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參加吉林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主辦的“吉林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16年年會暨‘司法公正與刑罰適用’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工作總結報告。
2017年4月在北京參加“《國家安全法》實施專題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言。

張旭著作論文

專著
1.《減免刑事責任理論比較研究》,長春出版社,1994年5月;
2.《國際刑法論要》,吉林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犯罪學要論》,法律出版社, 2003年5月;
主編
2.《人權與國際刑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
3.《國際刑法——現狀與展望》,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4.《英美刑法論要》,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6.《跨國犯罪的懲治與防範:現狀、問題與應對》,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7.《犯罪與生活方式》,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8.《國際刑事法院:以中國為視角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
副主編:
1.《刑法學》(李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2.《刑法學》第二版(李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3.《刑法總則要論》(趙秉志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11月。
參編:
1.《新刑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2.《新刑法罪名司法解釋適用全書》,中國言實出版社,1998年2月;
4.《中華人民共和國逐條釋義》,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5.《英國刑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
6.《刑法新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2月。
7.《刑法分論》(謝望原赫興旺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8.《刑法分論》第二版(謝望原、赫興旺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9.《刑法分論》第三版(謝望原、赫興旺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
(二)學術論文:
1.《罰金刑芻議》,《河北法學》,1987年第3期;
2.《關於非法拘禁罪問題探討》,《當代法學》,1987年第3期;
3.《關於醉酒犯罪的比較研究》,《當代法學》,1989年第4期;
4.《受賄罪主體新探》,《當代法學》,1991年第 1期;
5.《論證券犯罪及其刑法調控》,《中國法學》,1994年第4期;
6.《也談刑法的修改》,《河北法學》,1991年第 5期;
7.《減輕刑事責任探析》,《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年第3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8.《加強法律監督 正確實施刑事責任的減免》,《人大月刊》,1994年第4期;
9.《關於積極退贓的法律思考》,《人大月刊》,1994年第 6期;
10.《免除刑事責任探析》,《法制與社會發展》,1995年第2期;
11.《保安處分與刑法完善》,《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第2期。(本文被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摘入);
12.《論引渡中的主權與人權》,《法制與社會發展》,1997年第6期;
13.《關於腐敗概念的法律思考》,《檢察之聲》,1998年第 2期;
14.《關於犯罪原因論理論體系的思考》,《刑事法評論》,1998年第4期;
15.《罪刑法定與國際刑法》,《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5期;
16.《人權與國際刑法》,《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6期;
17.《莫讓蟻穴毀長堤——析司法腐敗對國家政權的危害(上、下)》,《吉林人大工作》, 1999年第 2-3期;
18.《關於國際刑法認識基點的思考》,《刑法論叢》,1999年第2期;(本文被收入《新中國刑法學50年》論文集中)
19.《死刑與引渡——源自人權保護的思考》,《法制與社會發展》,1999年第2期;(本文被收入《中國刑法學精粹》)
20.《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比較與借鑑》,《浙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21.《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再思考》,《湖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5期;(本文被中國犯罪學研究會評為優秀論文一等獎)
22.《税收犯罪若干問題評析》,《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第6期;
23.《國際刑法的展望——兼論國際刑事法院》,《法學評論》,2000年第1期;
24.《國際禁毒立法研究》,《法制與社會發展》,2000年第2期;
25.《立法現狀與展望——危害國際航空犯罪研究》,《中國民航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26.《國際犯罪刑事責任再探》,《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第 2期;
27.《引渡:以人權為視角的思考》,《刑法論叢》,2001年第4期。(本文被收入《新刑法研究與適用》論文集中);
28.《恐怖主義犯罪再探》,《當代國際刑法的理論與實踐》(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29.《國際刑事司法合作:現狀、問題與應對》,《刑事法論叢》,2001年第6期;
30.《“嚴打”:必須處理好四個關係》,《法制與社會發展》,2001年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轉載,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31.《西部大開發中的職務犯罪預防》,《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校學報》,2001年第 6期;
32.《“入世”與犯罪的同步預防》,《光明日報》(理論版),2002年3月2日;
33.《關於犯罪預防體系的思考》,《北華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34.《維和行動與人權保護 》,《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年第4期;
35.《酷刑:以人權為視角的思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第5期;
36.《我國刑法中的罪過形式理論再分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37.《社會演進與刑法修改-以德國為視角的研究》,《法制與社會發展》,2003年第2期;
38.《關於“一事不再理”原則的再思考》,《法學評論》,2003年第7期;
39.《 刑事司法中人權保護:以我國為視角的思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9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轉載)
40.《歐洲的實踐:國際刑事司法合作中的人權保護》,《刑法論叢》(文集),2003年8月;
41.《刑事政策視野下的死刑透視》,《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文集),2003年10月;
42.《國際刑事法院:一箇中國人的理解》,《國際刑事法院專論》(文集),2003年10月;
43.《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刑法》司法解釋》,《主客觀相統一:刑法現代化的座標》(文集),2004年4月;
44.《社會轉型與我國少年處置措施的變遷》,《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45.《炸彈盜竊與正當性辯護理由》,《當代法學》,2004年第7期;
46.《恐怖主義犯罪的懲治與防範:現狀、問題與應對》,《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年第8期;
47.《關於刑事責任的追問》,《法學研究》,2005年第1期。
48.《犯罪學研究範式論綱》,《法學評論》,2005年第4期。
49.《刑法學發展報告》,《當代法學》,2005年第4期。
50.《試論誘惑偵查》,《行政與法(吉林省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12期。
51.《解讀誘惑偵查》,《長白學刊》,2006年第2期。
52.《構建刑法學研究方法體系》,《河北法學》,2006年第3期。
53.《未成年人犯罪的處遇措施:比較與借鑑》,2006年第5期。
54.《轉型中的中國社會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一種整合性教育預防體系的建構理路》,《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第6期。
55.《從方法到方法論——以刑事科學為場域的反思》,《法制與社會發展》,2007年第1期。
56.《刑法謙抑在中國——四校刑法學高層論壇》,《當代法學》,2007年第1期。
57.《非監禁刑:文明社會的刑罰選擇——以歐洲為視角的思考》,2007年第3期。
58.《恢復性司法踐行理路探析——以歐洲的實踐為視角》,《當代法學》,2007年第4期。
59.《論刑事政策學與犯罪學的學科價值及其連接點》,《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60.《排除個人刑事責任事由研究——《羅馬規約》與中國刑法的衝突與協調》,《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6期。
61.《論犯罪與文化的關係——以文化的規範性為視角》,《法學論壇》,2008年第1期。
62.《犯罪學的西方理論與中國現實》,《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第6期。
63.《未成年犯罪人矯治研究》,《吉林大學幾年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學術論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4.《刑事政策、刑法學和犯罪學三者關係的梳理與探究》,《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65.《“前理解”對刑法解釋的消極影響及其控制》,《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
66.《論未成年人犯罪之網絡誘因——以文化衝突為視角》,《青少年犯罪問題》,2009年第4期。
67.《行政認定與刑事司法認定的關係》,《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第9期。
68.《少年更生與被害者恢復》,《當代法學》,2009年第3期。
69.《環境犯罪行為比較研究——以刑事立法為視角》,《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第1期。
70.《漫談犯罪被害防範》,《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71.《恐怖主義犯罪的法經濟學分析》,《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會議論文集》,
72.《風險社會的刑事政策方向選擇》,《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第2期。
73.《東北地區有組織犯罪特定成因及預防》,《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74.《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證據調查和收集上的難點與對策》,《法治研究》,2011年第11期。
75.《恐怖主義犯罪的法經濟學研究》,《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76.《論法價值視閾下親告罪之立法》,《東南學術》,2012年第2期。
77.《市民社會背景下刑法與民法的衝突及其選擇》,《河北學刊》,2012年第3期。
78.《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者關係的梳理與探究》,《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2期。
79.《行政犯罪中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聚合之處斷規則》,《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80.《被害在犯罪學體系中的地位:分析與探究》,《當代法學》,2013年第5期。
81.《關於“期待可能性理論”的期待可能性追問》,《中國刑事法雜誌》,2013年第5期。
82.《規制、引導和迴應:網絡羣體性事件中信息傳播的法律治理研究》,《今日中國論壇》,2013年第21期。
83.《國際刑法視野下的中國刑法之評判》,《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1期。
84.《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法制的系統性建設》,《前沿》,2014年Z3期。
85.《符號互動理論視野下的仇恨犯罪原因探析》,《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86.《我國仇恨犯罪原因與治理對策》,《長春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87.《國際商業反賄賂制度化研究——以“對外國公職人員賄賂罪”為研究條款》,《東南學術》,2014年第4期。
88.《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的反思與完善——以體系性思維為視閾》,《社會科學戰線》,2014年第10期。
89.《依法治國視域中的刑法功能研究》,《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1期。
90.《美國仇恨犯罪理論引入前提性研究》,《法學雜誌》,2015年第1期。
91.《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研究——以結構功能相關律為關照》,《北方法學》,2015年第2期。
92.《基於公權力限制的形式被追訴人權利保護及其制度建構》,《新疆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
93.《論盜竊罪中的公開“竊取”》,《黑龍江社會科學》,2015年第4期。
94.《論被害人視域下未成年人的刑法保護》,《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5年第4期。
95.《被害人承諾在中國刑法中的地位分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
96.《個人情緒型仇富心理與犯罪》,《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5年第5期。
97.《用清單擰就牽“牛鼻子”的綱繩》,《人民法院報》,2015年10月15日。
98.《也談《刑法修正案(九)》關於貪污賄賂犯罪的修改》,《當代法學》,2016年第1期。
99.《我國環境犯罪立法的梳理與前瞻》,《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100.《我國網絡犯罪研究的現狀與反思——基於CNKI的文獻計量分析》,《淨月學刊》,2016年第6期。

張旭學術觀點

1.在刑事責任研究中,應引進加重、減輕刑事責任的內容,並應該給予刑事責任以實在的地位。
2.提出犯罪原因一體論,並強調犯罪原因的研究與體系構建都應立足於我國現實,並服務於預防目標。
3.人權與國際刑法關係密切,我們應對人權有實事求是的觀點,我們應當在世界普遍認同的原則與我國的國情之間找到平衡點。
4.國際刑法具有兩重性,國際刑法的認識與研究都應以此為基礎。
5.整合性應當成為整個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預防體系建構的基點,形成以教育性預防為核心,保護性體系、懲罰性體系等其他措施為輔助的一體性預防思路。
6.被害應同犯罪、犯罪原因和犯罪預防一樣作為犯罪學的中心範疇。

張旭承擔課題

1.仇恨犯罪治理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吉林省食品安全的法律保護研究,吉林省科技廳項目;
3.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法治化研究——底層抗拒視域下的中國仇恨犯罪治理研究,吉林省法學會項目;
4.標籤式公眾認識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影響,吉林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5.推進長吉圖一體化進程法律問題研究——以金融安全刑法保護胃視域,吉林省法學會項目;
6.長吉圖開發過程中金融安全的刑法保護問題研究,吉林省法學會項目;
7.犯罪學基本理論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4] ;
8.“當前中國經濟犯罪研究”之子課題“行政認定與刑事司法之關係研究”,公安部A類(重點)研究課題;
9.吉林省金融犯罪的現象、原因與對策,吉林省法學會項目;
10.法律責任體系的梳理與重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項目;
11.跨國犯罪的懲治與防範:現象問題與應對,2002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
12.以法規制吉林省金融犯罪問題研究,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13.地方税收法制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吉林省地税局項目;
14.國際刑法的現狀與展望,吉林大學世川良一優秀青年教育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資助基金項目;
15.人權與國際刑法,教育部博士點項目;
16.二十一世紀的國際刑法:現狀與展望,教育部年青教師基金項目;
17.跨國犯罪的懲治與防範:現狀、問題與應對,司法部項目;
18.國際刑事法院:以中國為視角的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19.歐洲刑事司法理念子課題,國際交流合作項目(歐盟);
20.中日有組織犯罪比較研究子課題——東北地區有組織犯罪研究,日本財團法人公共安全財團與中國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資助項目;
21.社會交換理論視野下的食品安全犯罪懲防機制研究,國家檢察官學院2014年度科研基金資助項目。

張旭獲獎記錄

1.《犯罪學基本理論研究》(專著),2011年12月“吉林大學‘十一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3年獲得第五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國際刑法論要》(專著),吉林省出版局、吉林大學,二等獎;
3.《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者關係的梳理與研究》,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4.《轉型中的中共社會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第四屆“東北法治論壇”二等獎;
5.《刑事法學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6.《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再思考》,中國犯罪學會,一等獎;
7.《減免刑事責任理論比較研究》,吉林省出版局,二等獎;
8.《犯罪學的西方理論與中國現實》,吉林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省級獎。
獲多項教學研究項目立項及教學成果獎。 [1] 
參考資料